浅析露地薄皮甜瓜几种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2015-05-30刘彦辉
刘彦辉
[中图分类号] S43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1-0069-01
薄皮甜瓜是我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水果,但由于连年重茬种植,病源逐年积累,致使病害种类逐年增多,危害程度逐年加重。为了更好的了解和识别病害的症状和发病规律,笔者根据多年的理论和生产实践,提出如下主要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1 花叶病毒病
1.1 症状:发病初期叶片出现黄绿与浓绿镶嵌的花斑,叶片变小,叶面皱缩,凹凸不平、卷曲。主蔓扭曲萎缩,植株矮化,瓜小,果面有浓淡相间斑驳,或轻微鼓突状凸起。
1.2 发病规律:(1)种子带病毒。(2)瓜田及其周围杂草多,病害(主要是蚜虫)传播厉害。(3)在高温干旱、日照强、缺水、缺肥、管理粗放、有机肥腐熟不好等不良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均利于发病。
1.3 防治措施:对于甜瓜病毒病,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1)做好种子处理。播种前用55℃的热水浸种40分钟,杀死种胚内的病毒。(2)彻底清除杂草。及早将田间及周围的杂草清理干净,防止昆虫寄生。瓜田要尽量远离菜园。(3)狠抓栽培管理。施足腐熟的农家肥,增施磷、钾肥,补施锌、硼微肥。苗期少浇水,勤中耕增强土壤透气性。开花后适时浇水追肥,防止早衰,增强植株抗病性。整蔓时,对健株和病株要分别进行操作,一般先整理完健株后再整理病株,以防止汁液病毒传播。利用地膜覆盖,适当早播可减轻发病程度。(4)药剂防治。在蚜虫迁飞前,可用10%吡虫啉1000倍液喷洒进行预防。在苗期对发病严重的地块可用病毒A300倍液加0.2%高锰酸钾加0.2%硫酸锌或300倍液病毒K加0.2%高锰酸钾加0.01%硫酸铜或300倍液小叶敌加丰收一号1000倍液加0.2%硫酸亚铁进行喷雾防治。每7天喷一次,轮换使用,一般1~3次即可控制病情。对个别植株发病时,可用上述药液灌根1~2次,每次每株250~500毫升。
2 疫病
2.1 症状 疫病是西瓜苗期至团棵期的主要病害。叶片染病初生暗绿色水浸状不规则病斑,后扩展呈软腐状,干燥时病斑变褐容易破裂;茎基部染病,初生梭形暗绿色水浸状凹陷病斑,后环绕茎基缢缩腐烂,最后枯死。
2.2 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或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或粪肥中越冬,以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或灌溉传播,发病适温20~30℃。高温高湿,茎叶茂密,通风不良,则发病重。
2.3 防治措施 ⑴ 播前种子消毒,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⑵ 营养土灭菌,每立方米营养土加50%多菌灵2两拌匀。⑶ 发病初期用64%杀毒矾500倍、72.2%普力克800倍等喷雾,隔7~10天再喷一次。
3 蔓枯病
3.1 症状 叶片染病初生近圆形病斑或自叶缘向内呈“V”字形淡褐色病斑,后期病斑破碎,其上生许多小黑点即分生孢子器。茎蔓染病初生椭圆形至梭形病斑,后期干缩纵裂,并溢出黄色胶状物,严重时叶片干枯、茎蔓腐烂。
3.2 发病规律 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着在种子上、温室大棚架杆上越冬,以风雨和灌溉水传播,自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平均气温18~25℃,相对湿度高于85%利于发病,连作田、平畦栽培、排水不良、密度过大、肥料不足则发病重。
3.3 防治措施 ⑴ 避免阴天浇水,如遇连续阴雨,注意中午进行短时排湿。⑵ 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80%大生(或悦生)800倍喷雾。⑶ 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菌源。
4 炭疽病
4.1 症状 叶片染病初生圆形至纺锤形或不规则形水浸状斑点,干燥时病斑易破碎穿孔,潮湿时叶面生出粉红色粘稠物;叶柄或茎蔓染病初生水浸状淡黄色圆形斑点稍凹陷后变黑色,严重时环绕茎蔓一周枯死;果实染病,初生水浸状凹陷褐色病斑,湿度大时病斑中部产生粉红色粘状物,严重时病斑连片腐烂。
4.2 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或种子上中越冬,借风雨及灌溉水传播,并进行重复侵染发病,最适温度20~24℃,相对湿度90~95%,温度高于28℃,湿度低于54%不利发病。
4.3 防治措施 ⑴选用抗病种子。⑵种子温烫消毒。⑶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75%百菌清600倍喷雾, 7~10天再喷一次。
5 细菌性角斑病
5.1 症状 叶片染病后初生针尖大小透明状小斑点,扩大后形成具有黄色晕圈的淡黄色病斑,中央变褐或呈灰白色穿孔破裂,湿度大时病部产生乳白色细菌溢脓。
5.2 发病规律 该病属细菌性病害,病菌随种子或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以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发病适温24—28℃,相对湿度70%以上,低温高湿利于发病,昼夜温差大,结露重且持续时间长发病重。
5.3 防治措施 ⑴ 选用无病种子。⑵ 种子温烫消毒。⑶ 发病初期用77%可杀得粉剂400倍或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倍喷雾,隔7~10天再喷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