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沧州市东亚飞蝗生态控制技术之浅谈

2015-05-30寇奎军

农民致富之友 2015年22期
关键词:飞蝗控制区沧州市

寇奎军

[摘 要] 沧州市属于黑龙港流域滨海冲击型平原,目前有宜蝗面积近200万亩,是河北省乃至全国的重点蝗区,其中东部沿海蝗区是我国东亚飞蝗主要发生地之一。自建国以来,沧州市在国家及河北省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始终将东亚飞蝗防控工作作为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执行“改治并举,根除蝗害”的方针,每年都投入大批人力、资金进行飞蝗监测、防治及蝗区改造工作。现实情况表明:由于长期使用的防蝗药剂选择性较差,毒性高,主要依靠大面积化学防治,在控制蝗虫危害的同时,增加了农药残留、破坏了生态环境、杀伤了天敌,致使蝗区生态环境逐步恶化,蝗虫再猖獗情况严重,单一化学防治不能从根本上控制蝗害。

[关键词] 东亚飞蝗 生态控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1-0063-01

鉴于此情况,针对沧州市东部沿海蝗区的土壤特性和气候特征,在国家农业部、河北省农业厅等单位的支持指导下,沧州市于1997年开始进行生态控蝗试验,在蝗虫孳生地种植苜蓿、棉花、冬枣、香花槐等蝗虫不喜食的作物,通过压缩宜蝗面积,改善生态环境,有效地控制了蝗虫的发生为害,开辟了一条以种植苜蓿、棉花为主,多种作物交叉种植,协调运用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综合治理沿海蝗区蝗虫的新型蝗害控制模式。

1 生态控制区分类及控制作用特点

沧州市的蝗虫生态控制区从种植结构角度主要分为三类:1、苜蓿种植区;2、苜蓿、冬枣间作区;3、棉花种植区。

苜蓿、棉花都是蝗虫不喜食的作物,可以有效减少蝗虫的食物来源,同时蝗虫取食苜蓿后对于其生长、繁殖都具有不利影响。东亚飞蝗取食苜蓿的笼罩试验表明:虽然在极限条件下(可取食植物只有苜蓿),东亚飞蝗可以取食苜蓿存活,但是活动能力和交配能力显著下降。活动能力下降5成以上,交配能力下降4成以上,而且几乎无可孵化卵。冬枣对于生态控蝗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无论是行间间作苜蓿还是苜蓿、棉花地同冬枣林地“插花”种植,都有利于鸟类栖息,可以有效提高生态控制区蝗虫天敌存量。

2 生态控制区改造原则

根据各宜蝗区域的分布和生物群落结构特点,因地制宜地采取“三保、两多、少用药,两隔、一改、后深入”的原则对各宜蝗区逐步进行改造。

“三保”指的是:坚决保护生态平衡,大力保护利用天敌,切实保护本地原始生态自然湿地。“两多”指的是:保持生态多样性,推广多品种交叉种植,防止单一品种大面积种植,避免其它非现实优势种上升危害。“少用药”就是在生态控制区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在必要时优先使用生物农药和高选择性农药,尽量降低对天敌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两隔、一改、后深入”就是首先对各常年高发区和需要保护的原始生态自然湿地两类宜蝗区进行防扩散性隔离,在宜蝗区边沿进行植被改造,建立宽度不低于500米的生态控蝗隔离带,控制住蝗虫的发生区域,防止扩散危害。其次是改变一般发生区及其它宜蝗区的种植模式,大力推广蝗虫不喜食作物种植,尽量减少蝗虫孳生地,控制蝗虫种群基数。随后逐渐深入,扩大各生态控蝗作物面积,逐步消灭各非保护宜蝗区,最终控制蝗虫危害。

3 生态控制区控蝗效果

经过十几年的实践证明:各类生态控制区对蝗虫的出土、取食、生长、迁移、繁殖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生态控制是可持续治理蝗灾的有效手段,控蝗效果显著,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3.1 生态控制区内蝗虫密度低。生态控制区的建立一方面减少了蝗虫的食物来源,另一方面还对东亚飞蝗的发生、繁衍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苜蓿和棉花都是蝗虫不喜食的植物,将禾本科杂草丛生的蝗虫孳生地改造为棉花、苜蓿地,大大减少了蝗虫的食物来源。同时,苜蓿种植区内苜蓿的覆盖度均在75%以上。研究表明植被覆盖度在75%以上的地块,由于地温降低、相对湿度增加,不利于蝗虫的发生。同时植被发达的根系使土壤的松软度降低,东亚飞蝗极少产卵,即使有少量产卵,孵化率也大大降低,而且孵化时间长、出土晚,导致秋蝗产卵晚,使产卵量及卵质量大大降低。

3.2 生态控制区内天敌丰富,数量高。由于在生态控制区内大力开展苜蓿、冬枣、棉花种植,极大地改善了蝗区生态,增加了植被覆盖度,改变了天敌群落分布结构,为天敌的保护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栖息条件。例如:苜蓿的种植为豆芫菁生长、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苜蓿种植前几乎无豆芫菁,种植后豆芫菁的密度为增为4—6头/平方米,而豆芫菁幼虫取食蝗虫卵。冬枣树的种植为许多鸟类天敌提供了必要的栖息场所,冬枣间作生态控制区内鸟类天敌数量增加了25%左右。各种天敌的增加有效地控制了东亚飞蝗的发生。

3.3 生态控制区隔离蝗区效果好。生态控制区还起到了蝗区隔离作用,虽然在极限条件下(把东亚飞蝗投入苜蓿或棉花生态控制区中)3龄以上的东亚飞蝗可以穿越宽500米的生态控制区,但实践表明生态控制区确实有隔离蝗区的作用。黄骅市植保站曾选择4个区域进行调查:在500米宽的生态控制区两侧均为宜蝗区,春季挖卵调查一侧卵量高而另一侧几乎无卵,夏蝗发生时有卵一侧蝗虫密度达到6—10头/平方米,而无卵一侧几乎无东亚飞蝗,4样点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这为有计划地对各重点蝗区分割、包围、消灭,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4 生态控制区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生态改造后,土壤得到改良,肥力得到提高,抗旱排涝能力增强。种植苜蓿,每年收割3—4次,亩产量600公斤,亩收入500元左右。种植棉花,每亩可收获籽棉130公斤,籽棉每公斤4元,亩收益520元。种植冬枣,每亩可种植80棵,3—5年后进入结果盛期,每株产量在15—20公斤,冬枣每公斤约8—10元,进入结果盛期后每年亩收益能在8000元以上。生态控制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收益比生态改造前普遍提高5倍以上。收益的增加,大大提高了农民进行生态改造的积极性,即节约了生态防蝗经费,又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4.2 生态效益。宜蝗区在进行生态改造后,土壤大为改良,植被覆盖度增加。同时在控制区内严格化学农药使用,开发并推广生物制剂及高选择性、低毒、低残留新型农药,生态环境大大改善,为天敌的生长、繁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天敌数量显著增加。还避免了农副产品、空气、土壤和水体受到化学药剂的污染。

4.3 社会效益。近些年来,沧州市通过生态控制技术的实施减少了宜蝗面积30余万亩,每年减少防蝗开支近百万元。也为本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并带动了相关加工企业的兴起,促进了当地畜牧等产业的发展,延伸了产业链条,从而实现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通过大力推广苜蓿、棉花、冬枣等作物种植进行蝗区生态治理,有效控制了蝗虫的危害,从源头上遏制蝗灾的发生,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蝗灾的可持续治理提供了一条环保、安全之路。

猜你喜欢

飞蝗控制区沧州市
制毒师
中国人民银行沧州市中心支行
沧州市
中国人民银行沧州市中心支行
沧州市
基于OMI的船舶排放控制区SO2减排效益分析
制毒师
管好高速建筑控制区
马达加斯加
阿什河流域非点源污染优先控制区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