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茗主义:年轻人不喝茶吗?

2015-05-30袁靖亚

大学生 2015年22期
关键词:大陆办公室年轻人

袁靖亚

哪种女生最容易被同性“讨厌”?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还当学霸考名校挣高薪拼才华。

哪种女生在微信里更容易被同性“讨厌”?

明明可以当学霸考名校挣高薪拼才华,偏要一个人辞职飞1840公里来北京卖茶……

说谁呢?

台湾南投的90后美少女彭少仪。

彭少仪台湾大学毕业后就理所当然地进了台湾一家顶级的猎头公司。不过工作没多久,彭少仪蹦出了一个“让所有亲朋差点集体点‘呸”的念头——“辞掉高薪职位!只身来北京,创业卖茶!”

创业并不新鲜,卖茶叶也并不新奇,新奇就新奇在——彭少仪不仅要来北京创业卖茶,而且还专门卖茶给几乎不喝茶的年轻人。

别闹,年轻人是不喝茶的?

当然了,彭少仪这个发神经的想法,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这个“新竹地区当年唯一考上台大财金系的女生”,童年老家并不在新竹,而是在台南的茶区,是个地地道道茶叶世家的茶农妹——用彭少仪的话说,“童年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阿公在茶园间穿梭时踩着田垄上花生壳的喀啦喀啦声,以及舅舅杀菁时茶厂里弥漫的温润青草香。我很小时就知道,最原始未被驯化的野生茶树可以长到一二十公尺高,成为茂密参天的树林,那种叶片泡出来的滋味,又烈又强,才是茶的本味。”

没有丝毫意外,彭少仪这个一本正经的“让年轻人喝茶”的想法,立马引起了台湾朋友中的一片“哈哈哈”——“别闹,年轻人是不喝茶的。”

也不怪朋友们“啪啪啪”打脸,他们说的是实情——在台湾,喝原叶茶(就是保留完整茶叶,而不是像立顿、星巴克一样做剁碎了的茶包袋),已经是中年人的代名词,基本上台湾规模比较大又稳定的原叶茶品牌,走的都是成熟市场的中高端路线。专门卖给年轻人和白领的原叶茶,全台湾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但也只是做成了“小资腔”的文创品牌。做给普通年轻人和办公室白领的原叶茶呢?对不起,台湾市场并不认同这个路线——“在办公室,拿马克杯,还能喝到原叶茶?不太可能的啦。”

台湾市场不可能,彭少仪还觉得太小呢!她上学期间就非常关注创业,曾经作为代表带队来北京参加过创业比赛,认识了一票充满激情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也“感受到北京那种浓郁的创业气氛”,私下里做过简单调研后,她决定彻底辞职,来大陆做市场闯闯——“谁说大陆年轻人也不喝茶的?”

于是,2014年10月,彭少仪独自飞行1840.018公里来到北京,开始了她的第一步“北京调研”。彭少仪从一个温暖湿润的台南地区,到了一个只舍得花钱租“只有一张床一张计算机桌和一个能塞进五件衣服的衣柜的房间”的大北京。一个人都不认识,那就先往“人多还可以不要脸”的地方扎吧——去中关村的创业街好了。长得好看是有好处的,彭少仪开始摸不着头脑,不管中关村的什么创业活动都去参加,“活动期间各种搭讪各种加微信各种聊项目,很快就认识了一群投资人和创业小伙伴,遇上合适的,就不要脸地上去跟人家要微信。”

几轮折腾,终于在几个中关村朋友的帮助下,彭少仪做了十几家各行各业的公司的用户调研,并且每家公司都抽出3个年轻人来做深度采访——“你喝茶吗?为什么在办公室没法喝茶?如果要在办公室喝茶,你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累成狗地挨个走访之后,彭少仪统计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一、认同喝茶是健康的;二、觉得喝茶有显摆的功能;三、他们觉得泡茶很麻烦(这是他们调查的107个不喝茶的理由中最重要的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好解决——茶叶就是台湾自家茶山产的天然的冻顶乌龙,既健康,也能满足格调。但最后一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如何让90后在办公室,也能泡出一杯好茶来?

办公室有啥?90%的人在办公室的“茶具”只有一样——水杯。拿平常喝水的杯子,能泡出好茶吗?按照传统观念,绝对不可能!稍微懂茶的人都知道,如果你直接把茶叶放在杯子里,然后倒热水哗啦啦一冲,结果必然是两个——其一,没有公道杯,导致这杯茶随着时间会越放置越浓,开始喝没滋味,喝到杯子底部的“茶根”就很苦了;其二,没有过滤装置(比如茶漏、茶壶),就导致茶叶会在茶汤里飘啊飘,喝到嘴里全是茶叶,或一颗颗不雅地吐出来,或喝茶不适地用牙齿挡住茶叶。

那么,如何利用每个人喝水的杯子,就能在办公室泡出好茶呢?彭少仪开始动起了“特制茶包”的歪脑筋——都喝过滤挂咖啡吧?就是把咖啡粉放在滤纸袋里,滤纸袋有两个纸质的“挂耳”,可以挂在杯壁上,然后热水哗啦啦一冲,里边的咖啡粉慢慢渗透到杯子的水中,然后把滤袋提走就行了。

如果用滤挂咖啡的设计,做滤挂的原味茶呢?——每泡好一泡茶,就把滤挂袋从杯中提走,等到这泡茶喝完了,再把滤挂袋放入杯中,继续泡第二泡。这样不就解决了办公室没有公道杯和过滤装置的难题?凭着一腔热血和一股傻劲,她反复试验了23种乌龙,最终挑选了一款从香气、滋味到回甘,各方面都最符合年轻人口味的,打样了11个盒子比较质感和纹理,最终打磨出真正让自己感到“年轻却不轻狂”的成品。

她跑遍全大陆都找不到一款通透度合适过水速度快的滤袋,最终在日本找到了。跌跌撞撞,眼看着产品要慢慢成型了。但一个心结一直卡在喉头,就是第一泡后的滤袋放哪里,好的原叶茶一泡就扔简直暴殄天物。此前我们的想法是让大家自行挂在别的杯子上,但这就不符合我们的最简便原则了。苦思冥想,一直没有有效的方法。意外地在群体腐败吃蛋糕时,发现了……那个纸杯托!那就是我们想要的,简便且美观。纸托在第87天被我们发现,第89天成功得到一款防水度和大小刚好合适的。此外,它还能盛零食碎屑,做烟灰缸。对于贪嘴或无处放垃圾的人,那简直是救命稻草。

得意洋洋地挥着这六零件,突然灵光一闪,这难道不就是茶道六君子吗?不,应该叫滤泡茶六君子!此时,又想到了那句“别闹了,年轻人是不喝茶的!”这真的重要吗?彭少仪自己说得好:“选择创新和改变,不是为了颠覆,不是为了放弃历史,更不是为了报复,而是提着传统茶艺,一起往前走。”

于是,从彭少仪到北京的第一天开始,直到2015年2月中旬,“山茗主义”的第一款“形似小翅膀”的滤挂冻顶乌龙,终于赶在春节之前推出了。

没想到,这个“形似小翅膀”的一代产品,引发的大规模麻烦还在后面。

连夜装茶包,零度的阳台九小时没合眼

“你要是去卖茶,真的不用去台大财金系啊!”彭少仪卖茶之前,朋友们就这么劝过她。卖茶用不用读台大财金系,彭少仪还不知道,不过装茶叶是绝对不需要台大毕业的。

2015年的春节前是彭少仪最艰难的一段,创业团队只剩下了她自己和合伙人小潘。小潘全名潘忻望,南开大学毕业,俩人为了赶在春节前发货,于是只能亲自动手抢时间装茶袋。

“时间有多紧呢?就是我还有11个小时要飞机起飞,除去2个小时要从家赶到机场的时间,我和小潘9个小时没合眼一直在手工装茶袋。这种‘形似小翅膀的茶袋设计,根本没法机械装茶,只能手工把茶叶放进茶袋里,然后手工用热封机封口。而且,因为冻顶乌龙都是要低温储存的,为了保证茶叶质量,我和小潘根本不敢开暖气,大北京在春节前天寒地冻的,我俩就跑到气温接近0度的阳台,从凌晨12点装到第二天早晨9点,看着太阳慢慢升起,我们的心慢慢下沉,时间不够急的啊!”

这就是他们挨冷受冻装茶叶的黑色记忆。好在,第一代“形似小翅膀”的滤袋冻顶乌龙,赶在春节前发了货。彭少仪也能带着茶包傲娇地跟奶奶说一句:“看,我们的产品做出来了!”

第一批一共限量200份“尝鲜装”,反响还不错,不少大陆年轻人还从微信后台给了各种试喝意见。于是彭少仪和小潘又有了动力改良了第二代到现在的第三代产品。

产品bug解决了,结果新的bug来了。

连续3个月,台湾的茶叶运不到大陆了

正当彭少仪开始窃喜订单的“第一桶金”,没想到2015年春节后,大麻烦来了——由于台湾当局不签署服务贸易协议,海峡两岸被迫有了一段长达3个月的“小三通”——也就是说,台湾的茶叶不能通过物流直接运到大陆了。

“没茶叶卖啊!订单都订出去了!怎么办啊?”人在北京的彭少仪心急如焚。她打电话联系能否绕道韩国、日本再运到大陆的物流,可是这些中转物流也借机狮子大开口——贵到离谱的价格,一个刚创业不久的小团队根本负担不起。咋办?彭少仪只能动用家人朋友了。

“那段时间,只要有朋友要从台湾飞大陆,我就央求他们能不能帮我们带一点茶,行李箱能带多少带多少。最给力的是我妈,从台湾拖了2个超大号行李箱——整整50公斤的茶叶飞到北京,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啊。”

好在今年5月初之后,小三通终于结束了。台湾茶终于能物流运到大陆了。

猜你喜欢

大陆办公室年轻人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办公室减肥日常
办公室迷惑日常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办公室搞笑日常
IQ大陆
年轻人如何理财
北方大陆向
年轻人
冰之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