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浩:青年读诗

2015-05-30布莱克

大学生 2015年22期
关键词:读诗愿景诗意

布莱克

自从创业风刮起后,更多的市场变成了一片红海。每天有很多新的创业团队从广州这个稳重的城市诞生,也有许多团队慢慢死去。这就像经营一间新公司,没有人能够在走出迷雾前,能准确说出前面有什么。

“青年读诗”和创始人温浩,我选择从一个理想主义的起点讲起。你大可以从这件事本身和他们所作的努力,判断他是否能完成目标。

爬上山头,却没有了诗意

最先知道“青年读诗”,是因为他们的负责人温浩联系上了我。他希望我能够朗读一首诗,然后为我配乐、剪辑并制作成推送。

第一次听到这个idea的时候,我觉得很新鲜。温浩帮我挑选了顾城的一首的现代诗。我拿着iPhone,打开语音备忘录,认真录了半个小时,还是没有录好。

这是一个来自中山大学创业团队,人数不超过十人。他们的第一个办公室,在大学城新天地旁边的贝岗。走进贝岗的一条湿滑的巷子,走上民宿的楼梯,我忍不住问:“为什么决定创业?”

他拧动门口木门的钥匙孔,开始讲述:“大二寒假,我在图书馆复习宏观经济学。复习着,突然想到我一学期没怎么读这本书,然后复习几章考过试后,就算是修了这个学分吗?我好意思跟别人说我修过宏观经济学吗?这些内容可能一个月之后就全忘了。我觉得这样的大学不是那么值得我去投入过多的精力,而且我本身就不大喜欢这个专业。所以当时我复习时,把复习资料一甩,大概是在五分钟之内就决定去创业。”

五分钟之后,他就找到了以前一起在潮汕长大的高中朋友作为他的主编,然后开始寻找其他伙伴。

2015年2月,温浩在他们的家乡举办了一次读诗会,邀请当地的年轻人一起爬上那里最高的山顶,每个人就在那轮流读一首诗。

结果却是,没有人来。后来,温浩厚着脸皮联系了很多老朋友,总算汇集成了一行人。他们爬了许久的山,环顾四周,却仍然是嘈杂的旅客和遍地的垃圾,没有一点读诗的气氛。

他们又干脆往无人的地方走去,沿着渐渐安静而草木更密的山路走着,抬头一看,前面有一块黑色的巨石,石面出奇地平整。他们就席地而坐围成了一个圈。

在大多数人看来,读诗是一件小众的事情。许多年轻人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对未来迷茫,心情浮躁。身边的人,都是谈论的是OFFER、薪酬、就业的压力、房租,有一群人愿意到山上去读诗,简直奇怪。

温浩说:“其实许多人从来没有静下心来朗读过诗歌,在网上听到一些例如乌青体,赵丽华体,他们会有一些反感。但是当他们真正接触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诗歌有美好的部分,例如我一个人的朋友圈,就可以影响十几个人。”

后来,他参加一些其他学校的读诗夜,来的人出乎意料地多。他希望可以利用互联网的这个工具,把年轻人串联起来,倡导一种诗意的生活方式。

“不是很多人说诗歌已死吗?”我忍不住问。

“现在很多人都说诗歌已死。但是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我发现,读诗的人远比以前认为的多得多。”他自信地回答。

10%的人喜欢就够了

这大概是我们最后一次在这个暗淡的小房子里聊天,他们马上就要搬去大学城一个更好的楼盘里办公了。

温浩和我讲自己对创业的看法。创业走过的路,你只能总结经验然后回头看。你看再多的书,听别人再多的经验有时候也没太多用处,因为那些坑你明明知道在那里,还是要趟过之后才知道要怎么绕过那些地方。

和我聊天的时候,他提到了一本名字叫《精益创业》的书。书里面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因为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不要去完善你的计划,因为你的计划不可能完善。

“你做计划一定会有假设和前提,当你投入了很多资源的时候,你发现这个前提错了,很多的资源就全部白费了。所以,我们就做了一个最小可行化的产品:首页进来,就直截了当地听一首诗,你也会看到我们真人读诗人的一些简介。”

他们获取最初用户的时候,是选择到新浪微博、豆瓣、荔枝FM、贴吧等等地方去寻找喜欢诗歌的人。“一个一个去发私信,一个个去阐述我们的想法。”

最后的结果是,80%的人都认为他们是骚扰的,一般会选择不回复。10%的是言辞比较激烈的,要求不再联系。只有10%的人,愿意和他们正常交流。“交流之后我发现他们有些人很有兴趣,甚至我们收到了收到了很多挺感动的话。

有一些人就会说,我大一时候就想做这件事情,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做,但是看到你们做了,感觉有人帮我实现了我自己的理想。”

这样的人一多,他们就开始觉得至少核心用户是认可青年读诗的。有了这样的回复之后,温浩更有信心了,也找到了第一批种子用户和内容源。

“最小化可行产品出来之后,我就去慢慢地迭代了。我就慢慢地根据用户的反馈,根据我们的测试,一步一步去改。好东西是改出来的,不是一次性做出来的。以后会有各自各样的专题、活动、专访、文章。它会慢慢完善。”

诗歌市场第一?

进入2015年,社交媒体出现了许多黑90后创业团队的文章。我问温浩:“你作为一个大学生,你有什么?” 他的回答比我想象中坦然。他认为一个大学生,如果没有技术,没有渠道,没有资源,如果像很多团队一样去追大市场、风口、智能硬件和O2O,在红海里就很难生存下来。

“我不是富二代,没有原始资金;我也没有渠道可以去建社区。像知乎,它一开始必须要有资源邀请到知名人士去营造一个氛围。如果你是大学生,一开始就想营造知乎那一种氛围,难度太高了。我觉得大学生跟很多大企业的人,差距最小的地方就在于对内容的理解,对年轻人心态的理解。一个三十多岁的腾讯的大牛,对年轻人的理解可能没有我们深,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口,而且是内容型的小切口去切入这个市场。”

其实这不是温浩第一次做内容,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做过一本杂志了。当时他是中学校文学社的主编,因为校文学社做杂志有很多限制,要有很多学校的官方的东西。为了做一点自己真正想做的,他邀请了许多喜欢写东西的朋友,办了一本名字叫《零点一度》的杂志,最后卖了几千本。大一的时候,温浩还做了一本杂志纪念高中生活,同时发售了一份明信片,也卖得特别好。

采访温浩的时候,我们总共七个人,一起坐在局促的空间里。拼在一起的两张桌子上面,摆放着四部笔记本电脑。而温浩的后面,还有一张一米五的床。

这样不诗意的环境,就这样诞生了一个诗意的软件。我问温浩:“你觉得你能够做到什么程度?”

“如果要吹牛的话,我的愿景是想一想中国未来10年的年轻人的精神状况是怎么样的。我能够为5年、10年的年轻人的精神状况做什么贡献。一个非常小的愿景,那就是先把这个东西先做到诗歌市场的全国第一名,应该半年就可以实现。”

他口中这个小小的愿景,是中国诗歌市场的第一。但他在开始创业招工程师的时候,连前端和后端都不知道。

“我觉得,如果你在决定创业之前要思考很多,你会很容易怯。做很多决定都要快一点,快到让自己停不下来,不要让自己想太多可怕的事情。而且现在失败的成本并不高,而且不做起来,你也不知道这个行业是怎么样的。”温浩说。

走出贝岗,我走在陈旧的一栋栋民宿中间,忍不住拿着手机拍了一张天空的照片。我无法判断他们能走多远,我只是知道他们深刻地喜欢着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责任编辑:方丹敏

猜你喜欢

读诗愿景诗意
读诗偶得
读诗质疑
诗意地栖居
冬日的愿景(组章)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动车上的端午读诗会
冬日浪漫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被耽搁的诗意
绚烂愿景 与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