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县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5-30张蓉赵权兰栋梅
张蓉 赵权 兰栋梅
[摘 要] 作者对柞水县特色产业进行了为期10天的调查,针对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今后柞水特色产业如何发展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业 特色产业 发展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1-0030-02
发展产业是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的必由之路,更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头戏。近年来,柞水县按照“区域化布局、特色化开发、产业化推进、园区化管理”的思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突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有力促进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 柞水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1.1 是特色产业发展初步形成。立足县情实际,遵循市场规律,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确立了烤烟、核桃、土鸡养殖、蔬菜、花卉、食用菌和马铃薯等产业发展战略,按照“择优开发,重点突破”的原则,形成了以烤烟、核桃、土鸡、食用菌和花卉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开发格局,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1.2 是特色产业规模逐渐壮大。近年来,累计完成烤烟种植2万亩、商品蔬菜2.3万亩、魔芋0.5万亩、脱毒马铃薯10万亩;建设设施蔬菜基地0.42万亩、绿色食品基地0.4万亩;累计发展桑葚基地0.34万亩、花卉基地0.11万亩、茶叶基地0.05万亩、大樱桃示范种植基地0.01万亩;畜禽饲养总量达230万头只;食用菌袋料栽培600万袋;发展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3个,推进村37个。
1.3 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县委、政府在农业系统机构改革专门成立了特色产业发展中心,明确工作职能。通过先后制定的烤烟产业、核桃产业等产业扶持激励政策,以及2013年下发的《柞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强化政策扶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通知》,给予资金和政策的帮扶,有利于促进产业上规模、增效益。
1.4 是生产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截至目前,我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47个。拥有会员1910名,带动农户580户。23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共注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8个。发展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10家,县级7家,我县的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迅速提高。
2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是规模效益不显著。长期以来受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的影响,我县的特色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形不成规模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村与村之间产业化基地建设不平衡,大部分村尚未建立具有本村特色的产业化基地,规模效益始终得不到显现。烤烟发展受地理条件和土地条件限制较大,加之每年签订收购合同的限制,而其他产业则是“品种一火车,产品一汽车”,很难适应当前市场需要。蔬菜生产“淡季没菜卖,旺季菜价贱”、“淡季靠外购,旺季销不完”。
2.2 是经济效益不突出。柞水的干部群众大部分还是按照“就农业抓农业、就种植抓种植”的传统模式来抓产业,在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上,积极性不高,接受能力弱,导致产业质量和效益低。
2.3 是典型带动的作用不明显。柞水县各类产业(除烤烟外)仍然没有一个可持续、效率稳定、生命力强的产业,全县没有一种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农业产业化示范点和示范户,农产品与市场脱节,农业产业化发展已成为阻碍农业发展的“瓶颈”。
2.4 是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特色产业中介组织没有发挥作用,只有小商小贩上门收购,没有大规模、功能全的专业市场,造成信息不灵,任由贩子宰割。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业技术人员也严重短缺,3-5年内会退休一大批,而进入的都是非农专业,据了解,自2010年至今进入农业系统的人员中仅有1名学微生物,是和农业有那么一点关系的,其他人都是非农专业人员。
2.5 是产业化建设资金不足。虽然我县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这不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着力点,而农民的资金积累不足、再生产能力弱是当前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由于农村信贷门槛高,甚至是扶富不扶贫等方面的原因,贷款难度大,加之农民自筹资金十分有限,加上农业产业化投入大、效益低、收回限期长,造成一般企业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农业产业化发展上来,个别的企业还抱着“套取项目资金”、“捞一把就跑”的思想。
2.6 是农民主体意识不强。在产业发展初期,由于农村经济基础较差,以贷款扶持、财政补贴和行政推动为主要手段,使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由此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就是一部分人产生了严重依赖政府的思想倾向,只要出问题就看政府怎么办,等待政府来解决,把自己的事当成政府的事情。
3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是加大宣传,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最终的主题是农民,最终受益的主体也是农民,最终实施的也是农民。只有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产业开发中,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目标才可以实现。
3.2 是理清思路,合理规划农业产业布局。根据我县的气候、土质、地理环境、人文条件等,认真审视县情、镇情、村情,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今后一段时期,要围绕休闲、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按照“以短养长”的方针,短期抓种植业(烟叶、花卉、食用菌、蔬菜、马铃薯等)、配套抓畜牧业(土鸡、生猪)、长期抓林果业(核桃、板栗和水杂果)。
3.3 是突出重点,扩大特色产业发展规模。规模决定效益,没有规模就没有优势、就没有市场。要按照“突出重点、多头并进”的思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形成批量生产,打造规模优势,发挥农业特色产业的最大优势。
3.4 是培育典型,辐射带动群众投身产业发展。典型最有说服力,最有感召力,最具影响力。要坚持抓典型、带全局的工作方法,注重高标准、高质量示范村和专业大户的培养,依靠典型让一部分农户在农业产业化开发中先富起来,从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典型带动、引导群众的策略。
3.5 是扶持龙头企业等组织,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和协会等组织,发展各类组织迅速壮大,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社会带动作用,引导带领农民积极参与产业开发,参与市场竞争,实现企业与农户两者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3.6 是强化服务,促进农业特色产业优化升级。加大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继续加强县镇两级农业技术队伍建设,根据产业发展需求,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分批分层次对技术干部进行培训,力争使农业技术干部都成为行家里手。同时坚持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不断探索新路子,积累新经验,在技术、品种、生产方式、市场开拓等方面求突破,最终解决产业发展的后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