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0公里外的一座城

2015-05-30啤酒

大学生 2015年22期
关键词:宿舍楼大学城北京

啤酒

车进南门,右手就是篮球场和食堂,那是好大的一片地,每个学校至少有5个楼高三层的食堂可供选择,当然大部分的穷学生会选择在一层吃饭,经济条件相对阔绰或者有需求的人,大多会昂首挺胸走进二层的小灶餐厅。向前望去,一个山寨版的凯旋门矗立于路中央,上书五个黄金大字:东方大学城。坐在驾驶席的我感觉就如同在《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里的台词一样——有时候我还会想回到过去,回到那些闪亮的日子,欢声笑语、无忧无虑的青葱时代。

小城岁月

收到北京工商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说明时,曾让我们那届学生大失所望。一个叫廊坊开发区的地方让幻想考到北京高校的外地生们忧心忡忡,不过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北京孩子倒是觉得一个离家远的地方更加无拘无束。但就算这样,这一切还算美好的幻想终结于第一次去大学城的938路公交车上。那是人生中漫长得不常见的2个小时,经过了至少20来个村级单位,穿过不下50来个菜地,庞大的绿色车身缓缓驶进那个用铁栅栏包围着的空间。这个空间对于那时候的我们来说是陌生的,并不是这个距离,更重要的是我们终于在出生18年之后第一次独立面对一个新的组织环境。当然,当年还有装修味道的宿舍楼,来自五湖四海的舍友,嗯,这一年就这么开始了。

那个时候,大学生的生活费不过一个月400~500块钱,这钱要干的事儿太多了,大学城是一个刺激消费的地方,虽然身处三线城市郊区,但是物价一点都不比北京便宜,网吧、水吧、桌游吧,应有尽有。高考后从家庭解脱出来的学生们,自然多了很多夜生活的空间,凯旋门底下的卿卿我我,水吧门口的腻腻歪歪,都成了自然而然的风景。仿佛叫醒这座城的不是那朗朗的读书声和刺耳的上课铃,而是华灯初上的夜色。雅米食街、吉野家、纯真年代水吧、东方大酒店,每到夜色降临,充斥着这座年轻小城中年轻人的气息。

而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则是大学城辛苦的清晨,那时候为了让每天赖在宿舍里的同学们有个健康的体魄迎接“繁重”的学业,学校开始了晨跑打卡制度。每天清晨,尤其是冬天,为了学期末的体育成绩日常分,我们每个人从温暖的被窝中钻出来,浩浩荡荡地跑在大学城的主干道上,与其说跑,不如说走,谈论着昨晚的球赛,攀谈着游戏,聊聊妹子,在这种状态下我们也竟然坚持了半年时间。

我们那时候最热爱的娱乐活动无非就是打牌了,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曾经有我们打牌的身影,下课打,上课打,白天打,晚上打,操场打,广场打,现在想起来,最美好的时光都放在了洗牌上,从3打到大王,周而复始,也不知道是收获了单纯的快乐,还是浪费了青春美好的时光。那一年里,真的是有些无聊透顶,看惯了那一栋栋熟悉的建筑,吃惯了这一顿顿熟悉的饭菜,大学的生活开始归于平淡,刚刚入学的心气也慢慢被消磨了下去。作为所谓家在北京的学生,也终究抵不过打牌带来的愉悦,由每周回一次家慢慢变成了两周、三周、一个月回家一次。我想,那时候大学城里的大学生大部分也应该和我们过着一样的生活吧。

小城青年典范凯哥

车行至宿舍楼下,虽然离开十多年,但是一景一物还无时不刻地映入眼帘。

宿舍有两个山东的大哥,一个从淄博来,一个来自临沂。淄博的凯哥因几分之差从梦中学府北大一猛子凤凰扎进鸡窝里,让他从北京市里来到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更让他时刻处于狂躁症的边缘。基本每天晚上在那个几乎没有隔音的宿舍楼中都能传来山东普通话的狂吼,而原因也无非是打错了牌,或者吵到他睡觉的琐事,我们两个北京来的自然对他好言相劝,无奈山东人耿直的脾气着实让我们招架不住。

事情的改观源自于一次夜谈,当班花终极评选的结果在宿舍内部终于达成一致后,五个单身狗将自己的目标锁定在了班里面的前五名。为了体验全世界劳苦大众大团结的宿舍精神,互帮互助、帮忙撮合这种行动计划立马也就在第二天实施了。事情的发展并不像想象的那样,淄博大哥在互帮互助中爱上了北京小张同学的目标——一个湘妹子,第二天就手牵手去了廊坊市里逛街。直到今天,我都认为淄博大哥是有赖于对于二线城市的熟悉搞定湖南妹子的。事已至此,我们也只有祝福的份儿了。但是后来的事情让我们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觉得不可思议,两个二线城市来到大学城的学子,不知道是为了体会浪漫中的艰辛还是只是单纯的为了省钱,经常骑自行车云游北京,最远的甚至骑到了北边的十三陵。他们这段浪漫故事在若干年后的同学聚会上经常是我们的谈资,至今我们也认为是因为大学城封闭的环境和对京城的向往成全了他们四年美好的恋情。

对了,后来凯哥的脾气变好了,阴阳相合,就是这么神奇。虽然在毕业之后不久,由于世界观的不合(官方说法)两个人分开了,至今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城市,但是相信对于他们来讲,最美好的岁月也就来自于那段在北京城外奇妙的缘起。

但是对于大多数的我们来讲,恋爱就是个奢侈品。无聊一开始,很多事情就开始变味了,尤其是在这么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从紧张的环境中解脱出来的感觉之后无聊到可怕,男生宿舍也就如同那时候流行的大学生小说一样,开始添置用于偷窥对面宿舍的望远镜,女生也开始三五成群地混进男生宿舍,当然,女生对于化妆品的购买力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日渐陡增。状态基本也从每天上课变成偶尔不上课再到偶尔上课。每周回家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很多人周三周四就走了,938排队等车的队伍越来越长,那阵势,绝对不亚于如今国贸桥下燕郊专线排队回家人们的拥挤和急切。每到周末,大学城如同死一般的沉静,那时候可以清晰地分清,谁是学霸,谁是玩家。

城里与城外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着,直到非典来临。一个晚上,就一个晚上,大学城被非典的谣言充斥着,从不同的角落传来某学院某人被救护车拉走的消息。瞬间,大学城20多所学校的学生在一个晚上逃回了北京或者家乡。第二天,几万人的大学城一下空旷了下来,三个月的封城才真正让我们认识了这个地方。所有的地方如此安静,在大礼堂的台阶上,在宿舍楼后的花园里,在图书馆的屋檐下,以前被情侣们身影充斥,如今却因为安全隐忧,鲜有人烟。学校为了安抚大家,派教师定期从本部过来授课,不过只有半天,剩下的时间开放所有能开放的娱乐设施供学生们娱乐,免费的网吧,免费的旱冰场,还有免费的食堂,但是这还是挡不住学生们追求自由的心。我们经常翻阅栏杆,逃出保安的追铺,跳上12路公共汽车,到廊坊市里寻找一下正常城市的感觉。大学城,真待久了,就像一座围城一样,让里面的人根本无法忍受长期禁锢于此的感觉,虽然这里有吃有喝,但是它与城市隔绝开了,让一群求知欲和好奇心达到人生顶峰的大学生们被不自愿地押在这个城里,大学城并没有给大家带来安静的读书空间,相反,越来越多的人想要走出大学城,融入这个五彩缤纷的社会。

现在能想起来的是,非典过去的第一天,也就是大学城解禁的那一天,被圈禁三个月的年轻人像疯狂的蚂蚁一样冲出这个地方,奔向北京,938、私家车、黑车,每一辆人都塞得满满的,比谣言袭来的那一刻还要夸张……

毕业之后的若干年里,我曾经两次回到大学城,每次都感觉人又少了一点。如今再来,发现这座城已经失去了当年的热闹与浮华,基本上没有一所北京的高校还留在这里了,所有牌子的前头都改成了河北或者廊坊,旱冰场早已经没有,荒草都长了一米多高,曾经引以为傲的广场,现在也被碎石覆盖着,虽然那段青春岁月充满回忆。其实我到现在也不是特别喜欢这个地方,但是,这里仿佛有一种魔力吸引着我,我曾经认真想过这种吸引力的源泉,后来有一天猛然醒悟,可能就是在那么一个封闭的空间,那么一个相对孤独的社会环境,让我们珍惜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珍惜着曾经那段毫无压力又还没有变成一个社会人时的纯真情感,那是一种永远回不来的东西,曾经和我们共同经历那段岁月的人们,至今就算常年不再联系,但有机会再次见面之后,也如同亲人一般,可能这就是大学城给我带来的最宝贵的东西。

猜你喜欢

宿舍楼大学城北京
学校宿舍楼建筑设计的要点研究
山楂树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在我校大学城校区举行
北京,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一宿舍楼起火:已扑灭 楼内无学生居住
大学城经济对城镇化影响初探——以呈贡大学城为例
高校宿舍楼夜间蓄热通风性能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