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
2015-05-30魏金英
魏金英
[摘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这关系到国有资产的安全能否得到保障以及是否可以有效地发挥审计对于腐败和其他不作为现象的预防和监督。本文首先界定了基本的研究思路以及和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的相关概念,在第二部分对于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的问题开展了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分析,第三部分对于存在的问题开展探讨,提出了一些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希望可以有效促进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水平提升。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经济责任
[DOI] 10.13939/j.cnki.zgsc.2015.22.130
1 基本思路和概念界定
1.1研究思路图
1.2基本概念界定
(1)经济责任审计。本文所讨论的经济责任审计属于一种比较狭义的概念,是伴随我们特殊国情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才出现的一种政府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指独立机构接受部门委托,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于有关部门的经济负责人所履行的经济责任进行专业的技术和方法审查,评价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尤其是事业单位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属于财政收支,财政法律、经济效益考核三位一体的概念。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首先强调的就是内部性为主,这与单纯的第三方审计有一定的区别,内部主体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负责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审计的难度,因为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主体的独立性。
(2)事业单位的内涵界定。我国目前现有的事业单位的数量异常庞大,事业单位的活动领域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渠道各异。根据资金的来源情况,我们将事业单位划分为以下三种不同的类型:白收白付型、全额拨款型以及差额补贴型。事业单位具有与其他单位明显不同的特征,总结来说,事业单位的具体特征有以下几点:第一,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事业单位是为了公共利益服务的公益性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其核心任务就是为社会提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以及体育方面的公共服务,不能牟求私利。第二,事业单位从事的是科技、教育、文化以及卫生方面的公益服务活动。第三,我国大部分的事业单位都是属于知识密集型的组织。尤其是对于科技和教育类事业单位组织而言,更是需要专业性很强的高素质人才,这样才可以有效地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服务。
2 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宏微观层面问题分析
2.1宏观层面问题分析
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宏观层面最大的问题就是国家对于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内部审计立法工作滞后于实践工作。一方面,经济责任审计还处在不断探索、发展阶段,各级政府部门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立法工作进行了努力的尝试,做了很多的切实可行的工作。2006年之后修改的《审计法》当中写入了经济责任审计,但是并没有罗列具体的规范,过于粗线条。各个省市地区出台的经济责任审计法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不够规范、有的比较抽象,还有一些不符合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审计目标。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认识不当、操作不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
另一方面,内部审计立法的滞后阻碍了事业单位内在机构审计作用的发挥。按照不同的审计主体来看,国家审计有《审计法》作为基本的法律的依据,但是内部审计的法律依据层次就非常低,不能很好地有效指导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发展,也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缺少足够的法律地位,影响审计的效果。
2.2微观层面问题分析
第一,内部审计环境存在问题。虽然一直在强调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需要保持独立性,但是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机构设置不合理、领导认识不足,导致很多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依附于财务管理部门,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客观限制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第二,由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缺少足够的专业性,而且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配备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专业配备不合理。在西方内部审计实践当中大多数是财会审计方面的人员,其他专业人员相对数量比较少,事业单位当中内部人员配备更是如此,第二,技能不全面。要做好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熟练的技能,还应该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准确的判断能力,不仅需要全面了解国家有关财经法规,还要对国家的相关规定理论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整体而言最终的审计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影响。
第三,内部审计机构人员考核制度不完善。由于自身工作素质的限制,内部审计机构以及内部审计人员一直都是对于他人的工作进行考评和监督,但是对于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的考评制度却鲜有人问津,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内部审计工作以及审计人员考核评价、奖惩的制度不完善,而且有的甚至留有空白,这不利于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
3 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3.1宏观方面措施
第一,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经济审计的法制建设。前面提及政府审计、社会审计以及内部审计三种类型当中内部审计一直处在非常尴尬的地位。内部审计法律的制定从根本上改变尴尬的处境,也可以有效地发挥自身职责,做到优势互补,促进内部审计的健康发展。第二,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管理部门需要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实践以及经验不断总结新的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办法。对于目前无条件出具实施要求的部分可以暂时出台以指导意见替代,从而引导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序化和规范化发展。第三,提升公众的认知度,这是有效开展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前提条件。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于内部机构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宣传工作,明确内部机构经济责任对促进单位内部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有效防止贪污腐败。经济责任审计需要一个良好的审计环境和氛围,不断增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效果,促进经济责任审计水平的发展。
3.2微观方面措施
第一,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规范。各种事业单位可以根据本事业单位的规模、人员制定本单位内部审计的规范,确保内部审计项目有规范可以依照。有条件的大型事业单位,比如高校、医院,都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制定相关的审计规范等,而且需要符合法律规范要求。第二,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以及审计人员考核评价制度。由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对于内部审计工作以及审计人员考核评价制度不应该采取常规的工作目标考核办法。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考核不仅仅依靠数量,更需要通过质量来考察。对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考核,需要分成内部审计部门领导、组织部门、被审计机构三个部分互相打分,互相监督,并且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考核挂钩。第三,规避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内部审计的目标就是促进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规避审计风险。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效果越好,那么审计风险就会越低,相对而言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就会更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因此,需要合理优化审计部门机构设置,规范会计账目,建立健全切实有效的资产管理机制,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