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资本深化与劳动收入份额
2015-05-30王宋涛朱腾腾
王宋涛 朱腾腾
[摘要]通过一个理论模型表明:当资本一劳动呈替代关系时,资本的深化导致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利用2001-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表明资本深化显著降低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而FDI总体而言对劳动收入份额有一定负面影响。
[关键词]FDI;资本深化;劳动收入份额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3.044
1 引 言
中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自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王宋涛等,2012;魏下海等,2012)。数据显示,1996年中国GDP中劳动者报酬份额为0.5145,而2007年下降到0.3974,降幅达0.1171;2012年劳动者报酬份额为0.4559,1996-2012年的总体降幅为0.0586。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的劳动份额平均要低15~20个百分点,而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劳动份额平均也要低4个百分点(李清华,2013)。
在中国,劳动收入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尤其对中低收人家庭而言,劳动收入往往是其唯一收入。因此,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使得居民收入增长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从而进一步引起居民消费增长过慢,降低国内宏观总需求,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中国的资本也不断深化,人均资本存量不断增加。资本深化必然对中国的要素配置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并进而影响中国的劳动份额,如陈磊和张涛(2011)的研究表明,资本深化会降低劳动收人份额,魏下海等(2013)的研究表明,中国的资本产出比对劳动份额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资本的深化一方面来自于中国自身的资本积累,另一方面FDI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而FDI会形成资本积累,同时外资企业也会通过其他渠道影响劳动收入,邵敏、黄玖立,2010认为外资进入会降低中国工业行业的劳动收入份额。
2 模型和假设
假设经济中存在一种产品,既为资本品,也为消费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并且没有技术变迁,其资本总存量为K,劳动力数量为L,生产函数Y= F(K,L)为二阶可导并且规模报酬不变。人均产出为y=Y/L,人均资本存量(资本集约度)为K=K/L,由于规模报酬不变,故人均产出函数为:y=F(K/L,1)=f(k)。
假设产出的价格水平可以规范化为1,资本折旧率为0,厂商通过选择投入多少资本和劳动力,生产多少产品来极大化自己的利润,即maxK,LF(K,L)-rK-wL:,其中,r为资本回报率,w为工资(劳动收入)。由于区域市场为完全竞争,厂商的极大化利润为0,因此资本回报率:r=f(k),劳动报酬:w= f(k)-kf(k),家庭的劳动收入份额:e=1-kf(K)/f(k)。
假设厂商使用CES生产技术,生产函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