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贴近生活,提高创新能力
2015-05-30张芳
张芳
新课标中,更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更重视学生自身潜能的发挥,更重视学生全面能力的提高。在数学学习中更应如此。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想要学生学好数学,学会运用数学,不仅要立足于课本,而且更应该立足于学生实际,在课堂上,老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生动活跃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情境中进行交流、合作、观察和思考。加强数学与社会的联系,便于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中,便于学生思维的创新、发展,切实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得”。
数学知识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神秘的,它和生活有很多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全面地接近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那么,怎样让数学教学真正地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呢?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关系到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否被启发,积极性能否被调动起来。一个班级如果课堂氛围活跃,学生踊跃发言,教师妙趣横生,那么无形中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求知欲和快乐学习的情趣去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
下面,我们来比较两个数学老师的教学氛围。有的数学老师上课的时候,为了达到课堂的严谨、有序,按照课本,一步一步地按部就班地讲解,虽然课程看似圆满、完整,井井有条,但是下面的学生却昏昏欲睡,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课程上得枯燥乏味。相反,有的数学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营造了一个活泼轻松的学习氛围,老师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信手拈来,妙趣横生,讲课幽默、生动,学生发言积极、踊跃,整堂课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学生既学到了数学知识,也切合了生活中的实际,学生和老师配合相得益彰,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也便于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点燃创新的小火花,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课程也相应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第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动手中亲自体会到数学的有趣。
学生动手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数学课的很多知识,许多地方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去实践、去思考,去感悟、去体验,探索一个真理的过程,永远比得到一个真理更加让学生感到新奇。这一点在数学课的学习中尤其重要。
比如,在学习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的时候,有些老师是直接告诉学生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关系,告诉他们计算的公式,然后再让学生牢牢地记住。当然,两个小小的公式不难记忆,也不难计算,但是,这样得来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记忆不深刻,只有让学生自己亲手获得的知识才更加直观、具体。
如果想让学生取得一个良好深刻的学习效果,我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做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获得实验结果,懂得该用什么样的公式来计算这两个图形的体积。值得注意的是,我觉得,在做实验的时候,教师应该拿一些在学生的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物来做,这样能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感觉到数学公式就存在在自己的生活中,比如,拿一堆小麦或者大米、小米等,先装进圆柱体里,让学生计算他们的体积,然后在课桌上铺上相同底部面积、并且同底等高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东西重新装进圆柱体里,通过观察,学生可得知,圆锥的体积,恰好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公式不用刻意记就可以信手拈来了。
第三,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给每个学生一个放飞心灵,展现创新能力的舞台。
小学生非常在乎榜样的力量,他们非常珍惜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对于视老师为灵魂工程师的小学生而言,自己的老师无疑是爱的使者和化身,他们在乎自己老师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尤其是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如果老师对自己温柔可亲,总是鼓励、帮助自己,那么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乐于表达出自己在课上不同的看法和感悟;相反,如果老师对自己冷言冷语,甚至恶语相向的话,那么他们会不由自主地躲避这个老师,甚至还逃避上数学课,创新的种子也深深地埋在了他们的心里,再也无法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巨木。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对于学生的每一点新奇的感受,每一个不同的看法,每一次创新的建议,都要给予温柔的鼓励和呵护,没准,那就是一颗创新的小苗,在等待照射它们的阳光。如果缺少了阳光雨露的滋润,这株小苗就会夭折了。
第四,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立足于生活,发展于生活。
数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也并不深奥,难以接近,相反,数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它最终是要服务于人们的生活的,放眼望去,我们的生活中哪里不需要数学呢?大到科学活动、卫星发射,小到人们的柴米油盐,都跟数学息息相关。要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真谛和在生活中的魅力,就要把这些学生放进生活中去。
比如,教师可以布置:“我来交家里的水电费”的作业。通过缴纳水电费,让学生们能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它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让学生投入到生活实践,不但可以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数学常识,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改变数学课程中古板、老式的解题思路,在实践中学会更简单、便捷的方式。这些数学的实践活动,对于开动学生的脑筋,加深学生的思考,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信心,非常重要。
总而言之,数学是一门立足于生活的学科,只有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才能在数学课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数学和生活的双重进步。要想让学生在学习中达到这一效果,需要学校、家庭和学生自己三方的努力,才能让小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指导数学,去体会数学,去创新,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