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乒乓球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
2015-05-30陈冬亮
陈冬亮
内容摘要:高校乒乓球教学有着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并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喜爱。然而,我国高校乒乓球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还有不少问题存在。因此,笔者针对此现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改革策略,以期能够改革高校乒乓球教学现状,优化乒乓球教学策略,最终提升我国高校乒乓球教学质量与水平。
关健词:高校 乒乓球教学 教学现状 改革策略
一.高校乒乓球教学现状
1.教学理念不够先进。高校乒乓球教学理念仍然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对于很多关系处理不够妥当,有些教师片面重视对学生乒乓球技能的教授与培训,忽视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与引导。此外,高校乒乓球教师也缺乏多元化教育理念与创新精神,从而导致了乒乓球教学缺乏系统性与长远性,严重影响了其教学效果。
2.教学模式缺乏多元化。高校乒乓球教学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重视创新型,仍然局限于那种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教师缺乏教学动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此外,高校乒乓球教师也不够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应用,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从而造成了乒乓球教学效果不够明显。
3.师资力量较为薄弱。高校乒乓球教师也是乒乓球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直接关系到整个乒乓球教学的效果。纵观我国当前高校乒乓球教学情况,乒乓球专业方面的教师力量严重不足,很多乒乓球教师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有些甚至是兼职乒乓球教师,他们无法投入很多时间与精力来对乒乓球教学进行全面且深入的研究,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乒乓球教学创新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
4.评价方式不够科学。当前,我国不少高校乒乓球教学采取的评价方式是一种定量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较多的放在对乒乓球技术的考核方面,而缺乏对于定性方面的考核标准。这种乒乓球教学评价模式往往片面的看重学生的技术水平,无法体现出学生综合性的运动素质。此外,这种不够科学的评价方式也让学生上课态度不够端正,教学成效大打折扣。
二.高校乒乓球教学的改革策略
1.创新教学理念。高校乒乓球教学改革,首先应该从教学理念方面入手,主要要实现其教学理念的不断突破与创新。具体来说,高校应该树立起一个以培养学生乒乓球运动意识、运动习惯以及运动技术为目标的教学理念,乒乓球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牢固树立起均衡教学的理念,并把三个重要培养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乒乓球运动意识,还要让他们接受相关的理论知识,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改革来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此外,高校乒乓球教学还应该重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通过均衡教学来实现教学目标,并引入一批高素质的教师,积极投入所需的教学设备,从而为高校乒乓球教学提供有利条件。
2.优化教学内容。高校乒乓球教学改革还需要从教学内容方面入手,它是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载体。那么,高校就应该进一步优化乒乓球教学内容,让教学目标变得更为清晰明了。这就是说,高校乒乓球教师应该把新理念与新方法尽快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还要把相关的发展历程与竞赛组织等归入教学内容,这样可以让高校学生对乒乓球运动有一个更为系统且全面的了解,并把人文教育理念融入乒乓球教学,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精神。
3.创新教学模式。高校乒乓球教学改革还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改革。这就是说,高校应该充分意识到,大学生与体育教师都是乒乓球教学的重要主体所在,必须充分发挥出这两个群体的积极作用。因此,高校应该引导体育教师重视情感因素在乒乓球教学中的运用,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让自己的主导地位转变为引导地位,有利于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应该实施分类教学,尤其要让具有较强兴趣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提高他们的乒乓球技战术水平。
参考文献
[1]谢峰.论新时期高校乒乓球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2(9)
[2]赵宏图.试论高校乒乓球教学的发展与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0)
[3]黄璐,张玲,吴印波,等.基层潜在运用一元训练理论的选择依据[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12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