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间剪纸艺术特征探析
2015-05-30何佳张春
何佳?张春
摘 要:南京剪纸风格独树江南,其秀丽而不轻脱,雅致而不孤峭。在艺术上融合了南秀北雄的特点。本文从剪纸的类型、题材、结构、艺术、民俗五个方面系统阐述南京剪纸的风格特征,以期为南京剪纸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宝贵的依据。
关键词:南京剪纸 特征 民俗
南京位于江苏省西南部,是南北文化艺术交汇融合的所在。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南京剪纸风格独树江南,其秀丽而不轻脱,雅致而不孤峭。在艺术上融合了南秀北雄的特点,既有南方剪纸的纤细,又有北方剪纸的粗犷,既凸现北方的深厚,又显示南方的玲珑,粗中有细,拙中有灵,淳朴自然。南京剪纸有很长的历史,在清代道光年间名人甘熙所写的《白下琐言》中记载:“新岁人家,更易春联,自明代开始,门神犹古郁神荼之意,以纸镌钱贴诸户牗……”;“笪桥灯市,很长时间,正月除,鱼龙杂沓,有银花火树,观然皆剪纸为之。”,很明显,从明代初年已经有了做门笺和装饰灯彩的剪刻纸。
一、类型特征
南京剪纸在类型上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以彩纸剪成的喜花、窗花、门笺、灯笼花等,其中南京喜花在众多的喜花剪纸中显得别具一格。旧时南京人婚嫁喜庆,都喜欢在箱子、柜子、被褥、枕头等嫁妆上缀用大红纸剪得各式喜花,作为室内装饰或礼物上的点缀,以添喜气。使用时多不实贴,只是摆放在器具上,有的是新娘亲手剪制,有的则由专业艺人制作。一般的喜花剪纸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外形,或是以果物、器物为外形,题材许多与婚恋有关系,有吉祥图案和具有象征意义的果物、花卉和器物等等。南京的喜花剪纸大多数采用“花中套花”的样式形式,就是在规定的外形中安排许多种形象进行构图,来表现复杂的内容涵义。另一种是以白色行建纸或宣花所剪得刺绣底稿,作为鞋、帽、香囊、绢帕等刺绣底样的“花样子”等,品种不下300种,如《喜相逢》、《喜成双》等。还有一种是 “斗香花”,亦称“斗色剪纸”。南京人每逢过节或家中有大事,喜欢到庙里或在家烧“香”,祈福祭拜。“斗香”是南京人常用的民俗用品,由蜡烛垒成宝塔形状的烛塔,有3层、5层至9层不等,外形分为六角或者八角,由下到上逐渐缩小,通常在顶端两侧插一对龙凤旗子,每个层次蜡烛侧面贴上“斗香花”用来装饰。“斗香花”的风格和刻制技法都非常独特。它将金、大红、橘黄、淡黄、黑、桃红、绿、蓝等七色蜡光纸叠在一起,一次刻成一种纹样。然后将7张纸的花纹的各个部分分别剥离出来,打乱后重新拼接成7幅作品。每幅剪纸花纹完全一样,也都有7中颜色,但却幅幅色彩都不一样,绝不重复,别有一种艺术效果。这是南京剪纸区别于其他地区剪纸的一个独特品种。经过“斗香花“装饰的香塔更加具有吉祥喜庆的气氛,人们也通常喜欢选用”斗香花“来表示祭祀的虔诚。
二、题材特征
南京剪纸题材广泛,因为多用于民间喜庆礼仪,故而在内容上多取吉祥语句的谐音和隐喻。主旨多为祈福、纳吉、除恶、扬善,以及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戏文、吉祥图案以及花卉等,涉及人兽山水、花鸟虫鱼、福禄寿喜等各方面。内容选择也十分具有趣味性,例如太师少师、金鱼戏莲、鲤鱼跳龙门、凤绕牡丹、幼鼠戏猫、鹊报佳音等,它的基本内涵是对生命的热爱。借物寓意,以物表情,借音阐义,趣味十足。在南京剪纸艺术中,任何组合都具有寓意,都可以非常巧妙地安排在剪纸中,有趣的龙、凤、瑞兽和世俗的五福捧寿、吉庆有余,是永恒的题材。例如《喜上梅梢》剪纸,借“梅”与“楣”的同音,赋予其“喜上眉梢”的吉祥意义。它们的外形是四只石榴剖面的相连接,构图的中心是飞翔着的喜鹊,喜鹊四周配上珍果、粽子、梅花、莲蕊和方糕,就组成了一连串的吉祥语句和一幅完美而丰富的图画。又如同偕到老,“偕”谐音“鞋”;吉庆有余,“吉”谐音“结”或“击”等等。这些富有吉庆祝福之意的图案,是南京剪纸中经常采用的题材,它包含着深厚的民俗思想,表达了民间群众对于幸福生活的期望。
三、结构特征
南京剪纸工整挺劲,疏密匀齐,浑厚朴实,注重灵活运用线条,以夸张变形的图案表现事物的鲜明特征。在结构上多运用“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的艺术处理技巧,加以恰当的夸张与变化,富有较强的艺术性与装饰性,使装饰艺术与现实生活完整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耐看又讨“口采”。其中喜花多是根据内容的需要,在特定的花纹外廓内,围绕主题,填满散花散叶,和谐地构成完整的图案,如《喜三多》中的柿、桃、石榴,花型巧妙,线条多样,婀娜多姿,柿内含如意,谐音“事事如意”;桃中剪蝙蝠,寓意“福寿双全”;榴里有连桂,谐音“连生贵子”。多种含意寓于尺幅之间,颇见巧思。这种特殊的纹饰组织,看似有些自相矛盾,在生活中好象也是找不到的,但从艺术角度来看,却非常合乎情理。它打破了空间、比例、视域等方面的限制,通过生活的联想,巧妙地把内容以及相互有关联的事物放在一个画面里,非常和谐。这种填充式剪纸的形式,具有很大的自由。这就是南京剪纸区别于其他地区剪纸的艺术特征之一。
四、艺术特征
“拙中见灵、粗中有细”是南京剪纸的装饰艺术的总体特征。具体言之,首先,根据主题的需要,民间剪纸艺人擅长采用夸张变形和概括手法,在黑白块面和纹样用线的配置上,有粗有细,变化很多,十分夸张。使所刻划的人和物,既具有特征鲜明,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装饰性,又富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剪纸中的人物和花鸟,既饱满,又圆润,通灵得很。按照老艺人的说法,既“笨拙拙、肉敦敦、圆嘟嘟、胖呼呼”,又妙趣丛生、情意盎然,是南京剪纸特别受人喜欢、特别耐看的主要因素之一。
其次,体现在各种线条的运用上,同中国其它传统造型艺术形式一样,线在南京的剪纸艺术中运用颇多,非常重视。线的基本形式有直、曲、锐三种。曲线大部分造型柔美蜿蜒;直线和锐线多,在艺术风格上多曾现出挺拔、率直、棱角分明的视觉感受。剪刀坚硬的锋刃在柔软薄纸间运行时留下的痕迹,超越了物象的外在表象,韵律十足,直接记录着南京剪纸传承人的情感,她细腻、粗放、流畅、明丽、质朴,向观众者传达着各种独特的气质。巧妙的线的组合,完全可以使单色剪纸获得非常丰富的色彩。剪纸艺人擅长运用各种线条,造成匀称、均衡的视觉审美效果。有这样一首口诀:“小弧线用前锋剪,中弧线用中锋剪,大弧线用后锋剪。”
最后,南京剪纸的细致灵巧还体现在细节处理上,剪纸艺人擅长运用衣饰花纹、人和动物的眼、鸟禽的羽毛等使剪纸更加充实丰富。拿南京剪纸传承人的话说:“先做个大样,再刻。”剪纸的艺术效果最终效果就落在这个“刻”字上。剪纸的“刻”一方面是着重于使用各种规定化的点、线、面在平面中求得美的韵律感;更重要的是要用锯齿形、圆圈形、水滴形等等类似符号的程式手法体现诸如衣饰花纹、人和动物的眼、鸟禽的羽毛之类的“形”。南京剪纸包含许多程式,如小圆圈可以代表动物的眼,花心花蕊,人物头饰上的珠,植物果实等;锯齿纹可以代表动物毛,鸟的翎羽,山和岩石的纹理,人物的手脚,鱼的尾巴,胡须,叶脉纹理等;月牙纹、水云纹可以表现叶子、树干、物品的纹理、鱼或动物身上的花纹等。精益求精的南京剪纸艺人非常懂得的这个特性。剪人物,就得留意衣纹的花饰;剪动物,就得留意动物毛羽的旋涡纹;剪植物,就得留意植物茎叶的走向和花瓣的形态,即使对象身上本来没有花,也可以锦上添花。虽然南京剪纸的基本程式是很有限的,但却可以凭此剪出无穷无尽优美的乐章来。
五、民俗特征
历史上的南京城繁华优美,同时也有着浓厚的市民生活的气息,以及文人的风雅。这样的情况直接影响了南京的民俗剪纸艺术,使其具有区别其他地方的独特的民俗特征。
其一,南京剪纸是民俗活动中的重要装饰,如前述的“斗香花”和喜花。民间婚嫁喜庆,过年过节都要剪上成套的喜花,恰如其分地起到烘托、渲染的效果,增添喜庆气氛。喜花除了用于婚俗礼仪外,还可以用在祝寿、乔迁、生育、开市等等场合。仙桃、石榴、佛手则是老年人寿筵上用的福寿。柿子和如意则是象征事(柿)事如意。又如,秦淮灯彩也与南京剪纸相映生辉。正月十五元宵灯彩是南京地区重要的民俗活动,其中剪纸是不可缺少的装饰物。一方面因为剪纸的轮廓清晰,线、面对比强,适用于灯彩的剪纸图案。另一方面因为古代的灯用蜡烛照明,所以灯彩上的装饰图案得考虑使用镂空的剪纸形式才能得到很好的照明效果。明清时流行的纱灯剪彩为花,用薄如蝉翼的透明轻纱罩贴在灯外面围成一周,里面燃蜡烛,通明透亮,映照着剪纸上花卉、鱼虫、飞鸟,别有情趣。
其二,南京剪纸与民俗服饰紧密相关。旧时南京人称剪纸又叫剪花样子,有专门的艺人走街穿巷叫卖。绣的时候先将剪纸花样粘贴在面料、服装上,然后再进行操作,那个时候的南京妇女多用这种方法进行刺绣。剪纸图案丰富多彩,为服饰提供了千姿百态的图样模式。同时针对不同人群需求,剪纸图案具有不同的寓意性和象征性。如婚嫁服饰中多是龙凤呈祥、凤穿牡丹这些象征爱情甜蜜、比翼双飞的寓意图案;儿童服饰,有虎头帽的图案。这些民俗图案不仅展示了南京地区民间传统的生活习俗,更多的蕴含着地区文化和观念情感的传承,父母对子女的亲情,夫妇间共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南京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项特殊的民间工艺是南京地区民风民俗的艺术体现,每一件作品的背后都有着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疏密匀齐,浑厚朴实、灵活生动、巧夺天工的作品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丰富了地方文化,也是我们研究南京民风民俗发展的一个“活化石”。在区域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从地域民俗文化的这个角度对南京地区的剪纸艺术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艺乙, 民间剪纸[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 何燕明,张道一.南京剪纸[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6
[3] 张方林,张吉根.剪纸·中国民间剪纸传承大师系列丛书[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何佳,南京林业大学讲师。
张春,苏州职业大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