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苗寨与西南地区吊脚楼建筑特征比较研究

2015-05-30尚澎沈飞宇贺绍均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传统民居

尚澎 沈飞宇 贺绍均

摘 要:贵州苗寨吊脚楼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明珠,它与西南地区其他传统吊脚楼建筑共同反映出独特的风俗文化、审美情趣和民族特征。比较贵州苗寨建筑与其他传统吊脚楼建筑在空间形态、功能划分等方面的共性与异性,可以发掘出传统民居建筑独特的建筑魅力与文化内涵。

关键词:苗寨吊脚楼 传统民居 建筑特性

我国传统民居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建筑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现代建筑应与传统建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贵州苗寨吊脚楼作为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不仅满足了建筑空间和地域文化在人的精神层面需求,也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征。此外,西南地区由土家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建造的吊脚楼,也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与象征意义。各式吊脚楼建筑各有差异,同时在建筑形态、空间划分等方面也具一定相似性。通过比较分析贵州苗寨吊脚楼与其他传统吊脚楼的异同,发掘它们独特的建筑内涵,可对现有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利用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建筑空间形态

贵州苗寨吊脚楼与西南其它吊脚楼多有相似之处,最显著的即因地理及气候影响,均采用梁柱支撑建造而成,同属建筑底层架空的干栏式建筑。同时,贵州苗寨吊脚楼建筑与其他传统吊脚楼也有诸多差异(表1-1)。在建筑空间形态上,因土地资源紧缺,贵州吊脚楼多为正方形结构,体量适中;层高在2至3层。建筑空间的组合方式在水平及垂直两个方向上。建筑朝向无严苛要求,依山势而建。

贵州苗寨吊脚楼采用穿斗式木结构歇山顶,通常家庭成员人数及经济富裕程度决定吊脚楼的建筑体量;为提高居住利用率,一方面,吊脚楼按用途分层,即上层用于人们居住,下层用于饲养家畜;另一方面,按室内功能分区,主要有厨房、堂屋等,堂屋常为内部中心,其他房间对称分布(图1-1)。

广西侗族吊脚楼由共同居住的公房式民居逐渐成为山地干栏式风格建筑。其建筑体量较小,呈半开放式,空间形态类似“T”形;建筑按由下往上,层层缩进。每户以两三间为主。建筑内部下层饲养家畜及储存杂物,上半部居住和劳作。建筑最明显的不同是用于取暖、做饭的“火塘”,分布于建筑空间后部。部分建筑第三层被用作存放粮食、杂物,也有用1至2间房作客房;其另一具显著特色的空间为宽廊,其既独立又与楼梯相连,成为内部通道。宽廊可供为妇女劳作提供空间,也反映了侗族父系家族婚后“分家不分房”的习俗(图1-2)。

云南傣族吊脚楼建筑以木作梁柱支撑屋架,用竹作檩、椽、墙等部件,用榫卯及竹蔑绑扎的方式连接,房顶用草或挂瓦铺成。建筑呈“凸”形,体量不大,多为1至2层。因避免地面湿气,底层空间架空开敞,底层高脚起防潮作用,一般不用于居住而饲养牲畜。底层之上为生活空间,主要分为客堂和卧室,全家人住于同层,多不用床。内部空间较宽,卧室多为长方形多间,进深不大(图1-3)。

毗邻沱江而建的湘西吊脚楼,呈联排分布,体量适中(图1-4),主要有单双吊式和二屋吊式。建筑内部上中下层分别用来存放物品、居住炊饭、饲养家畜。其在平面上呈“方”型。建筑前半部由数根立柱支撑于河岸地面之上,后部利用地势差,建于河岸平地之上。

四川重庆汉族吊脚楼依山而建,辅以长吊脚,占地面积小,三层为主。建筑空间越往上越大,呈倒置“直角梯形”状。建筑因当地气候,外围封闭,常见朝江开窗,且朝向无过多考究(图1-5)。

不同地域的吊脚楼建筑在空间形状、整体比例、功能划分及方位朝向上有诸多不同点,而相似之处在于:建筑内部主要以正屋为主,呈四方形结构(图1-6);上层用于储存,中层用于居住,下层用于饲养。

二、建筑构造与艺术装饰

贵州苗寨吊脚楼与西南地区吊脚楼建筑均属干栏式建筑,但受不同地域及民族文化因素影响,大到建筑立面造型、小到建筑构件比例,各式吊脚楼建筑呈现出不同的构造特征(表2-1)。

因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吊脚楼建筑在建造过程中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苗寨吊脚楼多用杉木、枫木、松木等材料,其体量虽小巧轻盈,结构简易明了,但在建筑构造及用材方面与其他地区吊脚楼建筑相比,仍有不同之处(表2-2)。

建筑的细部装饰常为点睛之笔,是建筑美学发展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审美取向的主要表现形式。吊脚楼建筑中细部装饰的少数民族特性主要依靠符号性图案、纹样来表达。同时,日常生活中的社会状态、风俗人情,也在建筑的细部装饰中得以具体展现(表2-3)。能工巧匠的技艺不仅装饰了吊脚楼本身,也起到了改善建筑室内外居住环境的作用。

三、结语

贵州苗寨吊脚楼及其他传统吊脚楼建筑作为我国历史建筑的遗产、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精美广博的建筑构造技艺、文化内涵,必须加以保留与发扬。通过发掘不同民族文化环境下的吊脚楼建筑特性,把握建筑技艺、人文历史演变发展的脉络,对我国其它形式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具有深远的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家骅著.景观形态学[M].叶南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 赵晓梅.黔东南六洞地区侗寨乡土聚落建筑空间文化表达研究[D].清华大学,2012

作者简介:尚澎,南京林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木结构建筑。

沈飞宇,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木结构建筑。

贺绍均,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木结构建筑。

陈玉洁,南京艺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传统民居
解析关中传统民居的雕刻艺术
福州传统民居风火墙艺术特色分析
基于交往空间的江南传统民居“生活性”保护浅析
柳州地区传统民居的特征研究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
分析关中传统民居屋顶装饰艺术
城镇化背景下“微山岛”传统民居保护研究探析
和田传统民居格扇装饰初探
基于豫西传统民居文化传承下的美丽乡村生态建设研究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