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障碍 沟通无限
2015-05-30冯娟
冯娟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离不开沟通,教师与家长作为幼儿成长的“重要他人”,他们之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家园沟通是指在孩子发展与教育上,家园双方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以求全面了解孩子发展的情况,在教育上达成共识,从而共同商量教育策略,协同进行教育。如何与家长沟通,积极寻找教育的最佳切入点,显得非常重要。
一、尊重家长,肯定孩子
家园沟通时,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家长,不要以为只有自己懂教育,而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耐心、虚心、诚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努力营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使用非言语技巧,可增强沟通的效果,如:用微笑、点头等表示对家长的尊重,用身体前倾间或以“对”、“是”等回应表示对话题饶有兴趣;在交流的过程中与家长保持平行的目光交流,避免仰视、俯视的眼光或游离的眼光;要注意观察家长的情绪,当家长情绪不好时,最好不要“追”着家长谈话,可等家长情绪好转再沟通。
肯定孩子是对家长最好的尊重。如亲亲孩子的小脸说:“你真棒!老师真高兴。”这种奖赏性的行为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孩子继续努力的心理。同时这种肯定也能使家长轻松、自信、愉快地面对教师,主动向教师提及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
二、对待家长既要一视同仁,又要因人而异
家长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历、职位、性格均有所不同。从家长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的那一天起,家长与教师就开始了共同的历程——教育好孩子。作为教师,我们服务于所有的家长,因此要“看一、问二、听三”,用眼、用嘴、用耳,不能因为自己的好恶有意地亲近或疏远某个家长,应该学会主动与每一位家长沟通交流,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教师的关注与重视。
与家长沟通也需要因人而异。对于较熟悉、性格直爽的家长,可直接进入正题,指出孩子近阶段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并互相商量对策;对于不大熟悉的家长,开始时可以拉拉家常,了解家长的性格,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谈话;对于脾气急躁、虚荣心强的家长,应该多提孩子的长处,并委婉地指出孩子的缺点;对于谦虚、诚恳的家长,可直接挑明孩子近阶段存在的问题;对于一些不关心孩子的家长,应直接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对于宠爱、放任孩子的家长,应多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并详细分析孩子在园的表现,使其明白溺爱孩子的不良后果。
三、发挥语言艺术魅力,讲究谈话技巧
在家园交流中,双方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艺术,巧妙使用谈话的技巧。
1.选择合适的时间与地点。教师向家长反映情况,一般是在下午幼儿离园时,这时家长和幼儿很多,如果不注意,其他的幼儿和家长也会听到他们的谈话,这时,不管教师的语气多么温和,也可能得罪家长,家长会以为你在出他的丑,有的家长还可能因此迁怒于孩子,造成双方情绪上的对立。
2.先报喜后报忧。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幼儿的点滴进步都要先告诉家长,报喜说明教师喜欢孩子,然后再耐心诚恳地指出问题所在,能提醒的就不要责备,这样家长就易于接受。
3.要避实就虚。家长得知孩子在幼儿园“闯祸”了,往往会忐忑不安地等待教师的批评,这时教师如果先谈一些其他的话题,家长就会减少心理顾虑。如:“您的孩子最近表现很好,要是在这几方面改进一下就更好了……”通常情况下,家长会忍不住代替孩子向教师道歉,此时教师则应与家长共同分析并找出原因,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4.要淡化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家长担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错误,而是教师对孩子所犯错误的认识与态度。因此教师关键在于表达一种愿望,即让家长明白:谈论孩子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让孩子进步,以便家园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注意个别化、多途径的沟通
沟通有面向全体家长、部分家长和个别家长几种类型。由于家长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大量的、经常性的沟通是个别化的。个别化的沟通要着重于针对每个幼儿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家长在教育上的问题而进行,以促进每个孩子的身心发展。个别化的家园沟通方式有很多种途径,如家访、约谈、家园联系册、电话、便条以及接送孩子时的交谈等。
总之,搞好家园沟通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之间要建立相互信任、尊重、支持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一切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孩子的关爱,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家长的尊重和理解。教师与家长之间如果架起了情感的桥梁,就会消除顾虑,为家园沟通和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马山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