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英语课外作业的有效设计

2015-05-30崔丽芳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5年3期
关键词:快餐课外作业布置

崔丽芳

一、目前高中英语课外作业的状况

1.依赖于现成的作业,自己参与设计的较少。现在,大量的教学参考和复习资料涌现出来,教师可以从编制练习的繁杂工作中获得一定的便利,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很多作业设计中,存在很多知识点重复,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题目。

2.书面作业成为主要形式,口头作业不受重视。作为一门语言类学习科目,听说读写缺一不可,按照学习语言的规律来说,听和说优先级也比较高,所以在作业设计中不能只进行读和写的练习,为了更好地掌握英语的应用,口头作业也应当受到重视,避免学生将英语学成“哑巴式英语”。

3.作业布置基于全局,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强,通过很少的精选题目就可以扎实掌握,做过多的题目可以说是在浪费精力;而对于那些掌握较差,需要反复巩固练习的学生则应当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温习,这样有针对性的作业布置,才能照顾到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也避免了学生之间相互抄袭的问题。

4.作业都是基于个人能力的,少有合作完成的。新课改要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创新提出了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但是作业布置方面还没有贯彻落实。单独完成作业虽然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的延伸思维。如果布置一些合作作业,学生组成小组,讨论完成任务,每个学生的思维都能得到很好的扩展,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学生来说很有帮助。

二、高中英语课外作业的有效设计

1.避免作业内容的泛化。有效的作业首先要体现课程内容的有效开发,如果学生的反馈是千篇一律没有差异,那么说明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并没有进行“有效的开发”。比如说,课文主题是Martin Luther King,预习作业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生平介绍和演说背景等等。学生被要求束缚后,将具体要求在网上搜索后,在没有自主了解的情况下就草草完成了作业,这样的作业布置完全成了一个要求,学生也并没有收获什么知识。

事实上,避免作业泛化,可以通过增加作业的选择性避免。例如同一主题“快餐”,泛化的作业是:让学生查查近年来快餐的发展和人们的看法。短短十几字将学生的思维牢牢固定住,作业呈现出来的也都是差不多的内容。我们可以将内容细化,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入手,比如:快餐的消费人群有哪些?快餐的烹饪方法有什么特点?现在的快餐和过去的快餐有什么区别?查找并整理陈述内容。这样比较多角度的分析作业,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其中的具体内容,从而避免了“完成任务”式的完成作业。

2.避免作业没有层次。照顾到学生能力的不同,作业也需要进行分层。如果作业的布置始终是统一一致的,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无法很好地完成,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听取学生的反馈。有的学生掌握的不错,但是做题速度较慢,那么就需要精简化作业内容,求精不求多;有些学生觉得题目难度过高,自己理解不了,那么作业需要适当地降低一些难度;有些学生完成作业后并没有多少映像,那么作业就需要明确的突出一下知识点。

3.避免作业机械化。给定单词根据语句环境正确填写,这样的题目数不胜数。语言学习过程中,认为单词和语法通过重复就能够真正掌握,所以机械化的题目应用最多。但是机械化的题目始终都是从某个特殊点扩展出多道题目实现知识的巩固,新时期强调效率的教学并不需要这样。比如非谓语动词,大体上分为三类:to do;doing;特殊。这三类并不需要通过填空的形式每种都联系多遍,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造句,或者用正确的语法完成一个故事,通过课堂展示或者传阅,要求学生必须对知识点进行思考,然后再发现问题,真正锻炼学生的思维,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三、结语

高中英语作业的有效设计,是从学生的具体需要出发,摒弃传统作业的弊病,以锻炼能力和养成习惯为目的,多样化有目的的布置作业。教师在作业布置上要多下功夫,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优化作业设计和课堂内容,才能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世建.“减负增效”从作业抓起——新教改下英语作业设计与评价探究[J]. 中学生英语(高中版). 2010(25).

[2] 唐宏岭. 新课改下英语作业的设计[J]. 新课程(教研版). 2009(9).

[3] 杨玲红.新课标下英语作业设计的尝试[J]. 中学英语之友(下旬). 2010(7).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青云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快餐课外作业布置
一只鸡的IPO
快餐式读后感被打败了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有效性
浅谈“快乐的课外作业”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智慧快餐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完成语文课外作业的兴趣
优化英语课外作业设计的实践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