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故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5-05-30吴菊飞
吴菊飞
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型教学元素,数字故事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更多学校将数字故事运用到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在教学中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数字故事出现的方式是作为多媒体故事的叙述方式出现的,简单来说,数字故事是个人发自内心的多媒体故事,其数字化的特征是区别于传统故事的独特魅力。本文就其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数字故事的内涵及其特点概述
1.数字故事的内涵
数字故事是一种信息化的表达方式,综合利用了文字、图片、音频等多种媒体元素将故事中的人物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能够更加生动地表达事件的发展。简单来讲,数字故事就是利用了一种新的方式取代传统的故事方式,将以前以文本方式呈现的故事转变为以图片、音乐等相结合的多媒体数字化方式呈现出来。
2.数字故事的特点分析
数字故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表现内容的真实性特点,数字故事与民间流传的故事或者是童话故事不相同,这里的故事是基于真实事实的故事,要求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对现实情况进行探究,然后通过数字故事的方式将其所掌握的知识和对问题的具体看法表现出来。其次是多感知性的特点,传统的故事往往是通过口头阐述或者是书面记载的方式流传,没有感动的氛围,而数字故事是以多样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是集图片、文字、动画于一体的故事,聆听者能够从声音和画面中获得相关的故事内容,相对于传统的故事形式而言,这种方式获得的信息更加具体和直观,并且获取的信息量也相对较大。再次是数字故事的故事感相对较强,这种呈现方式能够有效地将信息组织起来,聚集上下文的语境将故事有感情地表达出来,讲述的故事更容易让人们理解。数字故事的最后一个特点是共享性较强,数字故事的产生是将传统的讲故事的艺术和多媒体艺术相结合才出现的,学生的数字故事通过博客可以进行交流和传播,使其传播范围更为广泛,达到高强度的共享性特点。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发展现状分析
小学品德和社会课程开展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但在我国很多学校教学过程中,该学科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教学中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在小学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方法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实施,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在教学中发挥着主要作用,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二方面,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是一些教师对于该课程没有清楚的认识,只是单纯地对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没有将理论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使课本中蕴含的优秀品质不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品质。第三方面,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进行良好的培养,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更好地解决问题,但是在课程讲解过程中由于教师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进行讲解,对课程内容进行灌输,难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数字故事在小学品德和社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1.数字故事教学方案设计
在利用数字故事进行教学设计之前,首先对某小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于数字故事教学的见解。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四个问题,分别是:问题1:你喜欢听故事吗?问题2:你对于数字故事有过了解吗?问题3:你喜欢在品德和社会课程中听故事吗?问题4:在品德和社会课程讲解中你喜欢和同学进行交流吗?其中对于问题1,有80%的学生回答喜欢听故事,对于问题3有70%的学生回答喜欢,但是对问题2,只有10%的人知道和了解数字故事。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我们了解到将数字故事应用于品德和社会课程教学中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和欢迎。教师决定利用数字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相关的教学原则。首先,选择的故事应该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在故事的选择方面要围绕学生喜欢的事情进行故事的选择,小学生的思维是一种具体的思维方式,只有用具体化和生活化的数字故事才能够将他们引导到十几家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他们学生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态度。其次,应该坚持多种能力一起发展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到什么,还需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学习,在品德和社会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用眼睛去观察事物,还需要学生用嘴巴讲解和交流,在领悟教材内容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2.数字故事的教学案例制作
对于数字故事的教学案例进行制作时,应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制作相关的教学案例。例如:在学习《叔叔阿姨辛苦了》这篇课文时,应该根据文章的内容编制两个数字故事作为教学案例。考虑到该文章和劳动有关,所以应该编制跟劳动相关的案例,例如:可以用《劳动创造幸福》和《一座山,两个人,二十一年》的故事进行小学品德和社会课程的教育。
故事一:劳动创造幸福
在一个偏僻的山上,有一个建筑工地,炎炎夏日之下只能看见一群埋头苦干的劳动工人,周围没有商店,只能看见唯一一家简陋的餐馆。天蒙蒙亮就有昏暗的灯光从餐馆透露出来,这是小明的家。他的爸爸妈妈为了让这里的建筑工人能吃饱饭,以微薄的收入支持着这个在荒山上摇摇欲坠的餐馆。小明的爸爸也是工人中的一员,因为工地出事故导致身体受伤,从此帮助妈妈打理餐馆。天蒙蒙亮,爸爸去买菜,妈妈和面,开始了忙碌的一天生活。中午时分,小明择菜,妈妈洗菜,爸爸掌厨,为工地上工人和他们一家人做午饭。这是多么勤劳的一家人啊!午饭时间到了,建筑工人们纷纷来到餐馆,享受着香喷喷的饭菜,这些饭菜解决了他们一天的疲劳。人渐渐走后,他们又开始忙碌起来,洗碗,扫地……日复一日,他们不断地为建筑工地的劳动者提供服务,让他们吃上美味的饭菜。像他们这样的服务者很多,为人们提供了很多服务,我们的生活有他们的服务才会如此幸福,让我们大声向叔叔阿姨问声好:叔叔阿姨,你们辛苦了!
故事二:一座山,两个人,二十一年
在2008年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有一对支教教师,在大凉山深处待了二十一年,就为了让彝族孩子走出大山,实现梦想。
大凉山甘洛县二坪村是一个贫穷的地方,也是一个偏僻的地方,那里的生活仿佛与世隔绝,唯有一处透着文明的曙光和希望,那就是二坪村小学。李桂林和他的爱人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年,承担着二坪村所有孩子的教育工作,他们将摇摇欲坠的土房变成窗明几净的砖瓦房,本着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原则服务着二坪村的所有孩子。为多少孩子支起了教育的桥梁。我们应该为这对夫妇鼓掌,为了孩子的教育他们将青春埋葬在大山深处,我们应该说声:叔叔阿姨,你们辛苦了!
无论在何时何地,无论我们官有多大,只要为人们提供服务,哪怕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也是一种温暖和幸福。
通过对这些故事的了解,让学生学会尊重劳动者,体会他们劳动的辛苦,并且让他们学会感激,感激父母,感激教师,感激那些为人们无私奉献的人,树立一种从小事做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总之,将数字故事应用在小学教学中,不仅能够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和发展能力,同时能够提高他们的素养和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金安义.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理论与实践结合之我见[J].新课程·下旬,2014,(2):165-165.
[2]丁万寿.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策略探析[J].学周刊:B,2011,(9):129-129.
[3]忻蓉.小学“品德与社会”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3,(9):19.
[4]沈文梅.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资源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版),2012,(7):34-35.
[5]王浩然.在小学数学课中渗透品德与社会教育[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0,02(4):179-179.
(作者单位:浙江省天台县福溪街道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