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反思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习惯
2015-05-30傅小娟
傅小娟
在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往往偏重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转变的研究,忽视了对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表面。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应充分关注学生反思品质的培养。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反思,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一、学习前的反思
学习前的反思是指导性的反思,在探究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自主选择,推荐探究方法的反思活动用以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这种反思活动必须在学生有了一定基础之上进行。学习前的反思可以使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在学习中采用的方法具有更加明确的目的性和个性化,在探究学习中,还可以主动地对探究方法进行调整、评价和反思,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教学“圆的面积”时,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请学生反思这些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最后归结为“这些图形都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来研究面积公式。”然后出示一个圆,请学生尝试推导面积公式。这样让学生反思新知与旧知的联系,以及旧知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使得探究圆面面积公式的方法更明确。
可以看出,探究学习前的指导性反思在帮助学生自主构建问题、自主选择探究活动上起到了促进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探究活动中仍然不要忽视对探究方法的评价与反思,教师不要急于评价,而要把反思的主动权放给学生。
二、课堂外的反思
促进学生的主体反思,课堂现场真的空间无限,大有作为!把握契机,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走出课堂教师依然需要持之以恒。在课外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每堂课留问题
问题解决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注意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例如:“扇形的认识”教学后,有学生提出“圆是不是扇形”这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在课外对所学扇形知识进行了反省、概括,查阅了大量资料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2.反思日常作业
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是不求甚解,粗心大意,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主要原因。还有经常犯一些小错误,比如数字抄错、过程不全等。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强,缺乏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他们做完作业后往往不加检查,不习惯不善于寻找和纠正自己的错误。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督促学生反思自己的作业。给予反思机会,培养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作业质量,更加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
其次,要求学生及时更正作业中的错误,督促他们做到有错必纠,自觉反思,可以在每次课堂作业中,留出一小块作为“反思栏”要求学生对错误作业写反思记录,内容包括:错误在哪里?为什么错?如何订正?还有别的方法吗?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自觉反思、验算作业的习惯。
3.撰写数学日记
在课外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我认为撰写“数学日记”值得推广。通过数学日记,学生可以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反思,可以对同伴课上的表现加以评价,也可以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对数学的情感态度、遇到的困难或感兴趣之处。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日记来进一步了解学生,学生更可以通过教师把反馈的评语,了解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以进一步肯定优点、改进不足。学生通过日记的形式反思学习过程,自己对数学知识进行剖析、理解,比教师灌输或通过题海战术强加的记忆更容易提高思维品质。
一个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昨天,陈老师很奇怪,居然要我们去查找有关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并且要认真地读一读。今天一上课,陈老师就要我们交流读故事的体会。我就更奇怪了,这节数学课究竟要研究什么呢?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渐渐明白了老师的用意。通过回忆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我们大胆猜测着:分数与除法有如此密切的联系,除法有商不变的性质,分数是否也有类似的性质?老师给我们充分的时间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通过猜想——验证——归纳,发现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怪不得老师常说:“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关键看你是否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今天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发现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而且学到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猜想——验证——归纳”。我终于明白了老师让我们读牛顿故事的原因。
对学生而言,学习不能仅仅是一种经历,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把经历提升为经验,学习才具有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反思学习正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如果学生在每次学习后都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自我评价,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那么学生的思维会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再概括,并进入理性阶段。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黄杨梅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