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角活动的创设和指导

2015-05-30张宏

俪人·教师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年龄特点区角活动指导

张宏

【摘要】区角活动是幼儿自由、自主、自选的主要活动,幼儿通过对活动材料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既符合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原则。对于教师来说,区角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地位,通过创设宽松、自由、丰富的活动环境,有目的地投放适宜的材料,让幼儿进行自主选择,自主发展,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区角活动 创设 年龄特点 指导

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区角活动越来越被重视,而区角活动也完全符合了幼儿学习发展的规律,体现了以幼儿为本的理念。区角是幼儿自由、自主,自选的活动,如何创设有教育价值的区角,是幼教工作者所面临的一大挑战,经过不断反复的探索与研究,我认为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区角活动的创设

(一)合理利用空间,分区明确

教师在进行区角活动创设时,要合理利用空间,有整体规划的意识,不要盲从下手,要观察了解本班活动室的建筑情况,考虑采光、角落、柱子等综合因素,合理开发有效空间,让活动室、墙壁、地面等班级的每个角落尽可能地成为幼儿活动的场地。要注意动静分开,分区明确,如建构区、表演区等比较活跃的区角,要与阅读区、棋类区分开,免得相互干扰,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可以利用桌子、柜子、吊饰等隔断将各个区角分开。

(二)目标定位准确,兼顾到每位幼儿

教师在制定活动目标时,一定要在了解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现状、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幼儿发展的适宜目标,尊重每位幼儿的个体差异,即考虑到学期发展目标,也要关注要近期发展目标,考虑能力强的幼儿,也要关注到能力弱的幼儿。如:大班数学区角活动:顺数和倒数游戏,首先要了解孩子对数的了解与认识,才能开展顺数和倒数活动,能力强的幼儿掌握的比较好,会很流畅的说出20以内的顺数和倒数,而能力弱的幼儿也许只会说出10以内的顺数和倒数,所以这个时候,教师对目标的把握一定要准确,不能一刀切,要结合生活中的应用和幼儿已有经验定位目标。

(三)规则要清晰、图文并茂

教师在设计规则时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区角规则设计要生动有趣、图文并茂,减少文字。中、大班区角规则的制定要以幼儿为主,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参与性。教师帮助幼儿理清思路,从进入区角的人数、区角的标识、时间提示、操作时的提示等让幼儿进行制定图文并茂的规则。通过幼儿制定的区角规则,不但加深了幼儿对区角规则的认识,还可以更加警示幼儿进入区角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为后续活动做好保障作用。

(四)材料的选择要安全、耐用

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直接与环境和材料相互作用,材料的选择一定要经过认真筛选和消毒,最好生活中常用的便于搜集的材料,如:纸盒、瓶子、报纸、光盘、绳子、石头等,这样便于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上选择材料进行活动。在使用前,教师要对选择的材料进行全面排查,确保材料坚固、耐用、无锐边尖角、无细小零散的零件,特别是容易吞咽的一定要避免小班投放。其次要根据材料的性质、用途等进行分类、整理,做好标识便于幼儿选择。还要做到美观、清洁、符合卫生要求,确保幼儿在与材料进行活动中安全。

(五)材料投放体现层次性

《指南》中指出: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教师在各个区角选择材料投放时,不能一刀切,应该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力差异,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的材料。材料的投放要充足,能积极引发幼儿动手、动脑与活动材料积极互动,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有一定层次性。如小班美工区《给娃娃喂饭》活动,幼儿小肌肉发展相对弱一些,教师在完成手眼协调目标时,投放的材料要考虑层次性,提供“娃娃的嘴”、橡皮泥的大小要适合每位幼儿,既符合个别幼儿的发展需要,对于能力强的幼儿也能提出一些挑战,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六)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填充材料。

班级设计的区角活动及材料,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开展区角活动时,教师要善于发现,随时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情况,不断地调整材料。例如:当材料经过幼儿重复操作,有一些破旧或损坏时,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及时更换;当材料投放不适合幼儿的发展现状或幼儿不感兴趣时,教师要及时调整,不断补充或更换材料。当区角活动已达到预设目标时,教师还要增加一些难度,提升幼儿的经验。

二、教师的适时指导与介入

幼儿在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后,教师的适合指导,就需要教师的智慧了,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下几点特别要注意:

(一)学会等待,适时介入

幼儿在区角活动时,教师不但关注到每一个幼儿,还要有老鹰一样敏锐的眼睛,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恰当的指导会推进幼儿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例如:在益智区活动时,我发现幼儿在玩多米诺骨牌,他尝试了很多遍,都以失败告终,我在一边观察,正准备介入,这时看见他已经开始调整骨牌放置的距离,我在一边观察,最后他掌握了距离,目标达到。这时,我在反思中认识到教师的指导要适时、适度,不要直接地把答案告诉幼儿,应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让幼儿充分体验成功与失败。把握好介入的最佳时机。

(二)抓住机遇,及时介入

区角活动中,幼儿是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从中获得直接的经验,发展能力。那么教师就应该成为幼儿的朋友,让幼儿感到在平等、尊重、和谐的师幼氛围中成长。例如:在美术区活动中,孩子已完成了一副很好的作品,这个时候就要及时捕捉机遇,及时的介入,耐心倾听幼儿的想法与感受,鼓励幼儿大胆表达,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语言,积累经验,最大限度地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教师还可以抓住孩子的兴趣点,把自己关注的事情和事件作为主题抛给幼儿,提高观察、分析、理解的能力。

区角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活动,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一定要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因材施教,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为幼儿终身学习和后继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

猜你喜欢

年龄特点区角活动指导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探讨
初探大班民间故事的选材要点
幼儿数学区角活动中的主动探究学习
农村幼儿园开展本土化区角活动的实践研究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重视“阅读教学”
本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探究
简谈幼儿园民间游戏的改编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