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对话

2015-05-30王兆慧

俪人·教师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师生教材课堂教学

王兆慧

现代社会,教育成为人的终身需求,学习能力也成为每个公民必备的能力。学习能力是实现开放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基础,而传统教育的误区就是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很多成年人甚至连自主学习的技能都没有掌握好,这与儿童时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足有很大的关系。在新课程改革与课题实验研究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21世纪赋予教师的重任,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面对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全新理念,我们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我们必须记住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学生的学习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的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学生才能真正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地学习,积极地获取知识,强调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地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精神。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需要培养和提高的。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言:“教学的意义就是交往与对话。”教学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对话,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建立在平等与民主的基础上,是师生之间一系列活动的外化,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致力于营造对话的氛围,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对话”,这是我在小学数学多年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最深体会。

一、与教材对话 自主感悟

现代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学生依据自己的已有的经验主动地建构。与教材对话实际上就是学生在积极地调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上感悟、理解教材的内容,并再造教材内容的过程,是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磨合和对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努力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使学生直接面对教材,认真研读,反复琢磨,用心感悟和理解。

例如教学:“化简比”时,教师没有设问和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自学教材上这部分内容,使学生在与教材的对话过程中积极思考,在随后的汇报交流中,出现了几种解法,分别是:根据约分的方法;前项除以后项的方法;比的基本性质的方法。这样,学生直接面对教材,与教材交流与对话,使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被激活,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和创新的灵感。

二、与自我对话 自我反思

学生在与课本内容对话,形成了初步的感悟,这种感悟往往只是肤浅的、零散的、表面的,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我的理解正确吗?还有没有不同的见解?或是更有说服力的答案呢?那种方法好?我喜欢那种方法?为什么?接下来我该怎么做?

如自学了“化简比”的过程后,学生提出了多种解法,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以后的解题中,你准备使用哪种方法?为什么?”经过自我反思与对比,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我准备用约分的方法,因为……”有的说:“我准备用前项除以后项的方法,因为……”还有的说:“应该根据具体的题目确定相应的方法,因为……”真可谓是预约之外生成的精彩,不仅呈现在心灵层面上进行动态生成的对话,使学生自行调节学习策略,选择解题方法,而且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自我调控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

三、生生对话 表达见解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讨论,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及其结构进行再认识,并修正自己的认识,对自己的知识系统进行更新构建。因此,生生之间的对话及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也是相互沟通、交流、接纳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展现自我想法的机会,引发生生之间展开平等的对话,并让学生在对话中学会倾听,吸取他人的有益的东西。这样,由学生自己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相互激荡、碰撞的局面。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心理压力得到减轻,个性、特长得到有效的发展,创造性思维也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学生们不但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产生学习的兴趣,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师生对话 深化认知

小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由于自身认识水平、生活阅历的局限,生生之间、与教材之间、与自我之间的对话并不是完全自能的,需要教师的指导才能更加深入有效。在教学中,教师就是对话的一员,是平等对话的首席,当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教师应以满腔的热情与学生真正沟通,激活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创造性的回答,一定要及时作出充分的肯定。对于错误的回答,应该先指出不足,再抓住可取之处进行鼓励,不能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教师必须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让学生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也就是说,要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也使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深化了一步。

教学实践证明,“课堂对话”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学生有控制课堂的需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培养和提高。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作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看书、质疑、操作、思考、讨论、练习、评价中交流、对话,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当然,对话与教学是相互交融、渗透,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对话的积极作用,给予学生对话的机会,让课堂成为学生求知、做人的乐园,成为师生施展个人魅力的天地,让课堂在集体教学中发挥动力功能,让课堂富有挑战性和充满生命力!

猜你喜欢

师生教材课堂教学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麻辣师生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