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自律与审美现代性

2015-05-30张璞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现代艺术反思性现代性

张璞

内容摘要:审美现代性是当前文艺学研究的一个炙手可热的命题。它既是现代性的一部分,又是其对抗性力量。艺术自律作为西方现代艺术的生存依据和重要原则,是理解和阐释审美现代性的关键。我们可以透过艺术自律的理论建构和实践历程来认识审美现代性的反思性价值及其潜在的矛盾与危机。

关键词:现代性 审美现代性 艺术自律 现代艺术 反思性

现代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包含社会运行模式、精神发展历程等多重向度。早在资本主义建立之初,马克思就深刻地指出了现代化过程中人的异化问题,可见现代性本身蕴藏着矛盾和危机。正如马泰·卡林内斯库所说:“无法确言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可以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却又剧烈冲突的现代性。可以肯定的是,在十九世纪前半期的某个时刻,在作为西方文明史一个阶段的现代性同作为美学概念的现代性之间发生了无法弥合的分裂。”[1]这里所说的作为美学概念的现代性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审美现代性。它既是现代性的一部分,又是其对抗性和反思性力量。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分化,艺术不再作为政治权威、宗教精神、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的传达工具以及人们的认知手段,艺术家也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职业。现代艺术开始与传统艺术划清界限而致力于自我的寻找,艺术自律被其视为生存依据和基本原则,审美现代性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建立。

一艺术自律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历程

艺术自律“被审美现代性尊为艺术的基本存在方式”[2],是现代艺术区别于传统艺术的本质特征。然而,艺术自律并不是一个自明的概念,而是一个历史性的命题,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提出到被确立为现代艺术的基本原则、再到被后现代艺术消解终结的历史过程。

最早涉及艺术自律命题的是英国经验派。他们从经验的角度指出:美的对象不同于纯粹实用的对象,能够给人带来一种无功利的愉悦。而率先从理论高度对艺术自律进行合法性论证的则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康德。在他看来,人先验地具有知性、理性和判断力这三种高级的认知能力,三者各司其职,与之对应的科学认识、道德实践和审美活动也各有自己的领地和规则。审美活动和美的艺术不是为了认识外界的某个对象,也不是为了道德的提升,但它具有认识上的普遍性,能够启发道德,因而是无目的而合目的、不涉利害而令人愉快的。这样,审美就与实用性、功利性的认知活动和道德活动区别开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价值领域,艺术也开始与审美联系起来并将它作为自身独立存在的合法化依据。

此后,艺术自律论在西方艺术界获得了法律条文般的效力,艺术家和理论家们不仅以审美为依据强调艺术自在自为、自我指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甚至将审美视为人类的最高理想,认为审美具有改造人性、拯救世俗的力量。19世纪的浪漫主义强调艺术表现个人心灵和情感,追求个性与自由,其艺术创作鲜明地体现出艺术自律的诉求。紧随其后的唯美主义反对艺术的实用性和功利性,提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甚至奉审美为道德而无视社会道德,表现出强烈的抵抗性特征。印象派绘画主张把握事物的瞬间印象,表现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这就鲜明地区别于服务于内容的照相式的古典绘画而具备了现代艺术的雏形。真正开启现代艺术大门的是野兽派,他们突出绘画的线条和色彩,彰显绘画作为一种纯粹造型艺术的魅力,使得绘画艺术脱离了内容而表现自身。之后的表现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现代艺术流派不断地标新立异,以各自的思想理论和艺术作品捍卫着艺术自律的原则,丰富着审美现代性的内涵。

总而言之,艺术自律是在西方艺术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变过程中逐渐被建构起来的一个概念,体现出现代艺术摆脱传统、获得独立地位之后对于自身价值的寻找与确证。

二.艺术自律与审美现代性的反思性价值

卡西尔曾指出:“人被宣称为恒常在寻求他自己的一种生物。”[3]即是说,人具有反思自我生存状态的能力,并因此而与其它的生物相区别。从这个角度来看,艺术自律论作为一种历史性的建构和特定时代的产物,体现着鲜明的反思性特征,审美现代性也可视为对现代性和现代社会的一种反思,它“既包含着对主体性的捍卫,又包含着对理性化的反抗”[4]。

首先,从艺术自律论产生的社会根源来看,资本主义的现代化生产导致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密,艺术从一般的社会活动中分化出来,成为一个专门的领域,迫使艺术家和理论家们开始思考艺术和审美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价值。他们在捕捉和分析社会生活的变化时敏锐地发现了现代性的另一面:超越性的信仰逐渐缺失,工具理性急剧膨胀,人的物欲也被前所未有的激发了出来……面对现代社会的问题和危机,艺术和审美逐渐承担起了救赎的义务,以期保持自我的独立和自由、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由此可见,艺术自律命题的提出与审美现代性的建立本身就包含着对现代性和现代社会的反思。

其次,从现代艺术的面貌和特征来看,它们与古典艺术背道而驰,不断地颠覆传统、反思自身,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全新探索。古典艺术强调对对象的客观还原,绝少夸张、变形和想象的成分,艺术的内容远远压倒了艺术本身。而现代艺术则本着自律的原则突出艺术的感性特征和形式层面,并且不断革新表现手法,用抽象、分裂和变形开辟出新的艺术天地。在毕加索和达利的画作中,我们看到的不再是端庄的蒙娜丽莎和温婉的圣母,也不是恬静的自然风光和逼真的室内陈设,而是“奔跑的女子”、“溶化的时间”和“战争的预感”,这些形象和感觉超越了现实生活本身,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艺术认识和审美体验。现代艺术对于艺术自身的反思与超越也是审美现代性的题中之义。

最后,从现代艺术家们的生存状态和审美理想来看,审美现代性体现着人性自由的诉求,包含着对人自身的反思。现代社会机械化的生产和高度的理性化导致人们平庸而乏味,商业化的资本运作模式把人变得世俗而功利,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科技手段使得人们内心的情感逐渐被忽视……启蒙运动和工业文明赶走了黑暗的中世纪,却又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精神枷锁。于是,艺术家们开始发掘艺术的道德潜力,试图以反叛传统、张扬个性的方式和远离喧嚣、超凡脱俗的面貌来抵抗物化、拯救世俗。“诗意的栖居”不仅成为了艺术家们的生存理想,也成为了他们对整个社会生存状态的理想。从根本上说,这种理想体现着艺术家们对于人性自由的诉求,体现出审美现代性的另一层反思性价值。

总而言之,“倘使说社会的现代化是一个急匆匆地赶路的人,那么,审美的现代性就好比是那个不断提醒方向和路径的人。”[5]

三.艺术自律的合法性与审美现代性的危机

作为现代艺术的生存依据和审美现代性的核心内容,艺术自律论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然而,艺术自律论究竟能否成立?艺术到底能够达到何种程度的自律?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首先,康德提出的审美独立是艺术自律的哲学依据和前提,优秀的艺术作品也的确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但是艺术与审美之间的必然所属关系还有待论证,“宗教、政治、伦理等等意义经验在艺术活动中一点也不比审美少”[2]。其次,艺术独立于生活之外是艺术自律论的重要原则,反现实、超现实的现代艺术也的确能够给人提供全新的艺术认识和审美体验,然而,这些艺术作品的主题先行性与艺术家所强调的“形式游戏”似乎形成了悖论,他们苦心孤诣地运用抽象、分割、变形等形式技巧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实际上还是他们对于生活的认识与体验,不过换了一副新的面孔而已。第三,艺术自律论强调“为艺术而艺术”,使得现代艺术摆脱了其所承载的内容的束缚,不断发掘出形式和技巧的魅力,从而给人以强烈的震撼,然而,形式与技巧给人带来的新颖体验毕竟是虚无而短暂的,现代艺术的空洞无物使其救世理想的可能性大打折扣,以至于最终未能抵挡住世俗化、物质化的大众艺术之潮。

由此可见,艺术自律论作为现代艺术的生存依据和基本原则,本身就存在着诸多问题。那么,以艺术自律为重要目标的审美现代性显然也潜藏着矛盾和危机。一方面,现代艺术表现出与传统和现实都格格不入甚至针锋相对的傲慢姿态,使得艺术在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被边缘化。艺术故意转向自身,玩弄形式和技巧,成为一种“没有具体性、没有制度化的活动形式”,它“逃避所有形式与轨迹、疑点或闪烁不定的差异的烛光,成为了失败的滑动或极乐的眩晕,在艺术中,你只能以某种必然性的空虚,以无以言说的方式超越形而上学的牢房并瞥见某种东西”[6]。最后,它只好否认先前的努力,否认艺术自律的命题和审美现代性,重新与传统和社会生活挂钩起来。另一方面,现代艺术在与认知、政治和伦理表示决绝之时,面临着被纳入资本主义生产模式、成为“文化工业”的危机。现代艺术取得了独立地位之后,的确不再服务于特定的人群,但又面临着市场化的竞争。在市场面前,高雅的艺术与通俗的艺术、自律的艺术与实用的工艺、精心打造的艺术与流水线艺术之间的区别和界限几乎被抹平了。艺术似乎消亡了,却又好像无处不在……艺术自律和审美现代性以其对现代性的批判和反思而具有重要价值,它的最高理想就是用审美来拯救世俗,从而把整个世界都变成审美的,然而,一旦生活中的一切都成为了审美的,审美现代性的反思性价值和批判意义就不复存在了,审美现代性的命题也就终结了。

参考文献

[1]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M].顾爱彬,李瑞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47-48.

[2]冯黎明.艺术自律与市民社会[J].文艺争鸣,2011(11).

[3]卡西尔.论人[M].刘述先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

[4]张辉.审美现代性批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5.

[5]周宪.审美现代性的四个层面[J].文学评论,2002(5).

[6]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M].王杰,傅德根,麦永雄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75.

[7]邓晓芒.康德哲学讲演录[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8]周宪.艺术的自主性:一个现代性问题[J].外国文学评论,2004(2).

[9]周宪.审美现代性的三个矛盾命题[J].外国文学评论,2002(3).

[10]刘琴.审美自律性的历史考察与反思[D].复旦大学,2010.

猜你喜欢

现代艺术反思性现代性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摭谈数学教学中的反思性学习
浅空间的现代性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民俗艺术文字符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实验动画与现代艺术语境
浅谈综合材料在水彩画中的应用
传统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