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功能食品
2015-05-30吕斌
吕斌
去火?养胃?健脾?壮阳……市面上普普通通的食品经过包装宣传摇身一变,仿佛个个都成了神通广大的功能大师。到底是食品本身确有其效,还是夸大效果、过度宣传?这些食品形形色色的保健功能,到底是真是假?有多大程度上可信?消费者对此又该怎么做?
“功能食品”不是保健品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从原先的“吃得好,吃得饱”转向了现在的“吃得健康”。人们对健康的持续关注,使得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追求健康的心理,在普通食品的功能上大做文章,于是无形之中催生出了一大堆形形色色的的“功能食品”。
眼观当下,这些具有不同功能的食品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虽然国家在《食品安全法》以及广告相关法规中均规定,食品广告的内容不得涉及疾病的预防、治疗功能,但仍有大量普通食品在宣传中偷换概念,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用一些宣称的保健功能为普通食品镀上一层华丽的外衣。
现在市场上一些养胃茶、天然本草植物饮料等虽不属于保健食品,却声称能“养胃”。事实上,养胃既不属于保健概念,也不属于医疗概念,更不是营养概念,它究竟是什么概念?据了解,目前我国允许注册申请的特定保健食品功能有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减肥等27项,其中与胃相关的只有“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这一项,并没有“养胃”这一说。这“养胃”究竟是能修复被损伤的胃黏膜,还是中医说的“暖胃祛寒”,实在不知所云为何,而且也不知要“养”到什么程度才能算“养胃”?不排除某些普通食品可能具有某种功能,但这些功能在未得到相关部门审验前,就不能算确认,更不能“广而告之”。
在“养胃说”的具体含义、标准和评价标准都不明确的前提下,说某种食品能“养胃”,最多是给消费者一份心理安慰,但商家获取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因为在目前实行的管理模式下,一款产品要获得保健食品审批(即蓝帽子)并不容易。首先要进行试验,包括毒理学试验、功能学试验、功效成分或标志性成分检测、卫生学试验、稳定性试验等诸多内容。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持续数月或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尤其是一些涉及人体试验的项目。最后还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复核审验,才能定论。这些所谓的“功能食品”拿不出保健食品审批要求的过硬材料,只能以“功能”的名义哗众取宠,意图谋取更多的利益。
盲目迷信不可取
对于这些食品宣称的功能,医生提醒消费者一定要多长个心眼,切不能盲目迷信,不要被商家宣传的那些夸大的信息所误导,一定要有自己的辨识力。
不久前,青年女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离世,引起了女性对乳腺健康的高度关注,一时间各种打着“促进乳腺健康”“有效预防乳腺癌”功能的食品裹挟着“保护女性”的口号跃然于人们的眼前并开始走俏。
对于坊间开始热传的多喝豆浆、绿茶能够有效保护乳房、预防乳腺癌的作用,医生表示,这些说法只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其科学性。对于豆浆,其原料大豆中含有丰富的植物性雌激素,能竞争性地抑制人体内雌激素的产生,而雌激素过高就是导致乳腺癌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喝豆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预防的作用。但每天需要喝多少豆浆,要喝多长时间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谁也说不清楚。而绿茶等茶叶类虽然很早被证明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但据日本最新的大规模研究实验表明,常喝绿茶和降低乳腺癌患病率之间并不存在关联性。
此外,摄入量也是很关键的一个影响因素。摄入豆浆和绿茶量少,不能起到有效预防的作用;但过量摄入豆浆和绿茶的作用并不明确,甚至可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药疗不如食疗”到底可不可信
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认为吃药会给人体带来副作用,而食物没却有这个弊端,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因而在生病时从药疗转向了食疗。那么,“药疗不如食疗”的说法是否真的具有科学性呢?
如果食疗真的能替代药疗治好所有病,那么医院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故此对于食疗,大家一定要科学理性看待。食物对于病情的治疗效果是一个长期、综合而又缓慢的过程,而且跟所患的疾病种类、病情的严重程度都有关系。不论什么样的病,不管病情轻重,只是因为担心药物对脏器的可能性损伤就去选择食疗而不去使用药物,单纯地想依靠食疗就彻底治愈病情,这种做法是盲目的,也是万万不可取的。
对于一些慢性病症或由饮食不当而引起的毛病,比如胃病、慢性咽炎、高血糖、高血脂等,通过食疗确实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像糖尿病、各类癌症等器质性功能性损害大、病情较严重的病症,食疗的效果却是非常有限的。患者务必要到医院进行相关的医学检查,并进行相应的药物和器械治疗,不要擅自选择单纯的食疗而延误病情。
如今,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日益关注使得一些宣称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抗癌功能的食品被媒体热炒,所谓的养生食谱、食疗书籍也更是层出不穷。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食疗在很多时候对病情只能起到缓解和改善的作用,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来使用,而绝不是主要手段。
所以,针对市面上有着这样那样功能的食品,消费者应当学会辨别真伪,不要被宣传下的华丽外衣所迷惑,应合理选择,科学购买。
膳食均衡是关键
其实,任何食物都有其一定的营养成分,有一定的功能,但人体本来就是一个庞杂的处理系统,食物中不同营养成分的摄入量和相互之间的配比,都会对处理的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合理均衡的膳食才是人们最应该追求的,而不是为某一食品所具有的特定功能而去大量进食。
中国人讲求中庸,所谓过犹不及,一旦超过这个度,就会适得其反。消费者一定要有自己的决断力,盲目迷信食品的功能是不值得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