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墩地区西部城镇开发与原生态文化的协调建设

2015-05-30陈斌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3期

陈斌

摘要:杭州市三墩镇在未来50年的新城区大规划下,牵涉到文化、历史、生态和民生的多因素现实关联。如何规划好、发展好,经营好城镇农村整体面貌及建设好三墩乡村的最后安置,实现以人为本的政府决策理念,是为三墩人民交上的满意答卷。

关键词:三墩新城镇开发;生态研究决策;规划协调;文化压力

一、引言

三墩镇,杭嘉湖平原的主要鱼米之乡、瓜果之地、丝绸之府、江南十大重镇之一,杭州市北郊重要交通枢纽,余杭进城口重要门户,从1980年改革开放以来,三墩镇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均有飞速的发展,2002年成为全国卫生乡镇,2007年成为杭州市副城区中心,2013年被评为杭州市美丽新城区。三墩镇原为公元前220年荀子封地“兰里”,西汉尉迟恭疏浚镇中心河流宦塘河;唐代歌舞百戏在宦塘河-五里塘河西岸新桥头上演;元代五里塘-西陈桥南岸,南阳坝民间制造工业兴盛;明清时,卸紫桥-新桥头一线古建筑林立,商贸码头往来发达。

二、政府研究决策中的现实问题

2001年,三墩镇五里塘河流域沿岸中央公园规划产生,该规划由三墩镇集镇建设指挥部牵头,图纸和沙盘由同济大学设计研究院设计,一期工程总投入50亿元,规划中的目标是打造杭州最后的水乡-都市与历史并存:建筑外表修旧如旧,内饰简约先进,园林外环境符合古建筑要求等。在规划图纸中可以看到2.5公里五里塘河南北两岸的实际控线,原先历代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古河埠、古城墙、古井和古牌坊等具体的实物景观也一并列入了改善的范围内。

2002年,收到指挥部答复的有关内容:改善就是改造和完善,原先50年以上的建筑实物基本不会移动和拆除,恢复古代三墩五里塘河沿岸的风貌和风土人情。2012年夏,经现场组织察看,已有30%古建筑拆毁,120多亩深院后宅农田被土地征用,改做经济适用房,35000平方米河港码头已缩小了60%,拆毁古桥梁12座,填平乡级河道约1.75公里,原地块绿化植被减少71.3%。本次规划,因牵连到农户的安置和经营问题、古建筑的保护问题和区域功能定位问题,非常棘手。那么,三墩镇中央公园规划中的目标该如何实现?“现代化水乡”又该如何体现?

三、力挽狂澜的重大可实施性政策分析

2008年底,三墩镇五里塘河2.6公里末端处,青池港河流域一声雷鸣般的爆破,三良高速大桥(三墩-良渚)动工,其高架上桥与下桥切口正处在青池港桥、西沙斗北和西沙斗西陈桥南,红线内围入新桥头村、西沙斗村、西陈村、罗家斗湾村、沈家门村、莲池河头村、五幸村、吉鸿村等,离卸紫桥-新桥头古建筑群300米,距三墩古寺150米、新桥环龙古桥200米、新桥万亩草塘60米,三墩镇的农业生态收到了极大的威胁。一方面是三墩镇下一个十年(2001年~2011年)规划目标实施已经延期。另一方面,与主城区的公路桥连接影响了三墩镇西部原油的生态植被系统,且旧村改造和内置外迁农户的过渡安居问题一齐挤了上来。不难发现,在实施上级土地利用分配的指标时,下级部门对一些不可逆转的巨大破坏有无进行上报和回应?在多种困难压迫之下,是顺利解决还是蒙混过关?于是,三墩历史研究院、三墩文化站尽可能争取到本规划区域内古文化遗迹的文保点资格,三墩画院也绘制和复原了2000年前古三墩的历史地质地貌与风土人情,让后人知道,三墩来之不易。改造工作也在线性的条件下进行。

(一)古建筑遗存的未来所有权和使用权得到确立

三墩五里塘总控规划图中,全区河流两岸现存古建筑群共有68处,跨河古桥中,圆拱桥2座、梁式桥6座、古河堤总长3.35公里,从东向西,文星古桥、文昌阁虽在解放期间已毁,但河堤尚在,河埠和双塔结构保护完好,目前已作为文星公园地块。

穆桥为单孔高梁柱石拱桥,已列入市文保单位。其建造者为清代五里塘槐荫堂王氏后代,据桥旁铭文碑上看出,当时造桥资助者包括所有王氏宗祠户主。在现在拆迁时,可优惠首选经济适用房。

兴隆桥原为三墩照相纸板厂职工户,目前也已迁至过渡房,此桥列为三墩50年历史古桥名录。

繁址牌坊为清代会所,已列入市文保单位,其户主享受优先选房的优惠。

陈家桥,五里塘古建筑群之一,内有居民户237户,深院高墙、四进厅古宅22处。其中,钱光大故居、里弄新村、古龙俱乐部等列入市文保单位。

卸紫桥-新桥头古建筑群,内有居民383户,四进厅古宅12处(不含已拆毁5处),市文保单位8处。其户主均准备外迁。

环龙-大港古桥,市文保单位,2012年6月进行了抢救性修缮工作。

以上古迹均作为文保单位,集体和个人都不得占有和使用,景观开发仅限于古迹外围可控区域内。

(二)西陈桥、西沙斗西部规划高架红线及农田规划的办法和意义

由于三墩-良渚高速大桥贯穿西沙斗西部农田,且距第一建筑三墩寺仅150米,三墩的人文结构受到挤压式的破坏格局,如何调整好高速大桥、古建筑群和农田农户安置的现实问题,经多方讨论和现场勘查,决定彻底改变三墩原定的水乡中央公园的规划,调整为民国欧式建筑风貌和港湾建筑群景观。这一改变主要源于两大历史资料文献的推动:一为三墩青池港原为国内外通埠码头,洋人商贸往来较多;二为三墩五里塘河末端可建成国际维多利亚港湾式酒店(国际五星),符合三墩对外交流的历史传统。这样,高速跨河大桥就成为了西沙斗港湾景观的一部分,农户安置问题和区块建设问题就顺理成章了。说时迟、那时快,动迁资金到位后,马上召集各村大队,召开动员大会。

随着2013年12月三墩镇吉鸿家园二期摇号分房拉开序幕,在这寒冷的冬季,犹如带来了春的气息。约372户业主拿到了安置房的钥匙,过渡补贴也按月发放,把旧城中村改造成国际现代化都市生活品质标准,使农户在“似曾相识”的家园里幸福的生活,享受园林般的外环境,又把土地分还给农户继续使用,成了三墩镇未来20年五里塘河流域改造规划的新理念、新方法。

在对区域内农户分红方面:大队联系集镇指挥部,出让大队农田地块,在高速大桥下桥口120米处建造三墩农村信用合作社,村股份合作分社的投资大厦,用于招商引资,增加区域农产品及手工业的国际物流和贸易模式,带动了区域的经济发展。目前,罗家斗股份投资大厦、西陈村股份合作大厦、紫金港-南阳坝股份大厦都已竣工。每户拿到分红利息0.28。

在农田管理和利用方面:为配合旧村改造和五里塘河整体改造工程,高速大桥下方沿岸均已建成园林步行街和港湾公园。原高速大桥实际占地约30亩,控制区域占地20亩,三墩镇土特产和农作物的最大来源农田侵占合计60亩,指挥部给每户农田补贴1600/亩/户,产值补贴600/月/亩,过渡房补贴1800/月/户。三墩农田果园养殖基地在西陈桥西岸出让一片原万亩天然草塘未开发农垦地。政府对农户的经营方式转变进行大力宣传,使“下地干活”转变为“电子营销”;使农户的农作物劳作转变为土特产的开发和销售,避免了自然灾害的风险,也带来了新科技农植的创新理念,节约了农田土地利用率,一举两得。

四、结论与展望

三墩五里塘河中心地带有众多古建筑及人文古迹,不会轻易动迁;三墩镇的可贵之处就是“退田还田”和“不计较”。不计较是办好事业的根本。“文章”做了河床上游和下游,抓两头放中间,与广大农户配合好,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转变观念,大胆利用。只有始终站在农户的根本利益保障上,才能与时俱进,才能经济发展,三墩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提升。

(作者单位:杭州市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