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科研互动对精品资源共享课持续建设与发展的促进作用
2015-05-30丁继成等
丁继成等
【摘要】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本文结合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实践,分析总结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特点,阐述了教学与科研互动是保持精品资源共享课持续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详细分析和总结了教学与科研互动对精品资源共享课持续建设与发展的积极作用,对相关课程的后续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关键词】教学与科研互动 精品资源共享课 课程建设
【基金项目】2013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专题项目(GJZ20130101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221-02
1.引言
教学和科研是高等院校的两项基本任務,通过人才培养这一最终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学与科研之间应该是一种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已成为大家的普遍共识。随着信息化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全方位渗透,教学模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精品资源共享课即是这种转变下的产物,它由各级院校作为建设主体,旨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1]。精品资源共享课与传统授课形式有着很大的不同,它将课程所有资源全部移植到了互联网上,以公开的方式服务于全社会。目前,我国的精品资源共享课还处于建设初期,如何更好地建设此类课程,保持课程资源的可持续性,切实发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的作用,非常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本文以2013年纳入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计划的《卫星导航系统》为例分析教学与科研互动在精品资源共享课持续建设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2.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特点分析
与MOOCs的建设目标类似[2],精品资源共享课也是为了建设优质的、具备完善教学环节的在线课程,以促进高等教育传统教学方法的变革,使知识成为人类的共同财产,服务于终身学习。围绕这一目标,一门精品资源共享课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丰富性、开放性和易用性的特点,而最大的特点在于:
(1)以人为本,统筹规划,形成基于资源库的网络课堂
不同于传统的教室,网络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交互式信息传递系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控制学习的进度、深度和广度。基于此,我们必须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和课程本身的特点来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以《卫星导航系统》课程为例,该课程涉及卫星通信、大地测量、信号处理计算机科学等诸多领域,具有专业性强、涉及基础理论知识面广、注重课程实践的特点,建设该课程时,由于学习对象的变化,课程组以重新编写的教学大纲为指导,以单元授课模块化课程内容,对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进行了重新梳理和建设,对各类辅助型、强化型资源进行了多样化重建,对知识拓展型资源进行了补充完善,使其更适合作为虚拟资源使用,以此来增强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形成网络课堂。
(2)开放资源、发挥特色,实现共享与个性化统一
舰船导航是卫星导航技术的重点应用领域,同时也是哈尔滨工程大学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的显著优势,从内容安排上,课程组不仅保留了传统的选择可用性和反电子欺骗技术,突出导航定位技术,而且对于海上环境特有的强多径和电磁干扰环境、海事差分系统、国际海事通信委员会制定的差分数据通信协议、船用组合导航系统技术进行了充分的展示,后续正在考虑引入与船舶海上航行相关的完好性监测相关内容;在案例教学、实践课程等资源中也充分体现了卫星导航用于船用导航系统的内容;此外,在多媒体资源建设中也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舰船导航应用图片、动画、课件等素材,加深对课程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深刻认识卫星导航在舰船导航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
(3)强化基础、综合内容,扩大课程受益范围
由于利用网络资源参与系统学习的人员可以不受其身份、年龄、职业、地位等条件的限制,考虑到网络资源使用对象的广泛性和层次的多样性,课程资源建设需要考虑充分融入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就《卫星导航系统》课程而言,在课程内容和对应资源的更新上,除满足课程培养目标,继续强化卫星导航基本原理、体现舰船导航特色外,还逐步引入了多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性、广泛应用于测绘的网络RTK技术,应用于航空领域的陆基/星基增强系统,后续还将引入应用于室内定位的AGPS定位技术、超紧组合系统技术等,作为扩展学习内容,课程资源也提供了一些典型的针对性课件资源、国外专家的讲座供学习者使用,并将传统资源与多媒体技术结合实现保持课程资源的多样化。
(4)在线答疑、实时评价,增强互动环节
精品资源共享课并不是向学习者单向传输的教学方式,除具备常用的课程资源外,还开辟了在线答疑和课程评价栏目,使学生具备协作学习的条件,在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下,可以借助辅助网络交互工具,围绕课程教学以及其他资源产生的相关问题,开展广泛的探讨与交流,了解学习者普遍特别关心的问题,进一步深化探究式学习。课程评价则是督促课程建设主体寻找差距、发现不足的重要参考,通过课程评价可以直接获得学习者在网络课程学习中的第一感受,同时,一些良好的建议甚至可以为课程建设主体提供课程资源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上述特点决定了课程建设绝不是简单地将以往的教学方式方法堆砌在一起,而必须根据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执行环境和授课对象对课程的所有资源进行重新定义和规划。那么,为使精品资源共享课真正成为服务于大众的优秀开放课程并具有持久的生命力,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主体必须长期保持课程的先进性和适用性。科技进步、普通大众对相关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范围会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因此,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资源绝不能一成不变,必须长期保持教学与科研的互动,才能不落后于时代,为课程的持久生命力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3.教学与科研互动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促进作用
教学作为精品资源共享课中的核心环节,与传统教学目的一致,通过各类资源辅助,实现传播知识、学习知识的目标。我们知道,科学研究是发现知识、创造知识的过程,可促进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推动教学改革,甚至促进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形式的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特别强调资源的丰富性,教学的受众性[3]。如果没有持续的科学研究支撑,将很难保持课程内容的时代性。精品资源共享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物,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需要一个长期摸索、研究、升华的过程。因此,在保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方面,除国家政策和组织形式支持以外,更需要建设主体,尤其是课程建设团队,长期保持教学与科研的互动性,它对课程建设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资源的持续丰富性、完善性和时代性
目前的精品资源共享课是由原国家级精品课程转型升级而来,但并不仅仅是换一个名称,而是现有教学资源的重新梳理、整合,形成的网络资源库。一方面,由于时间的关系,日常教学活动中涉及的部分资源可能由于难以转化而未形成网络资源,导致资源建设不够丰富和完善,而如何建设这些网络资源,一是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形成适合网络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总是在不断进步,如果没有有效的科学研究的支持,很难把握当前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那么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可能会一直停留在传统层面,缺乏创新性。以卫星导航技术为例,短短40年的时间,就已迅速成为继通信、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新兴产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应用领域逐年扩大,如果没有科学研究的支撑,将很难把握这一发展趋势。
(2)促进教学改革,不断优化提升资源质量
对一门专业基础课,如果对相关技术没有深刻理解,很难用浅显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为学习者介绍清楚。而这种现象应该说会一直存在,只有不断探索好的教学方法,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领悟,才可能使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得到升华。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往往会发现原以为很容易理解的问题,却不知如何向学生讲授,如何利用其他辅助性资源加强学习效果或形象化地展示直观的结果。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源在于,教师对相关技术的理解有待进一步深入。我们知道,科学研究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时候觉得很容易的问题,在实际使用时可能并不完全像想象的那样,这就迫使我们重新理解这一知识点,或在新的需求和形式下迫使我们从其他的角度去理解问题,甚至在研究过程中产生可用于教学的成果,当教师对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优秀的辅助性教学资源和手段就会产生,那么教学改革随之而来。精品资源共享课以资源库的形式向学习者展示所有的可用资源,同时可与授课教师实现互动,与传统上课方式不同的是,这种互动并不是实时的,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并不能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及时对问题做出进一步的解释,而这也恰恰给了提问的学生和回答问题的教师更多的时间从容考虑问题的方方面面,反而有可能更容易形成创新性的想法,这与传统课堂时间有限不能充分全面地思考问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如何让学生在学会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掌握相关行业发展动态的同时,通过教学改革和优秀资源的引入,激发学生创新研究的激情,提出更多的可供探讨的问题或想法,值得我们思考。
(3)加速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形成良性循环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生力军,但很多青年教师由于刚刚涉足教学领域时间不长,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以及在教学方面会存在各种问题[4],而教学与科研互动则有助于促进青年教师思考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的可行性和方法。通过科学研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可以促使青年教师在教学中更易于对学生用更为生动的方式讲清楚知识点,同时,学生提出的疑问也极有可能促使教师产生一些科学研究的灵感。这种良性互动不仅有助于解决学生的疑惑,同时也会给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升提供极大的帮助。此外,相对而言青年教师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教学和科研,在现代教学手段和工具的应用上具有明显优势,如何借助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平台,充分利用这些手段工具,并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形成创新性的优秀资源,对课程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4.结论
保持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持久生命力和活力,真正服务于大众,营造社会性学习氛围需要课程建设主体重视教学与科研互动,通过这种互动,不仅能够丰富和优化课程资源、促进教学方法改革、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而且对保持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獻:
[1]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12]2号,教育部办公厅, 2012
[2]郑旭东,陈琳,陈耀华,李振超. 《MOOCs对我国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启示研究》,《中国电化教育》, 2014年1期,2014:76-81
[3]胡庆,张德民.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5卷第6期,2013:151-153
[4]张焱. 教学与科研:高校青年教师何去何从,江苏高教,2013年第3期,2013:95-97
作者简介:
丁继成(1980-),男,工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导航、制导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