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新兴产业应对贸易壁垒的预警研究

2015-05-30陈丽珍胡越高伟伟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3期
关键词:贸易壁垒新兴产业

陈丽珍 胡越 高伟伟

摘要:自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国际贸易地位日益提升,然而受贸易壁垒的影响,我国企业出口受阻,行业经济惨遭损失,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新兴产业频繁遭受国外“双反”等各类贸易限制,发展遇到瓶颈,危机甚至蔓延到整个行业。因此,为保证我国新兴产业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新兴产业贸易壁垒的防范及预警十分必要。文章通过尝试建立创新的新兴产业贸易壁垒预警指标体系,形成高效的预警系统,及时收集跟踪进口国贸易壁垒的有关信息,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以保护我国新兴产业出口企业的正当权益,减少由贸易壁垒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新兴产业;贸易壁垒;预警体系

一、我国新兴产业遭遇贸易壁垒的现状

(一)我国新兴产业贸易摩擦向制度与体制层面蔓延

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给世界经济带来了重大影响,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兴产业成为贸易摩擦中新的聚焦点,各国在均在争夺国际市场,其贸易争端问题愈演愈烈,已从单一范围的产品逐渐转向整个产业,且聚焦于制度和体制层面。欧美等发达国家主要以保护知识产权、外资企业投资环境、汇率制度和政府补贴、国有企业体制等方面问题为由挑起贸易争端,限制我国新兴产业贸易的出口。

(二)我国新兴产业遭遇贸易壁垒的形式发展为各类新型贸易壁垒

随着新型贸易壁垒的出现,贸易壁垒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传统的贸易壁垒逐渐让位于新型贸易壁垒,更多的国家倾向于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壁垒,形式上从单一的产品发展为对某类产品设定系统的贸易壁垒。过高的准入门槛使得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失去出口市场上的优势。这些企业如果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和创新技术则会大大提高其投入成本,难以良性发展,因此面临较大的生存危机。

(三)我国新兴产业贸易壁垒集中在新能源等产业

近年来以光伏为代表的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各类光伏企业既具备价格上的优势又占据较大国际市场,对欧美等国家的光伏企业产生了较大影响。新能源是全球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核心,欧美等发达国家为赢得发展的先机,阻碍我国新兴产业价值链不断攀升的局面,继而对我国新兴产业设置贸易壁垒。

二、新兴产业贸易壁垒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建立新兴产业贸易预警体系的思路

预警体系是预先告知某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告知相关人员做好防备的工作系统。预警是度量某种情况是否偏离预警线从而发出预警信号,包含了预防和控制两层含义。具体可以先探究影响贸易壁垒的各种原因,分析其产生与进口国宏观及微观各类经济指标的内在关系,评价和预测这些指标及其发展趋势,然后通过建立并完善新兴产业产品进出口预警体系,对国外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相关行业发展动态等方面全面跟踪,并对国外贸易摩擦带来的风险及时准确预测,将预测结果提供给警示机构,同时帮助出口企业采取措施,有效避免和降低贸易风险。

(二)新兴产业贸易预警要有战略性规划,着眼于整个产业链

我国目前现有的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存在不少问题,预警机制服务内容重复建设,服务内容基本趋同,一般包含案例查询、法律法规资讯,信息不足。同时,预警系统的服务水平整体不高,信息渠道获取途径仅来源于国际贸易组织,预警实施效果不够理想。各个预警体系也不统一,缺乏资源共享。因此,新兴产业贸易预警系统的建立不能仅沿用一般的贸易预警系统,应当在借鉴当前贸易预警体系的基础上,战略性地进行设计,从整个行业层面来构建,并关注上下游产业间的关联和影响,以保证整个行业健康良好地发展。

三、新兴产业贸易壁垒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新兴产业贸易预警体系的指标设计

根据贸易壁垒的形成原因,进口国的经济、贸易、政治等宏观经济因素均会影响其贸易政策。新兴产业贸易壁垒预警又不同于宏观经济或微观企业经营状况预警,其产生是因为进口国想保护本国产业,并带有政治经济因素,因此预警指标体系应设置经济、贸易、政治等宏观层面的指标。此外,贸易壁垒的出现也涉及产业链上各级产品,其影响范围从单类产品到整个行业,所以预警指标需要分不同层面、不同级别。

(二)新兴产业贸易预警指标的筛选方法

首先,经专家咨询,确定初选指标,然后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可量化的数据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筛选,定性指标用专家评分法(Delphi)筛选。

对于可以定量描述的宏观贸易指标的选择,可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例如,描述进口国与我国贸易状况的指标有某进口国的总进口额及增长率、总出口额及增长率、贸易差额及增长率、进口国的贸易依存度、进口国向我国的进口额及增长率、进口国与我国的出口额及增长率、进口国与我国的贸易差额及增长率、进口国对我国的贸易依存度等。可将某段时间内我国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数据通过SPSS软件的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相互独立的几个指标。

对于不可定量分析的宏观政策指标,可用专家评分法来选择。如反映进口国贸易政策变化的指标,这里涉及产业发展的国际市场环境评价,有国际政治气候、进口国基本贸易政策、进口国外交政策、进口国国内政治形势、对我国的贸易态度、进口国媒体对我国态度、进口国国内相关利益集团影响程度等。通过专家评分,对各指标所得分值的算术平均值大小排序后筛选出简化指标。

(三)新兴产业贸易壁垒指标体系框架

本着尽可能全面和具有针对性的原则,本文选取了以下4个方面在内的一级指标,并包括9个二级指标及若干个三级指标。其中新兴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变化是其引发贸易争端的关键因素。这里不仅要关注产业现在的竞争能力,而且要考虑到其未来发展潜力,具体表现为国际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四、新兴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运行和完善

(一)新兴产业贸易预警机制的主体

建立由政府、行业协会、检测机构、公共科研机构、专业咨询机构和企业共同合作的应对机制。由政府(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等)收集信息、发布预警信息和预警级别,提供人才、资金等,并承担起制度保障和维护的角色。行业协会作为企业和政府机构的桥梁,是政府决策与企业诉求的传递者,并负责贸易争端萌芽时的调解和协助作用。专业机构加强对重点外贸风险的预警和指导。企业则通过预警信息平台积极获取最新通报消息,主动规避贸易壁垒并抗击不合理的贸易限制措施。新兴贸易预警机制的有效运行需要各方的分工合作,良性互动。

(二)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贸易壁垒预警机制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开发出企业出口产品所需的各类数据信息库系统,动态跟进贸易壁垒预测信息,定期及时发布国外贸易壁垒的最新动态,实现资源共享,可设新闻简讯、专题研究、专家问答、数据平台、应对策略、贸易壁垒知识库等模块。在信息收集方面,既要了解不同出口国的各类贸易摩擦,将我国的主要进口国列为重要观测对象,又要将不同类型的出口产品遭遇贸易壁垒的信息进行汇总,特别关注出口量较多、出口价格降幅较大、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产品。

另外,预警系统应具有稳定性,分地方系统和中央级系统。地方级系统将收集的信息发送给中央级系统,中央级系统再将汇总的内容经过信息加工后统一发布,分析后提出合理建议,组织协调地级进行预警。

(三)加强新兴产业预警机制的应用和宣传,实施综合预警

在建立和完善预警机制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应大力宣传该机制,使出口企业意识到该预警机制的重要性,并及时了解各类预警信息,以做好应对准备。新兴产业贸易预警体系是综合统一的机制,在出口商品方面对出口量较大的新兴产品进行监控;在出口市场方面对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产品进行监控;在贸易壁垒方面,对知识产权、保障措施、反补贴、技术性标准等举措进行监控。

参考文献:

[1]蒋国瑞.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指标体系建立及应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09).

[2]孙敬水.我国TBT预警机制的架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03).

[3]高维新.直面贸易摩擦:我国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构建与完善[J].商业研究,2010(07).

[4]蒋国瑞,臧国军.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指标新思考[J].国际经贸探索,2007(10).

[5]魏少婷.关于建立新兴产业贸易预警体系的思考[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11).

*本文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危机性产业衰退的国际传导与我国区域产业调整的机理与实证研究”(70973045/G0304)和江苏大学学生科研立项(项目号:13C163)的资助。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财经学院)

猜你喜欢

贸易壁垒新兴产业
贸易壁垒破解策略分析
国际贸易中的环境贸易壁垒问题及对策
论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
贸易壁垒破解策略分析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实证研究
新兴产业
基于博弈论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