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农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5-05-30李明军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3期
关键词:农业发展农村经济

李明军

摘要:坚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兴农为抓手,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逐步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财政支农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努力形成较为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体系、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明显改善,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词: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合作市

一、基本情况

(一)地理及人口

合作市位于甘肃省西南部,系甘南藏族自治州所辖,为甘南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的中心。地处青藏高原东缘,与黄土高原交接,地形复杂,地势高亢,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850~3500米之间。境域东北部为山原夷平面草地区;西南和中部为山地丘陵牧农林区;大夏河诸多支流和洮河流径本市,洮河干流和格河沿岸为高山峪谷区。境内水、土资源丰富,植被条件较好,以牧为主,兼营一定比例的林业和种植业。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冷季漫长,干燥多风,年均气温为1.7℃,年均降水量为558mm,集中于七、八、九三个月,地表径流深200~250mm,年蒸发量1222mm,自然灾害频繁,主要有霜冻、寒潮、强降温及大雪、冰雹和秋季洪涝。

全市现辖六乡四办,38个村委会,249个自然村和8个居委会,总人口8.05万人,共5590户。其中藏族人口3.43万人,占总人口的42.6% 现有农村劳动力总数为2.4万人。

(二)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全市现有土地总面积409.5万亩,耕地面积14.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55%,其中农作物面积11.69万亩(其余为轮歇地)。

1. 农作物种植品种主要有:青稞、油菜、豆类、马铃薯等,种植面积分类为:青稞5.6万亩,油菜2.21万亩,小麦0.48万亩,豆类0.48万亩,马铃薯0.18万亩,其他2.63万亩。从农作物种植面积和结构看,以青稞和油菜种植为主,主要分布在河谷阶地和中南部山丘阳坡,属典型的半农半牧生产经营区。

2. 农业经济发展概况:合作市 2013年农业生产总值为1.57亿元 ,年均增速15%,农业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95元。

二、合作市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农业自然环境严酷、生态环境脆弱

全市适宜农业生产的区域海拔高度平均超过2900米,且阴湿寒冷、长冬无夏,年均气温为1.7度,无绝对无霜期,作物立地条件差,地理环境复杂,农业品种引进、培育、试验示范、推广开发成本很高。

(二)农业经济基础薄弱、自我发展能力不强

农业生产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传统小农式经营,农业结构调整处于一种农民自发状态,规模小、效率低、效益差、产品流通难,难以形成规模经营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与现代农业产业化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影响了资源开发的力度和效益。

(三)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力度不大

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不健全,专业人才紧缺,科研设备空白等,远不能适应农业科技进步的需要,制约着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四)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支农资金不足

合作市农业部门基本无自己的试验田、农业机械、标准的农田灌溉设施和设备,致使农业推广、机械作业、抗旱防涝等一系列农业措施无法正常开展。

(五)农产品加工与流通不发达,无一形成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品牌农产品

目前合作市主要农产品青稞、油菜等少量进行初步加工外,其余大多数都以原始形式进入流通领域(主要做为牲畜饲料等),经济价值较低,市场销售困难。

三、合作市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

(一)继续推进结构调整,着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产业

一是继续发展青稞、油菜、蔬菜产业,打造优质品牌。二是积极扩大推广科技农业 ,除了在青稞、油菜方面推广应用外,要在蔬菜、藏中药材等作物上全面开发应用。三是加快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适宜本地区推广应用的优势品种。四是逐步培育和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合作市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可以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等特色的旅游服务业。

(二)重视培育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培育和发展一批本地区经营发展,科技含量较高,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应该以农产品加工为突破口,重点开发以旅游纪念品为主的青稞糌粑、速食、保健品、白酒,高原无公害油菜食用油、藏中药材礼品装等产品体系,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并且辐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使之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支柱。

(三)加快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切实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

合作市必须重视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加快建设专业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是解决农产品供销问题的根本。切实解决“卖难”和“买难”的供需矛盾,使农民手头的农产品物有所值,物有所去。

四、合作市农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三个原则: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统领全市农业经济发展全局;坚持州委确定的“168”和市委“128”发展战略不动摇;坚持把“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落到实处。

(二)基本思路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全市农业经济发展基本原则是: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积极实施以城带乡;坚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坚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坚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坚持实施富民工程,着力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一)建立粮食、蔬菜、藏药材基地

一是继续延续合作市藏区青稞生产基地和油菜基地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从农业最根本的种子入手,加大对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增加农业收入,提高农民纯收入。二是发展高原无公害蔬菜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我市蔬菜消费95%靠外地调运,且质差价高,无法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发展高原无公害蔬菜产业是我市农业今后3年要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三是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藏药材在合作市分布广种类多,是我市的一大优势自然资源。建立藏药材 驯化、栽培实验基地,不但解决了藏药材生产资源不足的问题,而且有效地保护了藏药材资源,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四是抓紧推动中低产田改造,提高粮油作物产量。自土地承包到户以来,经过长期的耕作利用,我市所有耕地面临着土地贫瘠,良种推广力度不够的局面。应对我市主要农作物种植区进行农田基础设施、测土配方施肥、良种良法配套等中低产田改造建设。

(二)建立推广机构,培训新型农民

一是按照区域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建立设置内部推广机制比较健全,管理制度比较完善、推广人员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乡农技推广站。二是积极开展以农业科技实用知识为主的培训,加大劳务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力度。培育一批科技种植能手,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辐射带动广大农牧民群众共同致富

(三)彻底解决农产品供需矛盾

给农产品交易搭建平台;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四)加快农村新能源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我市农牧村农户生产生活依赖原始的柴薪、牛羊粪、农作物秸杆等作燃料和取暖,加快农村新能源建设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首要问题。

六、政策措施

1. 对半农半牧区农户实行农用生产资料补贴政策,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长期的税费减免政策。

2. 金融组织增加对半农半牧区的信贷投放政策,降低贷款利率,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对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政策性扶持,在信贷、税收方面重点支持。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农业工作站)

猜你喜欢

农业发展农村经济
强化农业技术创新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浅论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创新理念
浅谈转型期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中高速增长下农村经济增长动力分析
中高速增长下农村经济增长动力分析
重庆市微型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生态农业视域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
以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思考
汝南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议水利现代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