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论语》浅析孔子教育思想

2015-05-30王楠楠

学理论·下 2015年3期
关键词:教育思想论语孔子

王楠楠

摘 要:孔子者,为师之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的言行被记录在《论语》中。再读《论语》,探究其教育思想对现代社会而言依然极具时代价值。他的教育思想不仅是理论智慧的结晶,更是教学实践中得出的真知灼见,揭示了教育的基本规律。作为现代的教育者对孔子教育理论的精华更应该读之、思之、行之、得之。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论语》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9-0112-02

《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语录体的书籍,文中虽有口语化特点,但表意却有高度的概括性,善于从人物思想冲突中体现人物的鲜明性格。就此层面而言,也可以说《论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说理散文。《论语》无论是文字还是说理都耐人寻味。

于今人而言,《论语》依然极具时代价值。孔子虽然离我们生活的时代已经相隔两千六百余年,在中华大地上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作为炎黄子孙,依然沿袭着华夏文明的主体精神:以德服人、中庸之道、“礼”制的道德观念等。孔子作为一代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更是经历了千古确论而流传至今,影响之深远,让我们不得不更加重视并积极探究其精华之所在,取其精华,结合时代特征使之继续发扬光大。

孔子者,为师之祖。孔子教育思想中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思想,不仅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现代教育者至今依然秉承的教育理念。《论语》中记录了孔子对学与思,学与知,教与学,博与精,言与行等诸多方面的辩证关系做出的精辟论述,这些论述虽经千年之久依然光芒闪耀。作为现代的教育者,对这些精华更应该读之、思之、行之、得之。

一、为师之道

1.孔子作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留下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话语,这句话虽质朴却影响深远。他要求教师在自己的职业中,要不断学习,做到不断地自我完善,并且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不辞辛劳,循循善诱,而不要疾言厉色。孔子认为这样做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孔夫子这种谦抑平和的教学态度对现代社会中一些急功近利的教育者们应该有一些启发。

2.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论语·述而》)由此句可知,孔子在教學的实践中奉行以诚相待的原则,他对学生毫无保留,也正因为如此他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和尊敬。

3.师生平等、教学相长。孔子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这一思想体现了人人平等的主张。孔子曾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诲焉。”(《论语·述而》)孔子表明,只要有主动学习的意愿,他便不会因为身份、地位等外在条件而不予教导。因此,孔子收弟子从不论其富贵还是贫困,官宦子弟还是平民。这也是孔子为中国教育发展做出的又一重大贡献,即打破了那一时代贫民无法受教育的状态。

不仅如此,孔子的教学过程中也是贯彻师生之间可以平等交流,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学习目的。但孔子不是没有原则的。孔子尚“礼”尚“仁”。他主张“当仁,不让于师”。孔子的这种胸襟与气魄在今天依然值得现代教育者学习。

二、教育思想

(一)学习态度的重要性

1.持之以恒,终生学习。孔子曾对他的弟子说过“吾少而好学,晚而闻道,以此博矣。”他用自身说教的方法告诉学生们,他的渊博知识并非是天资聪颖,与生俱来的,而是自己勤学不辍而来。可见,孔子作为师长已然为弟子做了好的榜样。

2.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在孔子的教育理念中,学者应无偿师而谦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这就告诉人们,要想学习知识,首先做人要谦卑,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且要勇于向善人、能人学习。强调学习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作用。而孔子也指明了向别人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做学问,必须一学二问。东汉王充说过“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人如果有“不耻下问”或是“虽知亦问”的谦和态度,对于进德修业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孔子认为,学习的主动性不仅限于谦和、不耻下问的态度,更要强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的学习目的。学习知识的最高境界应为爱学、乐学。因为只有真正地爱好它,认为学习能带来快乐的人才能学好它。

3.实事求是,迎难而上,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学习的正确态度是要不自欺,要持之以恒。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孔子对子路所说的话,已成为一句至理名言。孔子教育子路要想学习的好,不要光凭聪明,要想进步,必须遵循不自欺,实事求是的学习原则。并且要能做到迎难而上。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在孔子的理念中,学习便是应该“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述而》)有一种持之以恒的决心。而不应该受到外界环境或条件的滋扰,即使遇到困难也要有勇气面对,专心致志做学问。

(二)教学内容

孔子教学内容涉猎广泛,十分庞杂,没有当时教育者的教条与保守。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是读书人要为之努力达到的目标。孔子主张,人要成为通才,不能偏颇,不能单一。只要是学习就是好的。只要是想学,甚至是赌博也可以去学学。其《论语·述而》中有这样的话: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者乎矣。”但是孔子的教育核心还是”德”育——要学做人,有了做人的根基才可以学其他的。“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孔子对“学”的概念的界定十分宽泛。在孔子看来“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可以作为学习者的纲领。但孔子强调博学的同时也指出,博学并不是混乱地学,没有体系。这一主张在孔子与子贡的对话中有所体现。孔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多学”也应在以有学习主线的前提下进行,这才是学习的根本。这里孔子自然而间接地讲明了博与精的关系,值得思考和借鉴。

(三)教育模式

孔子教育方法的宽泛于自由中蘊含着大智慧。是历史、现在、未来教法之本源。孔子的教学方法也是因人而异,有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教法是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有时间与空间,让他自己去体味与感悟。现在欧美的教育模式大都如此。有时孔子也会“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为其解决疑惑,不辞劳苦。而孔子还会“欲与无言”。这些教学方法可谓是灵活多变,但都以学生的利益为先。并且还告诉了如何做才能学得更好。

(四)学习方法

1.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告诉学生,温习与复习在学习知识中的重要意义。

2.学与思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3.学与行并重。孔子认为学到了知识就要重在实践。达到学以致用才是真的学会了。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孔子还非常重视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而要学会以一反三,在实践中出真知。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在此,孔子又强调学行并重的意义。这一理论在现今高职学院的教育模式中体现得更为突出。子夏提出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路》)的思想,实质上也体现了学与用的关系,要想当好官必须学习,学习的目的应是更好地当官,体现了学习与应用的关系。综上所述,在学与行并重基础上的学以致用,不仅是学习方法,更是学习的目的与意义。

(五)学习的目的

在《论语》中对学习是为什么的问题似乎已有明确的回答,那就是“学而优则仕”。但经过深入品读《论语》,会发现在孔子眼中对“学而优”的评判是有着其独到见解的。在孔子看来,“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八佾》)也就是他对学生学习应该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没有定性的要求,但希望他们能发挥己之所长,成为自己能成为的有用之人。《论语·先进》篇中写道“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从孔子对他的弟子的评价看,这些人虽擅长不同,但却都是被孔子认定的优秀人才,而且他们的才能也同样被后世人所认可,把这十个人称为“孔门十哲”。综上可见,孔子在对学生学习目的上的引导是因人而异的,而最终的目的是帮助他们成才,与做不做官则毫无关系。孔子教育理念的高深也正在于此,不得不令人叹服。

孔子作为一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是理论智慧的结晶,更是教学实践中得出的真知灼见,揭示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孔子的功绩不仅在中国古代乃至今日也依然被称颂。他留下的教育理论精华应继承与发扬。如今教育界的诸多提法,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论语》,这是值得骄傲与欣慰的。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李泽厚.论语今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3]周倞.《论语》中的素质教育思想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4]陈来.论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理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98.

猜你喜欢

教育思想论语孔子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孔子的一生
如何读懂《论语》?
孔子的一生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办有气质的乡村小学
践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开幼儿美术之路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论语·为政第二》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