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中的悲剧性色彩
2015-05-30孙磊
摘要 《格尔尼卡》是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这幅作品在油画的发展历史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油画《格尔尼卡》在色彩运用、质感和空间等方面都极具特色,现实主义表达方式也让这幅油画的视觉艺术形式与控诉现实的感情巧妙结合在一起,使作品既肯定了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在艺术上的造诣,也让作品得到了意义上的确定。本文将从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表现内容和视觉效果三个方面,对该作品中的悲剧性色彩的体现进行深入剖析。
关键词:《格尔尼卡》 创作背景 视觉效果 悲剧性 色彩运用
《亚威农少女》的诞生让立体主义和毕加索的创作理念得到空前的认可,一度被人们评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之一。立体艺术属于比较抽象的艺术创作形式,崇尚立体主义的艺术家们以碎片为主要创作元素,将不同来源的碎片进行组合,以一个破碎的画面来变现所要表达的创作对象,让物体在混乱、破碎的画面中呈现完整的作品。立体主义最大的特点是给人一种相互交错、散乱、穿越的感觉,在创作过程中营造的二维空间却给人带来无暇的想象空间。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是西班牙的画家和艺术家,其同时也对法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极度关注,毕加索在艺术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认知。油画《格尔尼卡》是以德国法西斯的侵略为创作源头,从油画中的表现内容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悲剧氛围,也是毕加索的艺术理念与现实生活相互融合的主要体现,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便是反映现实和超越现实,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的关注,不仅是因为毕加索本身对艺术具有敏感度和造诣,同时也是因为毕加索的这部作品能够让人们对历史和现实进行思考,具有精神鼓励的意义和很高的历史价值。
一 《格尔尼卡》作品梗概
油画《格尔尼卡》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是毕加索在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方面的重要体现,同时这幅作品也充分体现出毕加索对立体主义的欣赏和青睐。毕加索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和对艺术的热情,让《格尔尼卡》在油画历史中脱颖而出且熠熠生辉。《格尔尼卡》以德国法西斯的侵略为创作背景,将战争后的人们悲惨生活场面进行描绘和夸大,对人们破损的生活环境,残破的身体以及混乱的场景进行立体主义的描绘,在描绘的过程中采用黑、白、灰等属于暗系色彩,给人们带来一种压抑、散乱的视觉冲击,让人在心理上有一种悲伤、安静的感受,从而更好地凸显立体主義与现实主义相互交织的油画艺术感染力。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从本质上看属于政治性的作品,用丰富的艺术语言和符号表达人类在战争伤害面前的无助、绝望和惊恐,但是从细节的部分对人们抗争的决心和对法西斯的惨无人道进行控诉,从整体上看具有明显的悲剧性色彩。
二 《格尔尼卡》的悲剧性色彩分析
1 《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对悲剧性色彩的衬托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是西班牙的画家、雕塑家,虽然常年居住法国,但是对祖国西班牙却十分牵挂并十分关注。1936年西班牙国家内部战争爆发,政局十分动荡。德国法西斯在1937年对巴斯克地区进行了残酷攻击,这次攻击被称为“格尔尼卡”行动,1937年4月26日对巴斯克小镇进行了大规模轰击,这次攻击造成巴斯克小镇的1500多名平民百姓死亡,几乎将这个安静的小镇夷为平地,法西斯的残暴行为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毕加索决定将这一事件以“格尔尼卡”为名进行构思,并将其画在位于巴黎的西班牙馆的墙壁上,把它作为装饰品壁画。
《格尔尼卡》的创作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无辜人们的哀悼,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在创作过程中,将自己对战争的抵抗决心与艺术本身进行了融合。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十分用心进行创作的作品,并且也是对他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作品,因为这幅作品不仅寄托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也为和平和正义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格尔尼卡》中,毕加索对很多涵义进行仔细的解释,运用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描绘,采用象征的手法,将牛、马以及其他西班牙文化当中的象征对象进行巧妙运用,其中牛象征着残忍、马是人民的寓意。毕加索为了给观赏《格尔尼卡》的人更多理解和想象的空间,特意为作品进行了仔细解释,而在一般作品中作者毕加索都是保持沉默,这就更加体现毕加索想通过自身的作品向人们宣扬维护和平的愿望,所以,很多人都说《格尔尼卡》与其被人们单一的定性为“政治性”的作品,倒不如被认定为“有意识的呼吁”,毕加索通过《格尔尼卡》的创作来表达自己爱国情感的同时,也希望能够为人们的思想意识进行正确的导向。
从整体的创作背景来看,作者毕加索在创作时的心情比较悲壮、伤感,整个作品的基调便是很阴郁和哀伤的,毕加索期待观赏者能够从油画中感受到战争带来的巨大损失,对人们精神的伤害,想利用立体和象征主义手法传递这样的理念,所以,《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给作品本身奠定了的悲剧基调。
2 作品《格尔尼卡》的表现内容对悲剧性色彩的影响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已经在艺术领域存在了近八十年,它给不同年代的观赏者带来不同的震撼,足见这幅作品已经逐渐成为代表战争的符号,警示着灾难,寄托着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安定的向往。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画幅较大,其长达776.6厘米,宽为349.3厘米,这幅画经历了25次画稿才最终成型,曾占满毕加索的整间画室,是毕加索的经典作品之一。在作品《格尔尼卡》中,最左边部分是一个年轻妈妈和她已经停止呼吸的孩子;在他们旁边是一个战死的士兵,从士兵的尸体上能够看出已经是断臂状态,但是其手里仍然紧紧握着武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剑旁边的一朵小小的鲜花,极具生命力;在这幅画的中央是一头仰天长啸的牛和一头正在呐喊的马,其中牛象征残暴的法西斯,马代表着想极力反抗的人们;图的最右边是一个女人从房顶往下摔落,房子已经被熊熊烈火包围;旁边是另一个妇女拉着自己畸形的腿冲向前方。定格的画面中没有战争中的炸弹和轰炸,却能从中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将人们的无奈、恐惧和人们的嘶吼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能够让当代人感受到当时对战争的恐惧感,同时,对后代人来说,这样的表现内容似乎也让自己身临其境,对战争有了全新的认知和感受。
毕加索将立体主义表现手法与图形等要素相结合,并在创作的过程中加入象征的手法,使画面中的人物和不同描绘对象进行紧密的安排,将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相互组合,最终形成《格尔尼卡》这一幅作品,这幅作品的整个画面给人带来一种绝望的安静,把人们内心的悲伤、呼喊定在这一刻,让观赏者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画面中感受母亲的哭声、身残后仍然向前冲的决心、无情的战火在不断蔓延和已经战死的荣光,在散乱的画面中,黑灰色给人带来的压抑和寂静,让整个作品显得更加悲壮和沉重。毕加索用艺术的手法将自己内心的不满和愤怒全部体现在自己的作品《格尔尼卡》中,将自己内心的悲伤和恐惧准确地传达给观赏作品的人,在表达自己感情的同时,也在强烈地谴责德国法西斯主义的残暴,表达出毕加索对和平正义的追求和对无辜老百姓的同情和怜悯之情。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在表现内容方面,具有十分复杂和散乱的特点,不同的描绘对象都有自身的象征意义,将各种战争后的表现融合在一起更加整体全面地体现出战争带来的灾难和伤害,让整个作品的悲剧性体现得更加直接和更加明显。
3 《格尔尼卡》的视觉效果对悲剧性色彩的影响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是现代艺术领域十分优秀的油画作品,具有油画的明显特征,在艺术创作方面也实现了新的突破,对油画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看,油画在一定程度上属于视觉艺术,《格尔尼卡》具有所有优秀油画具备的特征,毕加索创作过程中色彩、线条、质感以及明暗的控制方面,都进行了仔细地调整和研究,最终以最佳的效果,完美体现在作品的细节当中。
形体主要包括形状和体积,毕加索在创作《格尔尼卡》时,形体的表现上具有突出的特征。在作品中,有一个腿畸形的妇女,拖着自己的腿在往油画的中间冲,这个描绘对象给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给人一种悲悯又愤懑的感觉,油画中的这个妇女给人带来感动和鼓励,同时也更增强人们对战争的痛恨。在这一部分的形体上,可以看出作者毕加索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对战争中伤员的认知,在畸形腿的描绘部分,作者充分展现对空间形态的观察能力,让那条腿在视觉上更具有表现力,这也体现出毕加索作为画家对事物的超强敏感度,能够将一个事物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创作使它更具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线条也是让《格尔尼卡》如此生动的重要原因,线条是毕加索对油画中所有描述对象造型的方法和手段。《格尔尼卡》的线条运用也是十分独特的,在整个画面中出现很多垂直和平行的线条,给整个画面一个混乱的感觉,将立体主义创作的理念坚定地应用到传统的油画里,让作品的整体呈现出一个空间的错觉,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吸引,这些线条不仅是描绘对象的轮廓,也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想要表达情感和感受的媒介,垂直的线条给人一种庄严、悲壮的感觉,而平行的线条却是给人一种沉静、安静的感觉,两种线条相互交叉,更具体地体现了《格尔尼卡》的整体悲壮、绝望的平静感觉。
毕加索在色彩的使用上也是匠心独运,采用黑、白、灰三种颜色为主要色彩,色彩的运用能够使作品中的描绘人物在形态表现上更加形象与生动,让人们更加具有视觉的享受,能够产生更大的想象空间。以黑灰暗色系为基调,使《格尔尼卡》的本身更具有沉重和哀伤的氛围。从作者选用色彩的心理来分析,毕加索对德国法西斯主义的侵略是十分痛恨的,在整个创作的过程中都处于悲痛和哀伤的气氛中,所以,色彩的选用也是对油画表达的情感和作者传递的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格尔尼卡》的创作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创作手法结合在一起,让这幅作品在视觉上更有说服力和吸引力。在形态、线条和色彩的运用上都给人们一种悲痛、压抑的感觉,所以,在视觉效果的表达方面,也让《格尔尼卡》的整体悲剧性色彩更加明显和突出。
三 结语
畢加索的《格尔尼卡》是现代油画的代表性作品,对世界文化传播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幅作品不仅体现了毕加索对和平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也代表世界人民对法西斯主义和战争的痛恨。在作品中体现的悲剧性色彩会是带给所有观赏者最大的感受。在《格尔尼卡》作品中,毕加索主要在构图方式以及色彩使用方式上面有所变化,通过其绘画作品中细微的描写,更加关注到作品中的悲悯、愤怒、批判和普世关怀的情怀,使得《格尔尼卡》的悲剧性色彩更为突出。
参考文献:
[1] 翟海月:《毕加索的艺术价值与投资回报》,《理财:市场版》,2014年第1期。
[2] 李珂:《哭泣的〈格尔尼卡〉——初探格尔尼卡形式意蕴美》,《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3] 傅正:《毕加索名画〈格尔尼卡〉分析》,《北方文学》,2012年第6期。
[4] 申茹:《解析毕加索名作〈格尔尼卡〉的艺术形式》,《大众文艺》,2012年第2期。
[5] 赵柏松:《〈格尔尼卡〉赏析》,《商业文化》,2009年第3期。
(孙磊,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