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鲜活的瓶瓶罐罐”
2015-05-30阮晶
摘要 乔治·莫兰迪被誉为20世纪最具东方美学精神的僧侣画家,他穷极一生都沉浸在自己的静物世界里,用瓶瓶罐罐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与寄托。从现代主义和立体主义中吸取养分,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绘画语言体现出一种超脱、永恒的构成之美。莫兰迪用古拙的线条、简洁的形态、凝炼的色彩,表达出一种淡泊名利、谦恭含蓄的人生态度,让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宁静、平和、温暖、亲切。
关键词:乔治·莫兰迪 瓶瓶罐罐 构成 美
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1890-1964)出生在意大利北部的波洛尼亚,是家中的长子,莫兰迪一生都与三个未婚的妹妹住在一起,由她们轮流照顾他的起居生活,没有家庭琐事的牵绊,一心一意潜心绘画事业,有一份稳定的教师工作,使得他的生活平淡而闲适。莫兰迪性格内向含蓄,有些拘谨,为人正统,谨守教规,平日里沉默寡言,但观察敏锐心思细腻,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莫兰迪的绘画主角永远都是他日常生活中的花瓶、杯子、咖啡壶等,这些看似毫无生命的物品在莫兰迪的眼中却个性鲜活,爱不释手。它们高矮胖瘦各不相同,性格迥异,互诉衷肠,在一幅幅作品中演绎着不同的人生和情感经历。這也是莫兰迪的作品之所以历久弥新仍然能让人感动的地方。
很多评论家评价他“既是一个激进的现代主义者,又是一个传统艺术价值的继承者”。莫兰迪的作品既保留了文艺复兴时期传统绘画的特点,又具有现代主义的构成感。正如凯瑞·维金(Karen Wilkin)在专文中所说:“他的作品是矛盾的集合体:既是坦率的,又是精妙的;既是直觉的,又是理性的。”莫兰迪不厌其烦地摆弄这些瓶瓶罐罐长达45年之久,这种执着的精神无人能及。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研究,对作品中的构图、空间、形态和色彩反复地推敲、提炼、升华。在莫兰迪的作品中体现了强烈的平面性,通过深度的压缩空间使得物品与空间有着结实的厚度感。用简洁抽象的几何形来概括对象,用高雅细腻的主观色彩来表达情感。在莫兰迪的艺术世界里体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构成之美。
一 单纯质朴的构思
莫兰迪单纯的生活经历和规律的生活状态,使得他的艺术触觉更加细腻敏锐,从平淡中制造奇迹。通过这些不起眼的瓶瓶罐罐来演绎丰富的艺术人生,充满着形而上的趣味。虽然他感情空白,经历甚少,但他对于生活却观察入微,借由这些极其普通的物品来抒发内心丰富的情感。他赋予这些静物新的生命,使它们具有鲜活的个性:有的外向活泼;有的内敛含蓄;有的感性冲动;有的沉稳冷静,它们时而并肩漫步,时而相互依偎,时而促膝长谈,时而喋喋不休。莫兰迪在这些熟悉的静物中体验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尝试着不同的情感,这些是他在现实生活中羞于表达的一面,但在艺术的世界里他可以尽情地去感受。不难看出,莫兰迪的作品中有着自己的影子,他是个念旧的人,喜欢熟悉的事物,在不断的重复中发现新的惊喜,就像他的为人一样,总是谦虚谨慎,低调内敛,默默地坚持走自己的路,仿佛有着强大的信念指引着他前进的方向。金钱、名利、地位,对莫兰迪来说毫无意义,只有在自己潜心创作的世界里才能找到自我的价值和乐趣。成名之后的他常被人称为大师,可他却老是谦逊地说自己只是一个专注于画静物的画家。正是这种单纯而执着的信念,才使得莫兰迪的作品有着难得的纯粹和浓厚的积淀,在看似简洁的画面中蕴藏着一股强大的生命力,在不断地涌动和生长。曾经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委托莫兰迪为自己画一幅作品,并以价值不菲的古董小提琴为题材,他虽然答应了音乐家的委托帮他创作,但坚持不用那个古董小提琴,而是专门去跳蚤市场淘来一个小喇叭为素材进行创作。莫兰迪对于自己的作品有着执拗的坚持和自信,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就算是再不起眼的物品,在莫兰迪的笔下也能够体现出一股朴实而高雅、清新而脱俗的气质。莫兰迪的作品将自身单纯的情感、谦和的态度、淡泊名利的价值观人生观完美地呈现了出来,达到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超然于尘世之上。
二 安定和谐的构图
空间布局是莫兰迪在绘画艺术中潜心钻研的方向,他的作品在平面化的基础上保留三维空间的无限深远,力图将三维空间不断压缩成平面的二维空间,但还保留物体的厚度感,让空间和物象呈现出真实的一面。莫兰迪崇尚传统绘画但同时也受到20世纪西方艺术流派的一些影响,尤其是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塞尚,莫兰迪从他的艺术风格中吸取了一些精髓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使自己的画风既保留传统架上绘画的艺术形态,又呈现出现代艺术的平面性和构成感。
莫兰迪眼中的御用主角瓶瓶罐罐们就像是一个教会的合唱团,他们总是大大小小、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地排列在画面中心。莫兰迪总是严谨地对待心爱之物,让它们安定和谐地聚集在一起,使得“舞台的背景”显得尤为空旷和深远。也许这正是他所追求的一种艺术氛围和境界。莫兰迪的作品构图往往呈现出一种简洁空灵的状态,就像中国的写意画,大面积的留白给人以遐想的空间。画面中的主体物集中突出,摈弃不必要的装饰和细节,重点表现物象本身的形态,通过狭长的投影来延展三维的空间,体现出二维平面和三维空间的矛盾性,让人回味无穷。众所周知,莫兰迪的作品以静美著称,而画面的静主要来自于构图,他钟爱对称式的构图形式,主体物品的水平排列、垂直伫立,由左及右井然有序,追求一种视觉上的平衡美,流露出创作者墨守成规的个性和理性的思维模式。每个物品的位置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一点与塞尚的苹果一样缺一不可,曾一分则太多,减一分则太少,尺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三 平面抽象的构形
莫兰迪倾注了毕生的精力来打造这些瓶罐杯盘,将它们视为爱人朋友,投入大量的情感,从真实的摹写到抽象的表达,越来越超越物象本身,更加追求一种精神的升华。莫兰迪大刀阔斧地砍掉了对象多余的装饰和细节,用极简的几何图形来还原物品本来的面貌,将它们凝炼成基本的构成图形,如稳定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用近乎平面的方式来诠释他眼中的这些静物,体现了理性的审美追求。但莫兰迪并不像蒙德里安那样力求绝对的抽象,而是用独特的视角来表现平面化的形态。莫兰迪经常以平视的角度来观察对象,由此尽可能少地看到物体的其他面,使对象只保留一个外形轮廓,但这并不影响对象的真实感和空间感。
从构成角度来看他的作品,会发现丰富的构成语言,尤其是面的体现。大大小小的块面成为莫兰迪作品的主体,他将喜爱的瓶瓶罐罐分解成若干個块面,有的敦实浑厚,有的纤细灵巧,通过他精妙的处理呈现出简洁而不单调,重复而不反复的艺术效果。莫兰迪有意识地夸大对象的结构比例,让静物富有别样的趣味。从莫兰迪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那一个个的瓶瓶罐罐都有着巨大的身体,纤细的瓶颈和精致的瓶口,朴实但不笨拙,就好像他自己的形象一样,高大的身躯下隐藏着一颗细致敏感的心。当一堆看似简洁的几何形体按照一定的秩序排列,交错重叠、高矮错落,立刻产生一种节奏的美。这种美是有序的和谐美。
如果块面还不足以打动我们,那他笔下稚拙的勾线一定能增添格外的趣味。莫兰迪画面中的线条像一个顽皮的孩童在进行捉迷藏的游戏,一会儿悄悄地探出头来,一会儿又躲到静物背后,若隐若现似有似无,有时歪歪扭扭地做着鬼脸,无不流露出孩子般的天真与稚气。他的作品初看大气、稳重,但细细品味之后会发现里面隐藏着一丝纯真与浪漫。由此可见,莫兰迪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恋爱结婚但他把所有的爱和情调都赋予了这些瓶瓶罐罐。这些静物虽然没有生命但在莫兰迪的笔下却孕育着生命的力量,当这些朴实稳定的块面在稚趣横生的勾线衬托下立马显得生动了起来,尤其是有意而为之的扭动图形处理和波纹的线条,激发了这些静物潜在的生命力,仿佛有种破土而出的动势。
四 含蓄柔和的构色
莫兰迪的绘画作品中最打动人的部分当属那含而不露、神秘高雅、清新脱俗的色彩了。塞尚曾说过一个人在没有画出灰色之前他永远都不可能成为画家,由此可见灰色的重要性。也曾有人说灰色是所有画家的敌人。但莫兰迪却将灰色用到了极致,充分展现了灰色的艺术魅力。在莫兰迪的作品中基本上看不到鲜亮的纯色,而是感觉笼罩了一层薄纱灰蒙蒙的,像雾里看花一样有种捉摸不透的神秘感。莫兰迪喜用灰暗的中间色调,暖灰或冷灰,如粉橘、米白、土黄、赭石、褐色、灰蓝、灰绿等。这些色彩单看都是灰头土脸毫无生气,但经过他的巧妙对比、精心摆弄调和之后显得熠熠生辉,有的地方轻薄透底,有的地方层层堆积,画面不闷、不脏,反而温润雅致、沉稳浑朴,别有一番韵味。莫兰迪的这些瓶瓶罐罐都是有些年头的老朋友了,本身色彩都朴实无华,有的甚至已经斑驳了。而正是这样有些历史的味道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巧妙地综合了对象的固有色、环境色和光影的变化,谱写了一首灰色的乐章。莫兰迪的作品色相变化并不多,画面显得统一协调,但色阶的变化却十分微妙含蓄细腻动人,可以说真正做到了在统一中寻求变化,在变化中达到统一,画面浑然天成,充分体现了一种宁静和谐的美。在光与影的处理手法上也别具一格,他主观化了光线的来源,常常用到侧面光和正面光。用漫反射来弱化光与影的对比,使画面看起来更加柔和。看他的色彩能让人心灵平静,有种温婉、平和、亲切的感动,仿佛在将一个动人的故事娓娓道来,需要观者仔细地聆听。由此也显示出了莫兰迪温文尔雅的个人修养和恬淡超逸的精神追求。如果说莫兰迪笔下的线条像一个调皮的孩童,静物的形体块面像一位沉稳的大叔,而这独有的色彩则像一位含情脉脉的淑女,神秘高贵令人向往。
五 结语
莫兰迪的作品可以说是形与色的完美统一,看似单调刻板但精巧细致却隐含其中。极简的静物形态看起来大气稳重、淳朴无华,富于变化的线条和长短不一的笔触相得益彰,使了无生趣的静物立刻鲜活生动起来,默默地激发了内在的生命力,含蓄柔和的色彩让人领略了一种远离喧嚣超脱世俗的静穆之美。巴尔蒂斯曾这样评价:“莫兰迪无疑是最接近中国绘画的欧洲画家了,他把笔墨俭省到极点。他的绘画别有洞天,在观念上和中国艺术是高度一致的。”莫兰迪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总是将那些被人遗忘微不足道的瓶瓶罐罐作为题材,以小见大,在平凡中探索整个宇宙。莫兰迪就像是一位西洋八大山人,从不争名夺利也不随波逐流,保持一贯低调超脱的作风,他更愿意沉静在自己的艺术天地里冥思,远离凡尘世俗,过着隐士般的生活。莫兰迪不仅是用手在作画,更是用心在诉说,所以他的作品能跟观者进行心灵上的互动,引起强烈的共鸣。每次欣赏他的作品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和灵魂的洗礼,让人敬畏感叹。
参考文献:
[1] 何政广:《世界名画家全集——莫兰迪》,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 高翔:《空间的静观——乔尔乔·莫兰迪绘画研究》,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
[3] 高翔:《平面性和几何造型——莫兰迪绘画的形式特征之一》,《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4] 於玲玲:《寻找真实中的差异莫兰迪静物画题材研究》,南京艺术学院硕士论文,2007年。
[5] 刘华:《莫兰迪绘画与中国艺术精神》,《美术教育研究》,2013年第11期。
[6] 高翔:《莫兰迪生平与性格》,《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阮晶,武汉工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