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求真

2015-05-30张敏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笔者历史探究

张敏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58-01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说:“疑问是创造之父。”古今中外学者的经验之谈都说明了一个问题:“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而历史学科涉及的问题悬念多,范围大,正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解疑、释疑。可见,“疑”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那么,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怎么面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质疑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点滴的教学经验。

一、知己知彼,了解并解决学生的疑惑和质疑

现在的初中生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好奇好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很大潜力。而由于历史学科需要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渠道特别广,因此,只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就会被书本表象迷惑而不得其解。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不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会产生更多的疑惑。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

作为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恰恰说明了学生在认真读书,认真思考,这正是教师所希望的。如教授中国现代史《三大改造》时,有一个小组提出疑惑:“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不是在新中国成立时吗?”从这个问题中,笔者意识到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不清楚。为了更好的解释这问题,笔者顺势提问了三个小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什么?新中国成立时是不是都完成了?1950年土地改革的最主要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在回答完这些问题时,答案呼之欲出了。接着笔者问道:社会主义社会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同学们想一想新中国成立时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否已经占主导了,如果有的话,还有后边的土改和三大改造吗?学生思考后,笔者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归纳。这样,学生对这个问题基本上就理解了。

二、鼓励学生提出疑惑,相信学生自主解决

笔者常和自己的学生说:“提出一个问题要比回答出一个问题好得多。”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每当学生提出问题,或进行质疑时,笔者也许可能一下子回答不上来,但会在第一时间表扬学生的这个举动。同时,笔者会把问题再抛给其他同学:“谁来当一回小老师?”、“试试看,你能行!”、“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咱们这么多‘小皮匠一定能有好办法。”……这样,鼓励生教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如:在讲《外交事业的发展》时,有的同学提出:“为什么叫‘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确定呢?”其实这个问题有点难度,因为初二的学生还没学世界史,对联合国的历史并不是很清楚。但笔者想,如今学生的知识面都很广,班里也不乏喜欢历史的同学,相信学生的能力吧!果然,当把问题出示给学生时,真的有一名学生举手答道:“老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联合国就已经建立了,那时中华民国就是常任理事国之一了,现在新中国替代它,当然就是恢复了。”“精彩!”笔者脱口而出。

这种自主性学习是相对于“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和“他主性学习”的,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而不是由学生自己在自由学习,那只能是自学而不是自主。笔者在教学中相信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既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又给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三、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在让学生质疑的同时,如何处理好教师的讲述与学生合作探究之间的关系呢?笔者是这样理解的:师生关系是导演与演员的关系,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室就是一个舞台,课本就是剧本,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剧本是本,但演员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与导演做良好的沟通,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内的合作探究,改變了过去教师“一言堂”的做法。但是,是不是教师说的越少越好呢?笔者并不认同。因为在一堂课中,教师的指导正如一部电影中的导演一样,是起关键作用的。

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导课方式,导课新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习效果一定很好。教师在课堂上的设计的问题也比较关键,要有针对性,富有启发性,措辞精确,选择适当的发文时机,语速适中,抑扬顿挫,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当然,在学生合作探究、全班交流后,教师应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予以分析、评价和必要的引导、总结。如笔者在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时,笔者首先出示了一段视频,展示了国民党白色恐怖下共产党遭到迫害的场景。同学们义愤填膺之时,我顺势一问,面对国民党的血腥镇压,共产党是忍受还是反抗?这一问激发了学生在小组内的热烈讨论,同时学生开始翻阅资料合作探究。当全班交流后,笔者进行了简要评价,紧接一问:“要想了解这一史实,我们一起学习本节课。”这样,以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了教材的学习。

“疑问是事实之母”,既学,肯定有惑;有惑,必然会问;或自主解决,或合作探究,直到得到满意答案。可以说,质疑求真,才是“思之始,学之端”,我们的历史课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猜你喜欢

笔者历史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