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卫·科波菲尔》中深邃的人道主义思想

2015-05-30程红霞

作家·下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狄更斯查尔斯人道主义

摘要 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往往是众多人物缩影的集合,不但能够充分展现出当时社会的整体状态,而且还能刻画出当时民众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观念。查尔斯·狄更斯的代表作《大卫·科波菲尔》是以其自身人生经历为主线,通过描述其周围的生存环境和不同阶层群众的感情申诉,并将目光聚焦在广大底层劳动者的困苦生活中,表达了对陷入困境人们的同情。作者通过塑造正反两方面的角色形象,均从善与爱的角度进行角色定位和情节布局。在整个作品中,人道主义成为延续善良本性、感化邪恶的精神航标,指引作者及其读者用宽容慈爱的心对待生活。

关键词:查尔斯·狄更斯 《大卫·科波菲尔》 人道主义 思想解析

无论在任何历史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爱护是最闪亮的品质。查尔斯·狄更斯因为处在相对黑暗的社会而饱经世态炎凉的摧残而痛苦不堪,借着自己虚构的世外桃源来进行自我勉励。作者希望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社会中,通过人道主义精神来表现自己对现实社会的美好寄托。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征,人们对其总是充满多多少少的希冀。在如今的和谐社会中,人道主义仍是永久不衰的话题。

一 作者简介

首先,生活环境奠定了狄更斯的思想基础。作者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在他初涉世事的年纪便接受了文化教育,但后来因其父在金钱方面过于挥霍,狄更斯家庭陷入困境。为了生计,狄更斯不得不在伦敦的一家生产鞋油的工厂当起了学徒,在做工期间,受尽富家孩子的欺辱。有一次,在狄更斯做工的时候,那些顽童隔着厂间的玻璃窗朝他扮鬼脸,还一边吃着美味的食物,一边嘲笑他。生活落差和同龄人的讥讽让狄更斯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创伤,他对“恶势力”充满愤怒与不满,与此同时,他开始关注身边同样穷苦的儿童,并对他们产生了深切的同情心。这段艰苦的生活经历也奠定了其作品的感情基调。后来,虽然狄更斯生活境况有所好转,但底层民众仍处于水深火热的生活境况中,残酷的现实一直鞭策着他,因此,成为一名记者,他专著于人道主义精神的弘扬活动。其次,社会文化为狄更斯人道主义的形成提供了社会环境。19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政治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并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体制。随着国家性质的变化,原有道德体系也发生了一系列改变。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在英国盛行,当代作家也都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基督所宣扬的宽容、博爱等思想的宣扬方面,由此可以看出《大卫·科波菲尔》体现的人道主义的社会背景。

二 人道主义概述

人道主义是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提倡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怀人,主张社会人人平等。受当时社会思想风潮的影响,狄更斯将仁爱、宽恕、忍让极力的定义为人道主义的基本精神涵意,将博爱、平等和自由作为生存的宗旨,并把自身的信仰和生活经历与所处的时代精神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有的耿更斯人道主义特征。从作品《大卫·科波菲尔》中可以看出,在世态炎凉的社会中,狄更斯在艰难的人生境遇中学会了坚强面对的人生态度,表现出了其对世间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渴望。人道主义精神是爱与善的集合,小说中处处张扬着仁善和博爱,充分体现了作家对基督教的虔诚,换而言之,狄更斯品性中表现出来的大爱和大善正是基督教教义的魅力之处。英国是基督教的朝圣国,教义中阐释的人性是美好的。儿童在基督教中是纯洁的化身,他们的世界里理应充满快乐和平等,没有饥饿和悲伤,在充满阳光和雨露的世界里自由自在的成长。而狄更斯在幼小的年龄却要为养家而努力工作,同时了解到还有更多的儿童用与自己的方式存活。在现实的残酷和基督教人性弘扬的双重作用下,狄更斯作品中表现儿童形象既是对残酷生活的揭示,也是人道主义的体现。

三 《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人道主义解析

1 作品中的仁爱思想解读

在狄更斯的多数作品中都将“仁爱”作为主人公的特质,当主人公生活在充满磨难的生活中时,仁爱的力量就会化作其精神上的财富,使主人公保持昂扬向上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并最终找到幸福。《大卫·科波菲尔》刻画了多个拥有仁爱思想的人物,深刻地阐述出了人道主义精神的伟大作用力。小说主人翁大卫是一个典型的人道主义代表,为读者展现出了一个仁爱的化身,即使大卫在幼童时期尝遍人间冷暖,而在其长大后仍然保留一颗善良的心,他的宽大仁爱之心也最终为他赢得了幸福的生活。另外,古怪正直的贝西姨婆、美丽贤淑的艾妮斯以及忠厚豁达高尚勇敢的汉姆等都是仁爱的化身。

大卫与作者的人生经历相似,小的时候生活无忧,后来家庭发生变故,不得不以做工维持生计。尽管生长环境恶劣,但他并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敢于从痛苦的生活中寻找美好和希望。母亲再婚时,大卫被送到仆人的亲戚家,在那里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当他受尽继父虐待时,并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而是毅然选择逃走,并在远方的姨婆家寻找到新的发展出路。贝西姨婆是大卫父亲的姨妈,她在大卫长途跋涉后,毫不犹豫地收留了大卫,并让他接受好的教育,不斷地给他鼓励并锻炼他。在贝西姨婆的关爱下,大卫最终被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作者在作品前期提到对姨婆的深怀不满,但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推进,作者相当客观、冷静地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性情奇特、品德高尚的人物形象。贝西姨婆有着丰厚的家产,也是个高文化、多智慧的妇女,她出于同情心将神经不正常的远亲——迪克留在了自己身边,并原谅了逼得自己走投无路的威克菲尔,另外,她还告诫大卫永远不要对任何人、任何事残忍,要用宽容的胸怀包容事物万象。艾妮斯则善良大方、思想脱俗,被大卫的仁爱所感动,并与其组成了一名幸福美满的家庭。艾妮斯是大卫的同学、朋友,在大卫妻子朵拉却离世后,大卫非常难过,并选择一项长途旅行,在此期间,艾妮斯和他保持通信,并一直关心他的工作、生活,充分表现出了艾妮斯的智慧和善解人意。结束旅行之后,大卫和艾妮斯结婚了。婚后,艾妮斯更是以大方贤惠的品格感动着丈夫,成为一名完美女性的化身。汉姆则是一位勇敢、善良、忠厚的青年,他虽然没有受过文化教育,却怀有一颗诚朴的心。他总是热情款待大卫,像骑士一样疼爱和保护着小艾米莉,在斯蒂福思拐走他的未婚妻时,他仍像男子汉一样干活,并在得知纨绔子弟斯蒂福思即将死于海难时,仍奋不顾身救人,最终溺水而死。汉姆虽然为人木讷、貌不出众,但他的高大形象却无人能及。

2 作品中爱与善的表述倾向

18、19世纪的欧洲,人道主义精神是一个常见的思想意识,与当时许多的知名作家表露出的道德批判相比,狄更斯却致力于创造一个的坚韧的灵魂,他像是一位传统的英国绅士,将其宽恕、博爱、忍让的胸襟和气度充分展现在作品中。例如,《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人物斯提福兹是资产阶级利己主义者的典型代表。斯提福兹不仅陷害麦尔先生,毁掉切特小姐的生活,拐骗爱弘丽,更是背叛了与大卫之间的友谊。然而,狄更斯对这样一个罪恶深重的坏蛋却并没有持严厉的批判态度,也没有利用斗争的思想去审视和征讨斯提福兹,反而使小说中被伤害、被欺骗的人没有对他的行为采取实质性的反抗,仅是在道德层面上对其进行谴责。由此可知,狄更斯提倡的人道主义精神注重用爱与善进行感化读者,用温情的色彩对待社会上的恶人。在狄更斯生活的时代,人道主义是一种较为流行的思想,在知识分子、小资产阶层中,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普遍使用人道主义思想来解决。狄更斯一方面真诚地同情在社会中受到压迫和剥削的底层劳动人民,倡议他们的人格应该受到尊重,希望他们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另一方面,对于社会上出现的贪暴、冷酷或者虚伪的社会现象用善与爱来包容,希望不同阶级之间相互融合、谅解。狄更斯力图在安定的社会条件下,将希望寄托于爱人之心,为改善劳动人民的困境寻找出路。纵观狄更斯的作品,小说人物性格与故事情节均表现出阶级间的博爱与调和的思想。

3 作品中外在的人道主义感化

在《大卫·科波菲尔》中,作者偏重人物的外在感化,通过以故事人物的口吻,表达出自己对人道主义精神的感悟和启发,从而促使更多的人主动了解、接受这种思想。狄更斯将人道主义精神寄托在周围人物对故事主人中的感化方面,在作品中呈现大量集多重美德于一身的人物,他们有着高贵的品质,神圣的思想和高尚的觉悟,像天使一般,拥有“善”与“爱”的眼睛,不仅能够给予处于困苦中的人们安慰和鼓励,而且可以对卑劣脾性的灵魂给予原谅和感化,促使他们共同为社会的安定、团结以及理想中的美好事物努力。例如,《大衛·科波菲尔》中的米考伯先生,他正是一个对社会无所求,而将满心的热血投入到生活中的人物形象。米考伯面对贫穷的生活始终保持着诚恳、向上、热情、乐观的心态,在他看来,人在生活中并不存在承受困苦的必要,用无私的心去帮助和感染周围的人,不对财富和地位抱有过多期许,总是用正面能量感染更多的人。主人公大卫受到其深刻的影响,反作用于身边的人身上。例如,在米考伯一家遇到危难的时期,大卫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其度过艰苦的岁月,同时,大卫又将这种精神进行传递,使身边的人受到感化。受大卫的影响,周围的人也都开始用宽容的胸怀接纳和包容邪恶的一面,人与人之间建立了至真、至纯的情感。又如,安妮斯这位犹如圣母一样完美的女性,集美貌、美德于一身,更是经受住了金钱、地位和时间的考验,用纯洁而真挚的爱情打动大卫,并和他结为夫妻,用真实的美好回报善良友爱的主人公。作者令这些拥有美德的群体,以他们最美好、最质朴的灵魂,诠释着人道主义,通过外在感化,使那些遭受伤害或者走入歧途的人心存善念,用自身感受到的温暖和爱心来唤醒自己的良知,进而去启迪、影响更多的人。

四 结语

《大卫·科波菲尔》中对人道主义充满了赞扬和向往,在物欲纵流的当今社会,作者以其独特的描述立场,使他在当时的文学创作领域脱颖而出,从而形成了他别具一格的创作风格。狄更斯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向困难发起挑战,坚持自己的人生哲学,为改变人们的道德观,而闪烁着文学从业者的高层次人生追求。

参考文献:

[1] 韩彦枝:《“瞧这一家子”——从〈大卫·科波菲尔〉中佩格蒂一家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飞天》,2009年第16期。

[2] 刘渭锋、王薇:《古怪性情与人性真谛一〈大卫·科波菲尔〉中贝西姨婆的人物分析》,《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3] 严幸智:《感性改良主义者狄更斯》,《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4] 于丽锦:《从〈大卫·科波菲尔〉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S2期。

[5] 吴晓凤:《浅谈狄更斯小说中的人道主义精神的表现》,《文学教育》(中),2014年第8期。

[6] 冯涛:《狄更斯小说闪现的人道主义精神》,《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7] 邱细平、朱祥:《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演义与双重性》,《求索》,2011年第12期。

[8] 胡磊:《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小圣母”“、悔过者”“、恶人”的形象解读》,《名作欣赏》,2012年第9期。

(程红霞,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狄更斯查尔斯人道主义
I ’m a Dog Lover
Tricks or Treats
论狄更斯小说的广告叙事
My New Teacher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跟踪导练(一)5
极度生存状态下的人道主义
狄更斯钓鱼
狄更斯、透纳与大海
《双城记》人道主义中的善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