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内部审计定义的发展分析内部审计功能的变化

2015-05-30郭潇纯

中国市场 2015年33期
关键词:客观性审计师独立性

郭潇纯

[摘要]内部审计准则从1947年开始总共进行了7次改革,内部审计定义的完善也代表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完善,内部审计定义的发展和内部审计职能的完善是相辅相成、相互借鉴的。文章主要由内部审计的定义发展来分析内部审计职能的演变。

[关键词]内部审计定义;审计职能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3209

1从独立性到独立性和客观性

由1947年、1957年、1971年、1978年、1990年、1993年“独立评价活动”到2001年“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活动”,从内部审计定义的这项转变即从独立性到独立性和客观性体现出:内部审计师很难保持独立性,这使审计职能很难进行发展,因为内部审计师的独立性对审计结果进行无偏估计的根源,难以保持独立性的原因包括:①由于审计事务所数量的过快增长,而审计业务有时并不会存在这么多,导致出现“僧多粥少”的情形,许多事务所就会低价进行恶性竞争,审计师在过低的审计费用情况下,为了节约成本就会少实施审计程序和减少审计证据的抽样,最终会严重损害其独立性;②审计师的个人素质不高,例如为了谋求个人利益而中饱私囊;③如果事务所和一家企业进行长期合作,随着时间经过,难免会有人情世故的产生,这样审计师也会丧失独立性。以上只是难以保持独立性的几点原因,所以IIA在2001年提出要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是非常必要的,客观性是指内审人员对有关事件的判断、调查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总而言之,内部审计定义从独立性到独立性和客观性为内部审计职能的发展做出了良好的铺垫。

2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变

(1)内部审计最初始的功能为1947年、1957年、1971年、1978年、1990年、1993年的评价职能即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的真实性、效益性和合法性进行评价到2001年内部审计的确认和咨询活动,确认活动是审计师在对证据进行客观评价后,对如绩效、财务、合规性等的审查,并且确认活动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风险导向模式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深入审计;而咨询活动是指在审计师不承担管理层职责的前提下,为增加企业价值并改进组织的智力、风险管理及控制过程提供建议和服务。总的来说,确认和咨询活动都应该为组织的质量保证活动,确认活动是审计执行的基础,咨询活动是审计活动的补充,两类活动都在帮助企业增加价值。

(2)内部审计定义从审查、检查、评价到2001年的“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定义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的产物,该种内部审计的意义表现在:①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改变内部审计对企业运营来说只是一种不必要的存在的看法。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旨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③提高工作效益,因为增值型内部审计需要考虑的内容不仅包括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构建和执行,公司治理结构,还要考虑企业面临的各种外部风险,所以实施增值型内部审计不仅需要注册会计师缜密的思维,更需要公司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方方面面的配合。

增值型内部审计可以细分为三个部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①风险管理有助于使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降低,其过程中要进行风险识别、风险控制、风险规避、风险转移各种手段来进行管理,其中管理的外部风险也是多种多样的,像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战略风险和信誉风险等。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可以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安全保障,所以说增值型内部审计评价企业的风险管理部分可以不断改进其风险体系,有助于使企业及早规避风险。②公司治理是一家企业进行安全成长和有序发展的基本保障,公司治理结构也是企业有序发展的命脉,而增值型内部审计要评价公司治理的最主要部分包括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股东大会、注重人员管理和内部结构的董事会、对企业日常活动进行管理和运作的管理层和对股东大会、董事会进行监督的监事会等这些环环相扣的组织架构才能保护中小股东、债权人的权益和员工的基本利益,最主要的还有公司的基本运营。③内部控制是增值型内部审计评价的关键要素,而内部控制的建立主要是以COSO的五大要素为基础,首先控制环境即组织人员的诚信度和胜任能力等,接着就是其核心的三个要素:风险评估,确认和分析经营过程中的相关风险;控制活动,帮助执行管理指令的政策和程序;信息系统的沟通与交流可以保证企业运营中的有效沟通,最后就是对环境的监控,即主要用于对整体COSO执行的评价,也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增值型内部审计主要评价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执行情况。整个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三大方面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增值型内部审计是风险导向审计的代表模式,它打破了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的局限性,结合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实现了有的放矢进行审计的目标。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基本框架

(3)内部审计的老定义是帮助机构成员有效履行责任,而从2001年内部审计定义帮助机构实现其目标。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首先就要跳出内控,参照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把关注的焦点从微观层次转向宏观层次。内部审计不仅仅要看日常经营的具体情况,更要时时刻刻关注企业战略目标,这样才不容易受到蒙蔽和欺骗,同时帮助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不断地增加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兵,刘力云,张立民中国内部审计近30年发展:历程回顾与启示[J].会计研究,2013(10).

[2]杨俊峰,霍芳艳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分析[J].研究与探索,2014(10):29-32

[3]唐兆珍,高磊IIA内部审计定义演进对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启示[J].财会通讯,2012:41-43.

[4]李琴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企业内部审计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4(3):82-83.

[5]李岩玉关于深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职能的探讨[J].财会月刊,2011(1):81-83.

猜你喜欢

客观性审计师独立性
审计师驻村“治未病”桐庐“纪审联动”延伸至村 打通“最后一米”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审计师轮换类别与审计结果
——基于“关系”的视角
宪法解释与实践客观性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效策略
客观性与解释
浅论我国非审计服务及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实现“历史解释”多样性与客观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