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科研管理水平的思考

2015-05-30蒲远波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科研高职高专管理

【摘要】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序列中,科研水平较低、科研工作相对落后的现状普遍存在。本文针对这一现状,结合研究者在高等职业院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实践,提出高等职业院校科研工作管理思路:坚持教研与应用相结合、服务教学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努力创设技术转化、应用环境和搭建平台,通过制度建设和服务调动教师科研工作积极性,发挥科研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高职高专 科研 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07-03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长期以来高等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创新、技术开发等教学科研方面的状况却不容乐观。在学术研究方面,目前综合性大学、全国重点大学以及高等教育学科博士点依然占主导地位,高等职业院校无论是在科学研究论文、著作的发表,还是在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等方面都与我国千余所的高等职业院校拥有量不相匹配。①因此,反思高等职业院校在科研管理、激励创新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科研创新迫在眉睫。

一、高等职业院校科研管理主要问题分析

(一)对高等职业院校科研工作的理解、定位不准确

无论是在学校管理层中,还是普通教师群体中,“高职院校办学层次低,学术水平差,科研只是用来评职称”的观点有着很大的市场。高等职业院校科研工作薄弱,从表面上来看是由于高职院校囿于生源、师资、基础设施等条件的局限,将学生管理、常规教学、实验实训等工作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心所致,其实质则是高职院校对科研的定位不准确、对于高职院校科研的理解有偏差。

高等职业院校做科研主要做什么?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是否也应该是向研究所、高水平综合性大学那样做大量基础性、理论性的“纯学术”研究?答案是否定的。高等职业院校首先要有科研理念上的转变,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不是去做“纯学术”研究,而是在“密切产学研合作,服务区域发展,服务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上做文章,在“产教融合、特色办学,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上找到突破口。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科研过程不应该是“做调研、写文章、编教材”,而是通过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为国家进行技术技能的积累与创新,科研的成果应该是大量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等。

(二)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科研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布局不合理,专业设置不能及时跟进国家产业发展动态进行调整,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应用技术研究项目欠缺,与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专业建设重点不协调。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在科研管理中,缺乏对结合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科研管理制度的研究,没有对本校科研工作的长远规划,科研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目标、重点不明确。主要表现在:重课题申报,轻应用研究,项目结题评估制度不健全,结题数量多、科研产出少、科研成果水平低。

(三)对教师科研工作的支持、服务不够

由于许多高职院校将招生作为学校创收的主要途径,导致出现盲目招生,超额招生的现象大量出现。许多学校每年的招生数量远远超出学校现有师资力量、基础设施的承载额度,部分院校师生比高达1:30以上,教师教学工作量繁重,跨专业、多课程教学使得教师很难有精力进行科研和知识更新。此外,很多高等职业院校由中等职业学校合并、重组、升格而来,步入高校序列的时间不久,这些院校科研力量薄弱,缺乏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没有形成稳定的研究领域与方向,学术氛围较差,科研意识缺乏。因此,高等职业院校亟需加强对教师科研工作的支持与服务,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行业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通过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促进学校教师的成长,促进科研水平的提升。

(四)高等职业院校科研投入严重不足

科研工作是一项人力、技术、设施设备上均需要大量投入的工作,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技术创新、科学研究所需实验环境均需要大量的科研经费投入。相对普通高等教育院校而言,高等职业院校科研经费主要来源于校内科研经费。由于长期以来国家对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视与投入严重不足,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更是无暇顾及,高职院校从校外获得科研经费非常有限。高职院校很难通过与普通高等学校的竞争向政府主管部门申请较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及较多经费支持,并且现阶段通过实行校企联合、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与技術转让获得科研经费的难度更大,高等职业院校较高层次的科研立项少、科研成果少、科研成果的转化较弱的现象持续存在。高等职业院校科研投入与日益扩大的办学规模、市场需求相比显得尤为紧迫,高职院校教学科研环境、经费投入无法满足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实现以研促教、产教融合的需求,使高职院校在促进国家产业升级、推动产业结构改革等方面的作用发挥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对提升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水平的思考

(一)科研工作是高等职业院校内在发展的动力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职业学校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增强专业适应性,努力办出特色”。这就要求学校具有较高的“动态调整能力”,在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个方面加大整合力度,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建设专业化程度较高和转型适应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密切与地方经济社会服务事业的联系,更好地发挥高师院校的引领与服务职能。职业课程与教材改革要求开发和编写能够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与教材,不仅需要教师对行业企业有全新的深层次认识,更要密切与企业产业前沿的联系,能够把握行业对专业教育的前瞻性要求。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加强教师的科研创新工作,不仅是密切产业、技术发展前沿动态的基本途径,更是培养培训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唯有如此,我国高职职业教育才能够更加贴近产业升级的需求,并逐步能够在行业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

(二)坚持教研和应用两大方向,服务于学校教学和地方经济发展

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相互促进与协调发展构建了高等职业院校的育人环境,其根本目的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教学与生产、科技工作以及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高等职业院校的科研工作不同于本科院校,在科研定位上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校制宜”。研究者认为,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应本着“干什么,研究什么”、“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坚持教研和应用两大方向,服务于教学和地方经济发展。具体定位在:面向教学、面向地方产业发展第一线,强化实践意识,重视对中微型企业进行技术应用支持和产品、工艺创新的课题研究,突出技术的实用性,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用型研究特色,通过大力开展科研工作提升师资水平,促进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1.研究源于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坚持为教学改革服务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近年来办学规模急速扩大的发展实践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凸现出诸多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如生源结构的多样性、学生入学水平的差异性、理实一体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职业特色教材建设、“适应性”特色专业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这些来源于高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只有立足学校实际,变革办学理念,创新教学思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研究解决。高职院校在转型发展中,首先要通过建立学习型教师组织,进一步认清、吃透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和办学规律,对高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内容革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手法转变等形成正确的认识,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建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思想观念。

在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基础上,高等职业院校将教学科研工作的突破口应重点放在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实践探索上,特别是新经济形势下适用社会服务需求、经济结构调整需求的现代化职业特色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方面,寻求突破传统高等教育的学科型、知识型教学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以培养高级技术工人和技师人才为主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职高专教育模式。同时,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要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始终坚持“科研为教学服务,教学必须坚持科研”的原则,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推动科研与教学、产业与教学的大融合,通过科研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2.以产学研结合为切入点,量力而行,坚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高职教育必须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而科研活动在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产学结合模式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产学研结合的一个结合点、切入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开展,要定位于学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客观评估和分析学校的科学研究能力,准确把握可参与科研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研发能力等状况,积极稳妥地开展科研工作。例如,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以培养幼教、小教为主,职教幼教并举的师范特色浓厚的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就选择以紧贴小学、学前教育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为服务川北地区小学、幼儿园提供教学科研支持,开展教师培训、教学研讨等为主要研究内容。学校通过建立“学前教育研究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蜀道研究中心”、“川北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孵化平台,开展一些应用课题的研究和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工作, 服务于地方和行业发展,为广元“生态强市、文旅兴市”作贡献。

(三)创设科研环境,搭建科研平台

由于高等职业院校科研实力相对薄弱,因此通过营造学术氛围、创设科研环境、搭建科研平台促进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川北幼专近几年分别采取引进智力、提升自我、创设环境、搭建平台等多种举措强化学校教学科研水平,效果明显。引进智力包括经常性地邀请外校专家、教授来校进行专题学术引导和积极引进高学历、高技能的专业人才。专家教授的言传身教能够使广大教职工充分感受到学术的魅力,并能有效地激发教师的科研兴趣。高学历、高技能的专业人才被引进后,能够较快的改变当前学校的科研力量,通过发挥他们在科研上的学术带头作用,为科研提供智力支持。提升自我主要是针对学校现有师资,通过鼓励他们参加进修培训和攻读高一级的学历学位,为其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创造条件,以促进科研人才脱颖而出。创设环境则主要指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除了加大科研经费、场地和设备的投入,还包括人才、团队的建设,进而为科学研究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

川北幼专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师资队伍趋于整齐、结构也日趨合理,有教授、副教授56人,硕士学位教师82人;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四川省优秀教师1人,市科技拔尖人才3人,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7人。近两年来,教师完成各级各类科研课题20余项,在CN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论著及编写、参编的教材20余部,30余项科研、教研成果获省、市级以上奖励。同时,校内已经建立了条件较为完备的学前教育实训中心,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理工实训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信息技术中心,经济管理与服务训练中心,艺术教育训练中心等七大中心和200多个专门实训室,校外建立了100多个实习实践基地。

(四)建章立制,细化措施,调动广大教师科研积极性

一是要根据学校实际建立完善的科研机构,配备专门的科研管理人员,制定相应的科研管理制度。二是要给教师确定科研任务,鼓励教师申报各类科研课题,尤其是积极申请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科研项目。三是继续充实教师队伍,逐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少课时量,保证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四是建立帮辅制科研体系。一些学者提出的帮辅制科研体系对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科研工作非常实用。帮辅制就是利用现有的科研能力较强的人员,组织专职科研队伍,对科研能力较弱的教师进行帮助和辅助,而且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普遍较差的现实,首要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实现科研能力的提高,下一步就是要辅助他们进行具体的科研任务,最后实现他们在科研团队的帮助下能够独立完成科研任务。此外,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以及年度考核的办法奖励在科研创新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表彰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

科研管理和激励机制是调控和引导科研工作发展的基本工具,高等职业院校需在科研课题申报、项目与经费管理、科研考核、科研成果奖励等方面进行技术支持和财力保障。我校在2012年升专后适时成立了科研处,并构建了一套与本校实际相符的科研体系,如《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科研行为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研工作量化考核办法》和《教学与科研成果奖励标准》等,在制度层面上为我校的科研工作提供了保障,促进了我校的特色专业——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的发展,带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了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科研素质。有了这些科研管理制度,各项科研工作就有章可循。这些符合实际的科研奖励办法和考核办法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我校的科研工作目前呈现出向好的态势。

(五)发挥好科研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较,职业院校的科研管理部门不仅是负责学校的科研规划、计划实施、经费筹集、课题申报、成果评定、信息发布等常规工作,更需要在科研管理中主动出击,需要更加积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即是学校科研管理的“组织者”,也是学校科研创新工作的“孵化器”,一方面,要建立起动态的科研信息资源库,及时组织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能够凸显学校专业技术优势和特色的重点技术研究项目,更要通过利用课题、校地合作项目、校企合作项目,组织、引导、培养学校的学术团队,从而在整体上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科研能力和技术创新水平。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在科研管理工作中,要坚决摒弃只重视项目立项数和经费到位数的做法,将项目研究进程和进展质量纳入考核范围。

综上所述,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高等职业院校的科研工作面临着极大地挑战。这就需要高等职业院校明确方向,准确定位,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细化措施方法,调动教职工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并使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使科研服务于教学,服务于专业特色,服务于办学,服务于社会,从而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注]①2011年,《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对全国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显示,1281所普通高职院校中,发文院校仅186所,发文398篇,分别占院校总数的14.52%和被统计论文的10.18%。

参考文献:

[1]《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2011年全国高等学校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基于14家高等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的发文统计[J].中国高教研究,2012,4:10-15.

[2]刘洁,贾蕾.高职院校该如何搞科研[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37/10826569.html.2010-01-22.

[3]吴宪洲.试论高职院校科研及其特色[J].当代职业教育,2010,8:7-9.

[4]叶向前,弥曼,徐曦.对高职高专类院校科研工作的思考[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27(1):38-40.

[5]李怀珍,王国明,王欣.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科研工作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6):1070-1071.

[6]钟思强,刘晓刚.强化科研管理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67-69.

[7]曹凤.高等职业院校的科研工作及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J].教育与职业.2011,21:32-34.

[8]李蕴,李家军.高等院校科研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27(20):94-95.

[9]张森,张霞.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定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03.

[10]韩冰.高职高专院校提升科研工作水平幾个问题的探讨[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2.

[11]吕俊峰,袁建平,孙小娅.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12.

作者简介:

蒲远波(1967-),男,四川苍溪县人,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副教授。

猜你喜欢

科研高职高专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