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农村初中思品教学有效性
2015-05-30刘扬超
刘扬超
摘 要: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它无论是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塑造还是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纵观如今的初中思品教学,特别是农村初中思品教学,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弊端和不足,如教师常常唯教材至上,忽视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方法传统落后,致使教学过程变得死板枯燥;只注重书本中知识的灌输,忽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种种不利因素,导致农村初中思品课程一直处于低效化和无效化的教学状态。因此,在如今农村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如何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农村初中思品教学有效性就成为广大思品教学高度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教学模式;有效性;探究式;教学情境;农村实际
所谓“教学有效性”,指的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付诸最少的人力、物力和精力,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那么,在有着特殊教学條件的农村社会环境中,我们究竟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思品教学的有效性呢?现结合笔者自身多年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转变教育观念,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
目前农村初中思品课堂上,大多数教师都是照本宣科,将书本上的知识平铺直叙地灌输给学生,把自己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课堂参与者。然而,这种对学生进行机械训练、并要求学生进行死记硬背的传统式教学模式是与初中思品的思想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背道而驰的,且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考试的机器,并不具备当今新课改所要求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我们应当对如今以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转而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感受、体验和参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以此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比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了解经济生活”这部分内容时,在课前,我将班里学生进行了分组,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课本内容或者利用网络技术等方式,对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共同富裕、合理消费、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内容进行查阅和搜集,并将其记录整理。课堂上,各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轮流在课堂上发言,除了对本组所整理的信息资料进行总结性陈述,也可阐述自己对这些制度内容的心得和体会。这样,我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对即将学习的思品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一方面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另一方面在正式学习本课内容时,能够促使学生对本课思品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领悟和感知,为提高初中思品教学有效性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注重心理体验,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我发现,当前农村初中思品课的课堂气氛不是很热烈,甚至显得压抑沉闷、死气沉沉。究其原因,我认为,一方面是由于农村的特殊环境决定了学生的知识面较为狭窄,性格偏安静、内向;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缺乏新意,导致学生逐渐丧失了对思品课学习的能动性和进一步探究知识的热情。所以,若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就得采取具有新意、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教学方式,以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维护公平正义”中“培养正义感”这部分内容时,我就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具体方式为:
在带领学生初步学习了本课的基本内容之后,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初中生李琳在坐公交车上学途中看到一名小偷将手伸向了坐在自己前面的一位老大爷鼓鼓囊囊的口袋中,老大爷对此毫无察觉。那么,李琳这时应该眼睁睁地看着小偷为所欲为,还是勇敢地制止小偷的行为?然后,我要求学生将公交车上这一情景真实、生动地表演出来,并为学生设置了多种角色,如李琳、小偷、老大爷、公交车司机、多名乘客、警察等等。如此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扮演这些角色的学生,也都认真地参与和演绎着,演绎出来的效果也是让我惊喜万分,特别是李琳的扮演者,她没有眼睁睁地看着小偷偷走老大爷的钱,也没有直接大喊一声“住手”,而是用手机将小偷偷窃的过程录了下来,并在小偷下车后迅速告诉司机,然后和老大爷一起去派出所,让警察依靠手机录的视频找到小偷,将他抓捕归案。这样,我通过创设角色扮演情境,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使农村学生的胆量得到了锻炼,且促使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为来自觉维护正义、伸张正义,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三、结合农村生活,将课本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融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们不能否认,当前农村初中思品教学之所以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一直处于低效的状态,部分原因是教师不能挖掘教材与农村学生生活实际的契合点,在讲授思品知识时,常常忽视与农村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这就导致学生学到的都是表面的理论性知识,并不能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因此也就逐渐丧失了对思品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思品教学中将课本内容与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完成对思品知识的探索和构建,以此拉近学生对思品知识的亲切感,并获得较高的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拒绝不良诱惑”这部分内容时,因为在农村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经常相互之间串门、聊天,所以他们与城市学生相比,在了解自己所生活区域的信息时会更方便一些。因此,在学习这一课时,我们就可让学生回家后通过走访、串门等方式,了解本村村民一些没能抵制住不良诱惑最终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事实案例。课堂上,学生相互之间对所搜集到的案例进行分享、交流,并简要分析这些不良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和原因,然后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谈谈如何才能避免诸如此类悲剧的发生。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进了学生对自己家乡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又如,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开始奔赴他乡打工,这就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大量出现,而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正确思想观念的引导,可能会因为父母不在自己身边而产生埋怨父母、痛恨父母的心理,而且会有孤独、不愿与人沟通的倾向。因此,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跨越代沟”这部分内容时,我就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和学生家长给彼此写一封信,学生可在信中将自己心中的疑问表述出来,并告诉父母自己希望用怎样的方式和他们沟通;家长则在信中阐述自己远离家乡、离开孩子的缘由,并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通过安排这样一个环节,既做到了与农村学生生活实际相融合,也使学生正确认识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体会到了父母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付出的大量心血和汗水,进而懂得与父母进行平等交流和沟通,构建一种和谐的家庭关系。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农村初中思品教师,在如今农村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我们必须结合初中思品的教学实际和农村社会实际,采取新颖、科学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农村初中思品教学有效性工作在我们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积极配合下,顺利实施和进行。
参考文献:
[1]胡鹏.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思品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2014(3).
[2]沙荣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有效推进初中思品教学工作[J].文理导航:上旬,2013(12).
[3]杨定海.与时俱进,创新初中思品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2).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