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合作学习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2015-05-30宋淑杰
宋淑杰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组建学习小组,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是适应新课程改革、促进历史教学的有效方式。正确认识小组学习存在的问题,如何更好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推动历史教学是广大教师非常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历史教学;课程标准;小组合作
初中历史学科与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不同,语数外三门学科在学校是重中之重,有着明显的科目特点。学校大都十分重视语数外学科的教学,即使按照课程标准中课时要求安排的,也会给相应的任课老师安排这个班级的其他无关紧要的课程,以便充实语数外的课时量。因此,在升学压力较大情况下,要让学生学到历史知识,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有一定的技巧性。
一、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
1.合作学习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很多时候都能够充分调节课堂气氛,但是,有些教师在一节课中却组织了数次小组合作讨论活动,这种活动过多过滥,让学生觉得太过平常,调动不了积极性,并且由于活动太多,每次合作交流學习的时间都不会留得太多,学生思考空间小,交流时间不足,都是草草了事,就会对问题了解得不深不透。
2.合作学习效能低下,合作性差
一些教师在组建小组时,大都以学生的座位进行随机组合,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没有进行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搭配;在同一合作小组内,教师又缺乏指导,小组内成员责任分工不明确,各行其是现象比较严重,导致费时多、费力大,但效率并不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1.要根据学生实际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
只要对班级内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才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小组学习的合力,实现1+1>2的目标。对班级学生的分组,要根据学生人数和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合理安排人数,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一般以4~8人为宜,一些不需要太多成员的合作学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多分几个小组。在分组时,教师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要了解学生各自的特点,分组后的成员之间最好能够相互补充,让小组内成员在合作学习时能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指导、明确小组成员职责分工,确保各司其职
教师作为小组合作的引导者、组织者,要积极营造宽松和谐、平等互助的交流学习环境,要指导学生之间平等相处、相互补位,做到互爱、互学、互动,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学生个人力量汇聚成团体的力量,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合作技能。比如,教学“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时,这段历史知晓率特别高,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如果让学生查找资料,就会非常容易,因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整理资料,独立思考,在小组合作学习时,首先让学生相互展示收集到的资料,充分交流讨论,让小组内成员在交流探讨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知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3.建立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及时给予正确、合理、积极的评价,给予小组内成员充分的肯定,调动其合作的积极性。评价时,要做到全面、科学,做到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结合。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重要的教学形式,是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方式。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开放的小组合作学习环境,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提升。
参考文献:
牛学文.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07.
编辑 王梦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