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内蒙古第三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组合研究
2015-05-30林海波
林海波
[摘要]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增长模式、增长动力、结构特征较以往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必然要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内蒙古自治区作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桥头堡”,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位于全国前列,形成了“内蒙古模式”。然而,近几年内蒙古第三产业的发展却存在着发展水平和层次较低,内部结构严重不合理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得到有效的解决,直接影响着内蒙古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程度。文章通过对内蒙古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有利于内蒙古第三产业在新常态下平稳持久发展的组合性对策。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内蒙古;第三产业;转型升级
[DOI] 10.13939/j.cnki.zgsc.2015.30.025
1 问题的提出
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从2012年开始放缓,由此中国经济进入了一种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召开的APEC会议上指出了经济新常态的三个特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这个关键性的战略机遇期,党中央高度重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作为全会的要点来强调。作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内蒙古自治区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契机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内蒙古经过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资源、环境的制约影响越来越明显,经济发展面临瓶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为了摒弃“重工业、轻服务”观念,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自治区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并制定出服务业发展的规划。这些政策促使内蒙古第三产业占经济总产值的比重有所上升,第三产业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我们也看到,内蒙古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现阶段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产业层次不高;二是相比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内蒙古第三产业的发展略显迟缓;三是内蒙古第三产业存在着内部结构失衡问题。因此,研究内蒙古第三产业及其内部结构的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找出内蒙古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促进其健康发展对内蒙古经济健康高速发展意义重大。
2 内蒙古第三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瓶颈
2.1 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内部制约因素
2.1.1 第三产业整体发展相对滞后,发展水平和层次较低
内蒙古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且发展水平和层次较低。2008-2014年内蒙古第三产业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第三产业比重虽有所增加,但增长幅度不大。从内蒙古第三产业总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比重大致与同年国家平均水平持平。目前还面临着低水平和低档次以及第三产业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协调等深层次问题,第三产业发展主要依赖于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的局面没有改变,代表经济社会进步及人口素质提高的科技、教育、房地产、金融等行业虽然发展较快,但难以起到支撑整个产业发展的作用。
2.1.2 内部结构不合理,制约现代服务业发展
内蒙古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样存在内部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近几年来,虽然自治区的现代服务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内蒙古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传统服务业的局面没有发生改变。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内蒙古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等传统服务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其产值占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近60%,这一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传统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没有促进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反而传统服务业还与现代服务业在资金、人才上存在着竞争,制约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2 制约内蒙古第三产业转型升级的外部环境因素
2.2.1 第三产业的发展缺乏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环境
与制造业相比,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对制度环境的要求更高。第三产业交易的产品往往是无形的服务,在市场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背景下,由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会影响到服务产品的质量。此外,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社会群体的诚信以及制度环境的依赖程度就要较高。目前,内蒙古存在着社会诚信建设缺乏,第三产业所包括的基础设施、商业、金融、交通、教育和科学研究等部门存在受到较为严格的行政管制、缺少灵活性等问题。
2.2.2
居民可支配收入偏低,导致消费需求不足
收入水平决定消费水平。近几年来,虽然自治区城镇居民和农牧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在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物价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绝大多数居民的消费仍然仅仅停留在生活必需品上,对发展型和享受型的商品和劳务消费明显不足。此外,受经济下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以及消费信贷品种单一等因素的影响,内蒙古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缓慢,个人消费贷款比重偏低。
3 内蒙古第三产业转型升级的组合对策
经济新常态下,内蒙古为适应以中速增长为基本特征的环境形势,必须立足于区情,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第三产业优化调整过程中成功的经验,探寻适合内蒙古第三产业转型升级对策组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第三产业转型升级。
3.1 以内蒙古区情为出发点,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内蒙古在推动第三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必须立足于自治区区情,优先考虑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一问题,允许产业在地区间进行转移,欠发达地区应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产业的承接提供较好的环境。此外,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也是当前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鼓励生产性服务企业进行服务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需要将区内可利用资源与现代信息技术充分结合,有序推进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的发展。
3.2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政府的行为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新常态要求市场在资源的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这意味着政府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政府角色要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实现内蒙古第三产业的转型升级关键在于切实转变政府的职能,由重权力到重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政府考虑如何更好地为第三产业服务,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实行有效的监管制度,提升服务业行业的信用度。此外,相应政策鼓励可以有效地促进第三产业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比如制定专门的信贷政策,提供更多的信息化支持。
3.3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增大居民消费需求
坚持把富民和强区作为并重的目标来抓,努力实现在内蒙古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居民的收入也要得到稳定的增长。一要对城镇就业群体,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T作;二要逐步推广社会福利,认真落实促进城乡居民增加收入的各项措施,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扩大就业、扶持创业的政策措施;三要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培训,拓宽就业和增收的渠道,鼓励居民扩大生活支出,提高消费层次和水平,增强消费对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
3.4 加快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产业信息现代化
内蒙古在“十二五”时期,制定了加快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产业信息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从内蒙古现实情况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引领新常态,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内蒙古应该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适用的电子信息技术,加快电子信息技术平台的建设,提高应用软件、终端设备等关键产品的研发能力与装备能力。此外,积极培养与引进信息技术人才,内蒙古高等院校要加强对信息技术学科的专业建设,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的人才。
4 结论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优化和调整内蒙古第三产业结构能为“十三五”开局奠定坚实基础。新常态下的2015年,既是内蒙古全面深化改革攻坚的关键一年,也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起步之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应该清晰地注意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伴随国际经济竞争环境的改变以及全区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压力日益显现,内蒙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压力将更为突出,因此首先必须清醒地看到产业结构调整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在此基础上保持传统服务业平稳发展的同时,更需要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