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科学演示实验之“忌”

2015-05-30周建强

新校园(下) 2015年3期
关键词:半球仪器科学

周建强

科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每个科学教师都深知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而演示实验几乎贯穿了整个科学教学的每一堂课,对它的把握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笔者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发现科学演示实验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切忌课前准备不充分

演示实验作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有的教师不重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只能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教师的思想认识存在问题,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或持怀疑态度;有的是因为教师疏忽大意,认为实验内容简单,以前做过或曾看别人做过,不用再做过多准备;还有的教师是因为怕麻烦。这些都是课堂中进行演示实验教学时的大忌。对此,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

其次要在课前对实验进行反复操作直至熟练,对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再次,教师要掌握演示时间,注意将实验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最后,教师在演示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二、切忌操作不规范

操作规范是指教师在使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演示时动作要准确、标准。

例如:教师在使用托盘天平时,取用砝码、移动游码必须使用镊子而不能用手;点燃酒精灯后火柴梗不能随便扔在地上,要放在专门的废物杯中;连接电路时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拆卸时先断电源后拆线路等。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作用。教师规范操作不仅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而且会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

三、切忌实验用语不准确

教师在介绍实验仪器、阐述实验过程和总结实验结论时,语言必须准确不含糊。有的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不注意用语,对学生正确认识仪器、形成概念、掌握定律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例如:在称呼仪器名称时就存在三种常见的错误现象:一是随意更改仪器名称,如将滑动变阻器称为电阻器,将斜面小车称为木板小车等;二是将类似仪器混为一谈,如将圆筒测力计、平板测力计称为弹簧秤;三是方言和普通话夹杂使用,仪器的读音不准确。

四、切忌唱独角戏,不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

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不能先将实验做给学生看,再讲给学生听,使演示与讲解脱节。这种作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的“仓库”,没有完全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在演示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不断启发提问,让学生分析、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做实验,如让学生上来读数或动手。

例如:在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时,先让两个“大力士”上来拉两个半球,却无法将两个半球拉开;但让空气进半球后,再让两个力气最小的学生来拉,却很轻松地将两个球分开了。通过对比,说明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很大,让全体学生都对此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切忌可见度低

教师在讲台上进行演示实验时,后排的学生无法清楚地看到一只小小的试管中产生的现象,只能通过教师的口述进行想象。对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使实验现象更加清楚。教师应尽量使用较大规格的仪器和较多量试剂完成实验,自制可见度大的仪器进行演示等都是常用的方法。有颜色变化或产生沉淀的实验可用白纸或黑纸进行衬托,有的实验则应放在明亮或黑暗处观察或进行投影演示。

例如:制氢气和二氧化碳气体这一实验中,教师可在表面皿内倒入稀盐酸,再放入几粒锌粒,把表面皿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表面皿内产生的气泡。

科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观察,学生理解认识了具体的科学概念、科学原理和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实验,学生逐步形成了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思维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切忌用模型代替实验

演示实验模型与演示实验一样,都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对于一些无法进行演示的科学现象可用模型来进行讲解,但模型无法替代演示实验,演示实验能够真实、直观地再现科学现象,而模型不能。故教师要尽可能多做一些演示实验,例如在讲解光的反射时,有的教师用模型来代替光的反射演示器,用纸板上画好的线条来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推导光的反射定律。这样做,教师讲得吃力,学生也难以信服。因此,教师不能用模型代替演示实验。

猜你喜欢

半球仪器科学
半球面上四点距离之和的最大值问题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科学大爆炸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科学
东西半球磷肥市场出现差异化走势
科学拔牙
半球缺纵向排列对半球缺阻流体无阀泵的影响
星敏感器用仪器星等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