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味”萦绕于课堂

2015-05-30刘爽

新校园(下) 2015年3期
关键词:语文味语文课语文课堂

刘爽

程少堂先生在《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逻辑起点》一文中说:“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語文教育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因此,“语文味”是语文课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然而,笔者感觉时下中学语文课堂的“语文味”,特别是学生所感受到的“语文味”似乎有越来越淡之势。那么,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如何才能使语文教学中日渐消失的“语文味”回归,让“语文味”诗意地萦绕于课堂呢?

一、净化课堂,构建“绿色”语文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包含德育、美育、创造教育、思维教育等教育内容,但这些不是它的特性或特点,因此,语文教学不能泛语文化。然而,如今很多语文课被弱化成了其它学科的“保姆”,大量非语文元素源源不断地涌进课堂。例如:为了体现语文的多重功能,本应简略地背景交代变成了历史演义,作家作品的介绍变成了交代人物典故,只要与课文内容稍有牵连,有些教师便可以把天文地理都扯进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有些教师将语文课堂变成舞台,上课又是音乐欣赏,又是舞蹈展示,让学生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为了体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师在课堂上为了使用多媒体而是用,以屏幕画面代替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为了展现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让全班对话、讨论,一堂课讨论二三十问题,看似师生互动、气氛活跃,实则哗噪有余。

无论把语文课上成上述哪一种课,都是与“语文味”背道而驰的,或者说不是我们所提倡和期待的。语文课不是政治课、德育课、审美教育课、思维训练课、综艺活动课,也不全是语言课、语文知识课或文学课。语文教学具有独立的价值和目标,对学生的发展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程少堂先生所说,语文课应该咬文嚼字,引领学生品味语言的无穷魅力与韵味,也应该批文入情,引领学生感受生活的丰富与美好。要净化语文课堂,把课堂中不是语文或不具有“语文味”的东西清除出去,构建“绿色”语文。

二、回归诵读,感受语言魅力

汉语是非形态语言,只有在朗读时,学生才能体验文学作品中蕴含的音乐美、气韵美、意蕴美,因此,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是“读”。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景美、境远、情深,需要反复诵读。例如:在学习《离骚》《归去来兮辞》《陈情表》《兰亭集序》《滕王阁序》《阿房宫赋》《前赤壁赋》等名作时,若学生不读何以能入其境、体其味?只有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使其更深刻地领会作者流露在字里行间的感情,受到更直接、最强烈的感染。此外,诵读涵咏还可以使学生心情畅快、展开联想、净化心灵、美化言辞。

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说,“教师特别重视诵读指导,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汉语的语感,熟读和背诵又使学生逐步积累起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这就为语文的阅读能力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诵读指导,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把学生引入有滋有味的读书境地。

三、激发情感,促成师生共鸣

注重情感的体验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文章不是无情物,情感是语文教学的命脉,语文课堂则应该是情深趣浓的“快乐大本营”。而目前的语文教学大都远离了人文和情感。教师“庖丁解牛”式的分析取代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悟,使文本变得支离破碎。一堂课,老师冷冰冰地讲,学生昏沉沉地听,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打造“语文味”萦绕的课堂就要促成师生情感的共鸣。语文教师能否在课堂上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是语文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一些名篇佳作,往往是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乃至生命。当我们拿到文本,必须挖掘文本中最能打动人心的情感点,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进而对其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其高尚的情操、健康的心灵与完美的个性。语文课堂需要激情,需要师生全身心投入;语文需要诗意,需要洋溢浪漫主义情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在教材的情感点、学生的情感点、教师的情感点之间架起一道畅通无阻的桥梁,引导和促进三者之间产生和谐共振。

四、以人为本,强化人文底蕴

长时间以来,有些语文课堂只重视“花架子”,肢解了一篇篇充满灵性的文章,让学生感觉索然寡味、死板僵化,而忽视了文中所传递的人文关怀。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工具。语文负载着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孕育着无限丰富的人文精神。以人为本,就是要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智者先贤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杰出的创造,就是让学生去接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

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人为本,就是教师应放下架子,以引导者的身份参加讨论,与学生一起切磋;交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价值,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对学生每一个奇思妙想都投以赞赏的目光,对学生每一个智慧的火花都善加保护。在师生平等的关系中,教师才能教得神采飞扬,学生才能学得尽兴,师生双方才能全身心投入,使课堂达到充满语文韵味的最佳效果。

猜你喜欢

语文味语文课语文课堂
可怕的语文课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浅议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具“语文味”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论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