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引导转型”背景下建筑学专业设计类课程协同教学方法研究

2015-05-30周百灵叶隽郄恩田

新校园(下) 2015年3期
关键词:建筑学专业课程

周百灵 叶隽 郄恩田

摘 要:在地方高校“引导转型”和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认证进一步深化的的大背景下,地方高校建筑学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工程实际,不断丰富教学手段,调整充实教学内容,从而形成新常态下的适应地方性发展的专业架构。

关键词:地方高校;建筑学;教育评估;转型

一、地方高校建筑学专业设计类课程的一般现状

地方所属高校(省属高校)是指隶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特区,大多数靠地方财政供养,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的普通高等学校(2500多所)。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着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地方政府积极争取相关中央部委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做强地方高等教育。他们大力支持省属高校依靠自身特色发展,从战略上最大程度破解其发展受限的不利局面。

具体到建筑学专业,设计课程设置普遍沿用“类型设计”的教学思路,目標是在整个大学五年(或四年)的设计课程中尽可能呈现不同类型的建筑设计。具体的教学安排一般是由易到难,由简入繁,使学生逐步体认设计的普通原则与方法。其问题主要如下:

第一,仍然以平面的功能分区、流线组织为设计教学的主要切入点,这使得在进行平面处理时,学生只要完成粗略的功能布置与流线设置即大功告成,缺乏深入推敲,根本不考虑具体空间的细节设计。

第二,设计课程题目的设置偏重于设计的综合性与复杂性。一般学生毕业后能够独立进行设计的项目基本上都是中、小型公建或住宅的方案设计。而设计教学题目普遍面积较大(尤其到高年级以及毕业设计阶段),课题中繁复的概念(设计的意义)及场地、功能、形式探索等之间的矛盾让学生绞尽脑汁。同时,由于自身实践知识的薄弱,导致他们对空间体验、尺度比例、细部构造等问题根本无从顾及。这就是说,设计课程的题目设置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践有一定的脱节。同时,部分建筑学专业教师在布置设计任务及指导过程中忽视建筑物理、设备、结构等相关技术要求,更不会要求学生应用建筑技术知识指导建筑设计。一方面,某些教师有意无意简化或是回避建筑结构、构造、物理和设备等至关重要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在设计实践中没有主动将课本上的建筑物理知识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去的意识。当然,后者与课本理论与建筑实践联系极少也有密切关联。

第三,在网络发达的当下,学生盲目崇拜明星设计师,却毫无对大师们基于场地与环境的严肃思考的理解;学生生搬硬套大师作品的设计造型,却缺乏对于形式组成的深层分析与归纳。学生在设计手法上主要依赖灵感突现,这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设计逻辑的强调不足所导致的。

一般来说,现行的建筑学专业教学大纲中都会规定最后一学年中上半学期会进行18周设计院实习,但在实际教学运行中,设计院建筑师们因为身负较大的自身业务压力,基本无瑕认真指导实习的建筑系学生,造成大部分学生在实训项目中只是露露脸、走走过场而已。

二、地方高校“引导转型”与建筑学执业注册制度和专业教学评估

时至今日,如果问到“地方所属高校需要转型吗”,答案一定是肯定的。高校既要服务社会发展更要引领社会发展,在整个国家正处于转型发展之中的大环境下,在社会对高校转型更加迫切的要求下,地方高校自身的发展路径不进行相应的调整,从逻辑上讲是行不通的。

理想中,地方高校已经实现了“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也已建起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联动的调节机制(包括专业设置的自主性等),确实无需大破大立。在现实生活中,办学行为与办学定位常常南辕北辙。1999年扩招后成立的地方高校,天生就带着行业企业的基因,大都是由高专和中专合并组建而成。今天强调的地方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是一种本质上的回归,而非对过去发展一刀切式的否定。

土建行业于1987年在国内率先开始筹划建立执业注册制度。“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的目的是加强国家、行业对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保证建筑学专业基本教育质量,保证学生了解建筑师的专业范畴和社会作用,获得执业建筑师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基本训练,并为高等学校的建筑学专业获得相应的专业学位授予权、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互承认同等专业的评估结论及相应学历创造条件。”

1992年,为配合中国注册建筑师制度的建立, 土建类专业中的建筑学专业开始专业评估认证试点工作,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和东南大学四所高校的建筑学专业成为我国首批通过专业评估认证的专业。

截止到2014年5月,设有建筑学专业的高等学校中,共有53所通过了住建部部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的评估,占全国专业设置数的18.9%。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我国在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和社会公共服务方面呼唤大批具有技术技能的人才。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与工程领域实际需要相对应,工程教育与建筑学教育专业认证也要体现一定的层次结构。未来我国建筑学教育专业认证一定会充分发挥认证的导向作用,不仅应当包括本科、研究生层次的专业认证,还应当有对高职高专等较低层次的专业认证,丰富认证层次,从而促进我国多层次、多类别的建筑学教育体系的建立,专业评估是大势所趋,并将进一步被强力渗透到建筑学专业的教学中去。

三、建筑学专业设计类课程协同教学方法改革

1.在题目的选择上,鼓励教师采用真实的题目、真实的地形。人为设置的假题与真实的题目所涵盖的信息量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学生在接受任务后首先会考察地形、分析建成环境。在真题中,学生会得到一个复杂的、互动的背景(关于场地、环境的信息),为生成一个严肃的、有针对性的设计夯实基础,降低了突发奇想的可能。

2.在任务内容设置上,将深化设计作为重点,同时降低功能流线等的复杂性。课程设计选题在功能复杂程度上力图与大多数学生毕业后接触的常规设计相接近,如在起伏地形中设置话动中心,在古镇边缘进行沿河景观设计,突破过于强调复杂功能设计的传统。

3.提高设计的成果要求。引入更多的专业进行有序配合,注意指导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沟通。以建筑设计模块课程为纽带,以方案设计为中心,考虑排水设计、电力设计、结构设计、暖通设计,注重防火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室内设计。

要求学生绘制放大比例的剖面图,完整地表现结构与空间的关系,按照设备管线走向对空间的影响及相应的对策绘制一部分立面的细部与构造,使得设计总的思想与宗旨能贯彻到各个层次的设计中,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设计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建筑学的专业教育必须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建筑之艺术与技术的两面性,建立正确的建筑观,了解实体建筑从概念设计到最后竣工是必须由不同专业工种紧密配合,必然经历大量复杂细致的工作流程方能最终达成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高延伟.中国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与注册师制度回顾与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9(2).

基金项目:武汉科技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技艺”整合原则的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编号:2013X051);武汉科技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建筑物理课程教学内容与模式改革研究(编号:2008044);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2011年度课题:“卓越工程师”视野下地方高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11B446);湖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编号:2011204)。

猜你喜欢

建筑学专业课程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