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路遥《人生》中对比手法的妙用

2015-05-30风罡

作家·下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路遥人生

摘要 路遥的《人生》为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独具特色的人性特征,揭示了社会转型期的种种矛盾与冲突。小说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作品的主题、人物性格、情节设置,这三个方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得小说的意蕴更加深远,更加耐人寻味。

关键词:路遥 《人生》 对比手法

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人类社会生活存在的根本法则,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遵循这一根本法则,挖掘作品中的对立统一规律,可以达到惊奇的效果。路遥一个既有农村味,又有城市味的写实作家,他擅长运用对比手法来描写农村生活和城市生活的各种矛盾。中篇小说《人生》中,路遥就塑造了一个生活在农村与城市交叉地带的角色——高加林,小说描述了他的曲折生活。对比手法在小说中的运用,使得小说更具艺术表现力。

一 对比手法在主题中的运用

当代著名小说家柳青曾经说过,当人经历过十年浩劫,当西方的文化思想不断地影响着青年,青年往往在还没有树立正确信念之时,就已经走上了社会生活的旅途。《人生》这部小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创作而成的。作者将社会生活与当时的时代特征相结合,描写了生活在城乡交叉地带的人们在精神上、肉体上、心灵上及社会关系上的种种矛盾与冲突。这种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小说,其主题也必将十分复杂,难以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总结。从小说的总体来看,作者主要是表达处于历史转型期下,青年一代面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与冲突,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应该如何走自己的人生道路?作者在小说中运用对比手法将各种矛盾凸显,使得主题更加鲜明。

1 社会如何对待青年

从《人生》的主题角度看,主人公高加林在面对人生交叉路口时所作出的选择。可以说,高加林的命运是悲剧性的,但这不能完全归结于他自己的原因,还有当时特定的历史原因。高加林所面对的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他虽然怀揣着理想而奋斗,但现实世界并没有给他的成功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高加林在担任民办教师的时候,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农村的落后面貌尽一份力,但现实却没有按照他设想的轨迹发展。在情感上,黄亚萍能够爱上县委通讯干事身份的高加林,却无法爱上农民身份的高加林。高加林在社会中无法施展才华,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样,社会对于像他这样的年轻人,也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因而,他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迷失了自我,从而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作者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运用对比手法,不断给高加林制造挫折,升级矛盾与冲突,从而更加鲜明地突显小说主题。

2 青年如何面对现实

高加林生活的社会背景,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当时正处于新旧交替的过渡阶段。虽然当时已经结束了十年动乱,思想上的左倾也已纠正,但不少青年人还是处于精神上的迷失状态,高加林也不例外。在高加林看来,如果他拥有一个农民身份,那么他将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高加林在困境中,接受了刘巧珍,但随着生活的改善,地位的提高,他又陷进了与黄亚萍的恋情。高加林想通过黄亚萍进入城市,成为一个真正的城市人,因而抛弃了刘巧珍。此处,作者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高加林矛盾的心理与行为方式,一方面他追求个人理想,另一方面却又违背道德,抛弃妻子。作者在此运用对比的手法相比平铺直叙的手法而言更能突出主题的意义,使读者能够认识到现实就是现实,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个人应该有理想,但是不能根植于现实的理想是盲目的,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实现的。

《人生》虽然只是截取了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片段,或者说只是反映了社会的冰山一角,但意蕴却十分丰富。一部好的小说作品每一个人品读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人物复杂的心理世界,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这正是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

二 对比手法在人物性格上的运用

叙事体小说的创作核心就是塑造人物的各种形象。在人物的塑造中,作者不仅要表现人物在做什么,还要表现他应该怎样做。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在小说的创作中运用对比手法可以使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对比越是强烈,人物个性就越是突出。

1 父与子的性格对比

高加林和他的父亲是一对农民父子,他们的出身虽然相同,但他们两人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高加林的性格是强硬的,而他父亲的性格却是软弱的。高加林的父亲已经习惯了农村生活,对于民主的概念没有相应的意识,他只满足于靠自己的双手来维持生计,他的人生经历中有太多的习以为常、逆来顺受的经历。而高加林的性格却完全不同,高加林有着自己的想法,他追求新的生活方式,敢于向農村传统的道德习俗发出挑战,他重视知识,相信知识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他看不惯高家村里那些凭借着权势和金钱而欺负他人的人,立志出人头地。高加林不愿像他父亲那样一辈子都在农村生活,一辈子都和土地打交道,他希望能成为一个脑力劳动者,并在城市扎根。

2 农村女性与城市女性的对比

小说中的两位女主人公,刘巧珍和黄丽萍虽然都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由于成长环境的差异,她们各自的性格也迥然不同。刘巧珍是农村女性,美丽、善良、勤劳,她深爱着高加林,然而高加林为了能够到城市中去工作生活,却选择与县委常委的女儿黄亚萍远走他乡,无情地抛弃了深爱他的刘巧珍。刘巧珍在与黄亚萍的爱情战争中,败下阵来是必然的。刘巧珍的知识涵养与文化底蕴与黄亚萍相比,明显落于下风。黄亚萍是一个敢爱敢恨,既聪明又任性的城市姑娘,她有着烈火一般的热情,当她与高加林坠入爱河后,可以全然不顾及家人的反对,坚决与张克男断绝交往,完全不理会社会舆论的压力。

我们不难看出,刘巧珍和黄亚萍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女性——农村女性和城市女性。作者通过两种女性性格的强烈差异对比,造成了传统道德观念与现代民主自由意识的冲突,这也使得高加林面对这两个女性时不得不做出一次艰难的抉择。

3 同一人物性格的前后对比

《人生》不仅有着众多的人物性格对比,还有着同一人物性格的前后对比,这也同样是作者刻画小说人物的重要手法,最典型的莫过于小说的主人公高加林。高加林的性格存在着前后矛盾,互相对立的状态。阅读小说,我们不难发现,在小说中,高加林有时是一个强势的英雄人物,有时又是一个软弱的懦夫,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物。

高加林强势的英雄形象与其他小说作品中那些肩不能挑但、手无缚鸡之力、趋利避害、贪图享受的书生不同,他的性格中透露出一种英雄主义的品格。高加林在被撤职之后,心理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但当他回到家时,看到了一生辛苦劳作的母亲满头白发时,他的内心想到了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的农村人的形象,他感到了深深的自责和无比的惭愧,并立刻转化为实际行动,开始努力使自己适应这种艰辛的劳作生活,他要向别人证明,他的身上也同样具有这样的优秀品质。高加林的镢把染上了鲜红的鲜血,就是为了证明他和优秀的庄稼人一样具有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但从另一个侧面看,高加林又有着软弱的懦夫形象,他过于追求个人的成就,但是一旦遇到逆境就容易灰心丧气,受不了挫折的打击,内心极为脆弱。有时高加林的内心会充满一种骄傲感和自豪感,使他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心理会不经意的轻飘飘起来……而有时他又会突然间的满头大汗,身体无法抑制内心的冲动,进行着深刻而严厉地自省,不时警告自己不要太张狂。在高加林打算拒绝对他一片痴情的刘巧珍的爱情时,他又表现出了极度懦弱的一面。

路遥在《人生》中运用对比手法将高加林塑造成了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物。强势的英雄形象与软弱的懦夫形象交织在高加林的身上,引起了他内心世界激烈的矛盾冲突。《人生》中对于高加林形象的刻画是非常有深度的,鲜活地刻画出了高加林个性中的两个极端。因此,在小说中他的形象是饱满且生动的。

三 对比手法在情节设置上的运用

在情节的设置上运用对比手法,就是要在小说的情节中产生节奏感,把对立的事物更加鲜明地突出出来,使得小说中的各种对立事物虽然体现出极度的不协调,但也能产生艺术美感。从路遥的这部小说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从小说的整体上来看,还是从小说的局部上来看,都体现出了对比手法在情节设置上的运用,这为小说增添了许多节奏美感。

1 农村与都市生活对比

首先我们从小说的整体上来分析,小说的前半部分主要是以农村为背景的,而后半部分主要是以城市为背景的。小说的前半部分主要描写了高加林在失去了工作之后,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辛苦劳作,与传统的乡风习俗做斗争,大搞卫生革命,而引起了村民们的广泛关注,被视作闹剧。在农村搞自由恋爱,又被村民们视作败坏风气。小说的后半部分描写的是高加林在城市的工作生活。小说描写了高加林在工作中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华,并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例如,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的跟踪报道,到省城进行学习。小说的后半部分是高加林的精神状态处于最有活力、最有朝气的时期,他的成就使他俨然成为了城市中一颗耀眼的明星。而这些情节都是发生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对发达的城市之中。作者在小说的后半部分着重体现了城市中虽然经济发展了,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背后,那一张张看似道貌岸然的面具背后,实际上都是一些卑微虚假的嘴脸。

2 农村与都市生活交融

然而,如果我们从小说的局部上来分析,又能发现小说并不是前一部分写农村,后一部分写城市。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将农村生活和城市生活交织在了一起,即农村生活中涉及城市生活,而城市生活中又涉及农村生活。作者在创作中采用了穿插情节的描写方法。例如,小说的前半部分,高加林失去了工作,心情跌落至谷底,当他开始准备接受农村生活的时候,却穿插进了进城卖馍的情节,这使得他原本平静的生活又起了波澜,城市生活再一次进入了他的视野,他的心情不在平静,开始躁动。

同样,在小说的后半部分,也穿插着农村生活的描写。高加林在城市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使得社会地位得以提高,但这是他在抛弃了如此深爱他的刘巧珍的前提下,才取得的成就。虽然高加林在选择抛弃刘巧珍的时候,也面临着极大的痛苦,但很快他就获得了一个好消息,省里面要举办一个短期新闻培训班,而縣里面已经决定由他去参加。然而,此时的刘巧珍却面对着巨大的心理创伤。被爱人抛弃,万念俱灰,草草就决定了与马拴在一起,伤心的泪水从她那无神的眼中流了下来。刘巧珍的心境与高加林的心境形成了强烈的落差感,在情节上打破了平衡的状态,使读者在不自觉中怜惜刘巧珍那纯洁的心灵。路遥曾经说过,一部优秀的小说作品要从整体上来考虑,不仅要在主题、人物性格上形成强烈的对比,在情节节奏上也要形成强烈的对比。而《人生》这部作品就完美诠释了他在小说中对比手法的妙用。

可见,对比手法在小说中的运用,可以为小说带来极富感染力的效果,然而这种手法的运用并不容易把握,只有在合理的安排下,才能起到效果。首先,创作者要能够合理地把握文学作品创作的辩证法;其次,要在作品的主题、人物性格和情节节奏形成强烈的对比;最后,作品的对比手法的运用一定要符合生活。《人生》这部小说,就堪称这方面的典范,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文献:

[1] 路遥:《路遥中篇小说名作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 刘成才、范钦林:《现代中国的现实主义叙事——路遥小说〈人生〉的知识社会学解读》,《中国文学研究》,2012年第4期。

[3] 周燕芬:《路遥〈人生〉爱情内涵新解》,《名作欣赏》,2010年第36期。

(风罡,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河套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路遥人生
入门级有意外的惊喜 Rotel(路遥) A14MKII多功能合并功放
高集成、可扩展的多面手 Rotel(路遥)RA-1592MKII
他是那样“笨拙”和朴素——30多年后,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读路遥?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写给远去的路遥
路遥作品
独一无二的你
黑白人生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