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理想课堂结构,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2015-05-30张军虎
张军虎
【摘要】目前,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已经从文本的改革转变为行动的改变,从理论的探索走向实践的体验;我们也非常幸运地成为其中的实验者。每一节课,我们的心灵都要经历一次强烈的震撼。教师,从先前的旁观者变成了彷徨者,由先前的惊羡者变成了惊叹者!因为新课程正在彻底地变革着我们每个人脑中关于教育的信条,而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就必须要用毕生的心血重构自己心中的教育殿堂。
【关键词】优化;课堂结构;变革;教学实效
在农村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当课堂由从前的专制走向今天的民主,由过去的封闭走向现在的开放,由专家的理论走向教师的实践,由学科的思考走向学生的生活的时候,课堂就不再是只有教师课前预设的规范性的内容,也不再是特定课本上知识的载体,而是变成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的一个心灵过程,是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完整文化,以此实现“理想课堂”的目的,进而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一、教学预设
常言道“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是一项复杂而高级的人类特有的活动,它需要提前做出周密的策划,也就是我们老师常说的教学的预设。没有预设,也就绝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教学。针对我从事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践经验,我对“如何进行精心的教学预设”有以下一些具体体会:
1、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新课程指出,评价一堂课实际上就是考察基础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三维目标的达成程度。预定时,应该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发展的各种技能和方法,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目标的预设就必须要具有弹性,以利于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和出现非预设学习目标时教师能夠做出及时的调整。
2、让学生找准学习起点
当前,在农村课堂中往往存在这样两种现象:一是学生被低估,学习活动开始前,学生似乎什么都会了,但教师却不忍心放弃课前精心准备好的教案;二是被高估,学习活动开始时往往教师认为很简单的问题,而大部分学生却感到非常困难,这样一些经验不足的教师就不知所措了。
二、参与学习
新课程倡导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笔者认为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那我们又如何保证学生有效的、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呢?
1、激发兴趣
有专家曾说过:"学生站起来发言只是一种行为的参与,而真正的参与关键是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在课堂中所回答的问题以及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同时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本班其他学生的思考;"可见,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只有让学生"思维参与",这样才能真正的使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
2、相信学生
由于当前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不敢彻底放手,课堂上始终让学生跟教师着走,学生也就不可能非常积极主动的参与,这样,就大大降低求知的积极性和欲望。表面上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由于学生是被动参与的,所以学习的效率并不高,效果并不明显。因此,作为教师就一定要相信学生,为学生充分提供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彻底的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有效地参与到每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来。
三、课堂艺术
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能及时的调动学生的思维,把课堂变“活”,达到艺术的佳境。因此我认为教师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灵活运用。
当代语文教法正处在变革中,各类课堂教学方法形式繁多。如讲读法、串讲法、带读法、分析法、串讲法、比较法、直观法、畅想法、线索法、评点法、读议结合法、八字教学法、一次多文教学法等。作为教师我们要根据语文的不同类型不同体裁和不同内容,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第二、艺术组织。
我认为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向市场管理学习,“放而不乱,管而不死”。何谓“放”?首先放下架子,以平等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讲究课堂民主。其次放开思路,让其畅所欲言,滔滔而不漫流。所以,教师既要重视讲课,又要善于艺术组织。
四、教师评价
最后,谈谈课堂中教师的评价问题。我认为课堂的评价首先应重视对后进生的评价,而对后进生的评价又重在鼓励他们要敢说敢谈。因为后进生在课堂上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的状态,是由于他们缺少参与学习的基础动力,存在着自卑心理。针对这样的现状,我在教学过程中拟定了一套课前朗读计划,利用每天语文课前开始的3-5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朗读表演,老师当场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在评价中会写道:“想不到你的声音是如此动听,只是小了点,下次一定要大声一点点,争取让全班同学们都听到。”或者“声音非常美,只是缺乏了一点点激情,下次来点,怎么样?”一学期来,所有朗读基础较差的学生都有了十分明显的进步,他们也都变得爱读课文,爱学习语文了,课堂上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了。这就是课堂评价的功效吧。
总的来讲,学生的发展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师不只是知识的载体和来源,也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新时代的教师要相信学生自己能构建知识,一定要成为学生求知路上的的引路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优化理想课堂结构,提高语文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