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
2015-05-30周韧
[摘要]本文以辽宁高新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对其发展阶段和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优势和不足之处,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4.033
素有“老工业基地”之称的辽宁,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担当过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时代,仅靠对传统产业进行挖潜改造已难以全面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因此,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以之带动传统产业,实施产业间跨越发展,已成为振兴辽宁经济的必由之路。
1辽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阶段
高新技术是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重大影响的技术。主要包括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是指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其主要特征在于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强度大,产品更新换代快。然而,虽然其研究与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和研发人员占总员工的比重均高于传统产业。但其关键技术一旦开发成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远高于传统产业。
辽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依其发展的时间顺序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1“两高一深”的起步阶段
在20世纪90年代的十年中,辽宁始终坚持“两高一深”方针,即: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对资源和原材料进行精深加工。其着重点在于用高新技术对原有的老工业基地进行调整改造,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这一阶段中,辽宁高新技术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迅速发展。在1990—1999年间,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25%,比同期省工业年平均增长率高出15个百分点。至1999年年底,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1607亿元,居全国第六位,占全省生产总值的8.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19.8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6.5%。但这一阶段的主要缺陷在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过于分散,没有充分形成产业群聚的优势。虽然高新技术企业遍地开花,但总体来看,企业规模小,名牌产品少,研发能力差,市场竞争力相对薄弱。
1.2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的群聚发展阶段
世纪之交,在“火炬计划”的推动下,辽宁先后建立了大连、沈阳、鞍山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锦州、营口、辽阳等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它们充分利用地区原有的设施和人才优势,集中管理高新技术企业,推出了一批又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落。“十一五”期间,辽宁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每年增速都在20%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21.6%,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为26.5%,高新区生产总值为23.8%。进入“十二五”后,各年的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都有所增长,其中,2013年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2%。2014年,辽宁省共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5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7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群落的核心,提高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生物工程与制药产业、汽车电子产业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群落已形成一定规模。
2辽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因各地区固有的经济态势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与其他地区相比,辽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存在以下的特点:
2.1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备的优势
(1)依托老工业基地,在人才、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辽宁汇聚了以鞍钢、沈飞、大连石化等为代表的百余家大型国企,它们大多是我国冶金、汽车制造、石油化工、建筑等行业的领军企业,围绕这些企业,形成了颇具优势的人才、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的良性积累。近年来,辽宁居民平均受教育程度、省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数量、供水供电以及道路交通条件等在全国均处于上游地位,为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2)临近韩国、日本等国,在资金技术交流和商品劳务进出口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韩国和日本都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达的国家,一方面,可以与我国的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互补态势,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另一方面,可以提供资金和技术,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生物工程与制药、汽车产品、纺织等方面对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到促进和引导的作用。
2.2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企业自身把高新技术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能力较弱。目前,在辽宁高新技术产业中,超过2/3的民营企业采用家族制管理模式。与发达国家或国内的先进地区相比,股份化的程度相对偏低。由于国有企业受任期、产值、利税等管理指标的约束,家族制企业受资金管理模式的约束,导致辽宁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费用投入偏低,现有技术更新速度缓慢,核心技术不能及时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目前,辽宁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20%,亟待提高。
(2)外部环境中存在诸多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因素。从政策和法律环境上看,政府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行政效率不高,对企业干预过多的现象;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导致人才流失较为严重;财政金融政策向高新技术产业倾斜的力度不够大;同时,确保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发展的法律环境也不够完善。从金融环境上看,风险投资的投入、退出和担保体系不够健全,对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
3辽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策略
2013年,辽宁省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加快高新区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实市级经济管理权限,推动是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发展。到2015年年底,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要达到25%,高新区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明显增强。为实现上述目标,结合前述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应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3.1增加辽宁企业在高新技术方面的内部投入
辽宁企业在高新技术方面的内部投入长期偏低,主要受两个瓶颈因素的制约,一是企业自身的积累能力,二是企业的投资理念。这主要是由于辽宁高新技术产业与省内原有的基础工业体系联系较为密切。而基础工业与新兴产业相比,具有规模大,固定成本高,利润率低,设备更新慢,产品寿命周期长等特点,直接或间接地限制了处于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在高新技术方面的内部投入。
当前,增加辽宁企业在高新技术方面的内部投入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通过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规范企业的股份化管理,加速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等手段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增加企业自身积累;二是通过确立企业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的重要地位,转变企业的投资理念,提留出新产品研究与开发专项基金,专款专用,并逐年提高其在企业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3.2进一步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体系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具有研发费用高,产品更新快,易形成产业群落等特点,在其发展过程中,尤其在企业初创阶段,更需要相应的政策扶持和法规制约。
当前,适用于辽宁高新技术产业的以税收优惠和低息贷款为主的财政金融政策体系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已建立并运行,但尚需增加透明度,简化运行环节,提高运行效率。
3.3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的外部投资环境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风险大,所以,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存在融资瓶颈,阻碍了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进程。
当前,辽宁高新技术产业的外部投资环境主要由国内资本、国外投资和政府投资组成。完善外部投资环境的主要措施包括健全风险投资的担保机制,加大政府投入的力度,发展投资基金等。
综上所述,辽宁作为我国科技较为发达的省份,历经三十余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颇见成效。今后,通过进一步完善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必将走出一条多层次、多元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新路。
参考文献:
[1]陈良,孙红梅.我国省域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11(2).
[2]张同斌,高铁梅.财税政策激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J].经济研究,2012(5).
[3]张华平.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10).
[作者简介]周韧(1977—),女,辽宁鞍山人,硕士,鞍山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系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