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农民负担重、收入低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2015-05-30葛盈君

中国市场 2015年4期
关键词:城乡差距农民负担农民增收

葛盈君

[摘要]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广大农民在公共医疗、教育资源、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利与城镇居民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负担重和收入低仍然是他们的生存现状,因此,本文意在找出农民负担重、收入低的原因,从教育开支、社会保障、政治权利及经济利益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分析,提出合理的对策和建议,指出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农民负担;农民增收;城乡差距;城镇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4.155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党和国家把减轻农民负担提上“三农”工作的重要日程,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减负工作历经立法规范、减负治乱、农村税费改革和综合改革,农民负担稳步降低,收入不断增加,取得了重要经济意义和重大政治意义。但在这样的情况下,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连创新高。这就充分说明要从更加广阔的视野来考察农民收入问题,探寻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

1农民负担重、收入低的现状分析

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取消农业税之后,我国又出台许多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然而,广大农民仍反映负担过重,要求减负的呼声此起彼伏,原因主要在于相关的税费取消之后,农民的隐性负担并没有得到切实关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教育开支负担过重

首先,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中,农民享受不到与城镇居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其次,我们的义务教育还存在屡禁不止的乱收费现象,致使不少农村儿童辍学;再次,在教育产业化思路指导下高等教育普遍实行高额收费,大大超过了农民的承受能力。一个普通大学生的学费生活费年平均在1万元左右,初中生、高中生的消费也在3~5千元,而一户纯农户通常一年只有3~5千元的积蓄,供养大学生的农户常常是负债累累。

1.2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中国农民的养老保障和城镇居民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农民没有退休一说,自然也没有退休金,对于他们来说,务农是终身制的,他们从没有休息日的概念。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影响,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远离了人口众多而又身处社会底层的农民。尽管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不断地健全当中,现行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彻底起到保护农民阶层的作用。

1.3收入低,经济权利得不到保障

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总体上处于从温饱向小康过渡的阶段,农村居民的生存需求基本得到满足,正处于不断追求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的阶段。然而,由于农村居民收入较低,导致农民整体消费水平较低,我国农村消费严重滞后,占总人口近三分之二的农民仅消费了全国三分之一的消费品;农民物质性消费多,精神性消费少,农民的消费水平还很低,重点仍在物质上,精神文化刚刚起步,得不到必要的收入支持。

2农民负担重、收入低的深层次原因

在城市奔小康呈现大好局面的同时,与之相对的却是农民的负担重、收入水平低,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农民的政治权利得不到保障

政治权利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然而,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民作为社会的主体,在选举、政治参与和言论表达等方面均未能与社会其他阶层享受平等的政治权利。主要表现在:第一,人民代表选举名额分配偏少,在历届的人民代表大会中,农民代表的比例最低为5.14%,最高为23%,这与总数占80%的农业人口很不适应;第二,政治参与机会相对较少,在中国目前的政治体制下,在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过程中,农民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第三,政治意志表达的渠道过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也有诸多体制性缺陷,因此农民利益要求表达的常规渠道被堵塞。

2.2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不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并不是农业强国,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科技水平较为落后,专门从事农业科技的人员较少,特别是高学历层次人才较少,根本满足不了农业发展的要求。另外,我国80%以上的农业科研经费来源于国家政府,农业科技投入主体较为单一,且数量不足,这直接影响到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速度,使得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导致广大农民依靠科技进步来改善农产品品质,进而实现增收的愿望难以实现。

2.3农民的经济利益长期受损

低成本的工业化道路牺牲了大量农民工的利益。据统计,改革开放30多年,农民工对GDP的贡献率在20%左右,但2003—2006年,农民工群体收入占GDP的比重仅分别为5.89%、5.27%、5.26%和7.32%,农民工的所得远远低于他们对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很多地方农民工的工资基本接近或只是略高于最低工资水平。这种低成本的道路尽管快速提升了我国工业化水平,但长期来看,必然对农民工的工资性收入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2.4农村转移劳动力生存状况不乐观

随着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为农民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然而由于农民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及其他制约因素的存在,很多岗位农民无法胜任。同时,随着国家宏观调控,一些低水平劳动密集型企业被淘汰,许多文化水平低的农民工失去了工作,而一些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却无法招到合适的农民工。出现了低端企业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高端企业越来越多采用资本替代劳动的趋势,这种趋势势必影响到未来农民就业机会,严重制约农民工工资收入的增长。

3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3.1适当提高农民代表比例,增强农民政治话语权

农民负担加重、利益屡屡受到侵害,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对自己生存利益相关的社会事务缺少话语权,政治权利被忽视,没有合理表达自己合法利益和诉求的渠道。农民在两会代表中所占的比例与其在全国的人口比例极不对称,而人大代表名额的分配直接影响着国家政策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分配,因此,适当提高农民代表的比例,增强农民的政治话语权,对于改变农民收入的现状,具有深远的意义。

3.2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保护农民切身利益

对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补助、能繁母猪补贴和移民补贴,实行“一折通”管理;对农村低保费,由乡民政人员进村直接发放到低保户手中;对“五保户”供养费,由受益人直接到乡民政办领取;对村级转移支付经费,按要求划拨至相关账户;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一律用于资料培训费和培训人员务工补助;对救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费,采用现金发放或直接打入学生饭卡等形式,如实补助给每个学生。通过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确保各项惠农补贴落实到位。

3.3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加强农业水利设施投资力度。由于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对增强农业的抗灾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由于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大、见效慢,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国家应该建立起由政府主导、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的水利建设管理机制。再来,要通过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来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政府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鼓励高校,特别是专业性农业大学或学院,加大对农业科研的重视程度;提高农业科技产业化水平。同时,要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各级农业部门实施人才强农战略,一是要注意人才引进,二是要加强教育培养,“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切实提高农民科学素养及农业发展科技含量。

3.4通过城镇化进程,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目前,北京、上海和广东的城市化水平居于前三甲,其外来务工人数也相应地位于前三名。分析说来,进城务工成为农民转移劳动力的首选,外出务工虽然是农民的自发性选择,但是现在已经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已然形成规模,实践也已经证明,进城务工确实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而从长远角度来看,推进城镇化建设及培育新兴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才是实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傅如良.转型期农民政治权利探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6).

[2]李凤梅.农民增收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

[3]舒建玲,陈松.解读我国农民工工资偏低状况[J].经济导刊,2008(1).

[4]高伟.中等收入陷阱假说[J].人民论坛,2010(7).

[5]陈邦林,王虹.创新机制强化监管[J].农村经营管理,2010(2).

[6]丁伟.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金融,2011(7).

猜你喜欢

城乡差距农民负担农民增收
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新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建设与缩小城乡差距的思考
国内在探讨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的突破口方面的研究综述
制约吉林省农民增收的因素
城乡初中生媒介素养状况调查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浅谈灵武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与实践
有效提高表达能力,拉近城乡差距
关于贯彻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