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生源地大学新生的适应差异及解决策略

2015-05-30鲍杰

俪人·教师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大学新生差异性

鲍杰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高校在全国各地的招生范围也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面对不同环境的校园生活时,会出现不同情况的适应差异问题,所以本文主要根据不同生源地的差异性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生源地  大学新生  差异性

一、关于适应性教育的提出

所谓的适应性教育,是指进一步开发人的潜能,使人们能够适应新的学习、工作、生活等环境。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型向大众普及型转变,随着大学新生中独生子女人数不断增加,学费逐年趋升,经济压力凸现,新生适应问题就愈加突出。因此,帮助新生尽快度过适应期,开始新生活,尽早发现适应不良的学生,对防止暴力和意外事件的发生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不同生源地大学新生适应差异分析

1、心理适应差异分析

不同生源地的大学新生在刚刚入学时,由于区域的文化差异及不同的风俗习惯,每个个体对大学生活的认知程度都不相同,加之每个体格自身的成长环境及生活状态都不相同,所以在心理上容易形成不同的程度的差异因素,在面对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活环境、及不同的人群时,在调整自身心理状态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心理适应差异的问题。

2、学习适应差异分析

学习的适应性问题对一般大学新生来说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大学的学习模式同以往的中学学习完全不一样,专业的划分使課程的学习领域更加集中化与专业化.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东部地区学生与西部地区学生的适应差异的能力完全不相同,受过更完善教育的东部城市学生往往能够更快地融入到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去,加之每个个体自身的学习与认知能力的不同,所以在大学新生刚刚入学时就会在学习适应方面产生一定的差异性。

3、人际关系适应差异性分析

不同地域的成长环境对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十分巨大,例如在东部地区及大中城市的学生在大学入学时,往往更具有自信心来进行与老师及同学间的交流沟通,并且在长时间的生长环境的影响下,自身也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的能力。而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在教育观念上,往往更重视应试教育,而忽视了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使其在全面发展方面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并且由于心里的不自信,更加使其失去了人际交往的积极意识。

4、环境适应能力差异分析

大学新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将直接影响他们在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包括个人能力的培养、自身心理的塑造、学习习惯的养成及突发事件的解决等等,都是一个学生环境适应能力的作用。现实状况中,一般的模式是中西部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要高于东部学生,这种学生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所受的锻炼紧密相关,同样也会影响大学新生未来的能力培养。

6、应激事件的差异影响分析

大学新生在年龄上处于价值观念的形成时期,各方面的思想及性格特点还不够稳定,如果这是遭遇突然的事故及变故,很可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及性格造成影响,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较梳理,很可能会对其人身造成重大的影响。不同生源地的大学新生在经济环境、地理环境及社会环境不同的情况下,对应激事件的反映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三、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开展适应性教育

1、加强人际交往方法和技巧的引导和培训

在大学的学习阶段,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文化专业的学习,更加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社会性的学习与交往,教会他们如何为人处世,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自身各项能力的培养及心理健康的调整。学校及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们的自身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的引导及教育政策,帮助学生解决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困扰,可以对大学新生在社交礼仪、技巧等方面进行专门的课程辅导,使其能够根据自身的情感需求来进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2、针对不同生源地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

由于地区经济、文化的差异,农村与城市学生的父母的文化结构、知识层次、工作生活条件不同,使得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交流方式等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应对、调节能力也会有明显差异,既有优势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城市学生不如农村学生吃苦耐劳、学习勤奋、做事踏实,学习适应较差;农村学生能吃苦,学习勤奋,但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往,人际适应状况较差。因此,应根据不同生源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新生适应教育。

3、通过老师强化对班级的关注及督导工作

不同生源地的大学新生在刚刚入学时,首先接触的就是班级老师,在这个时期,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思想及行为特点,对其进行时时关注,引导学生在没有课程压力的情况下,该进行何种能力培养及树立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择业观。防止由于学生适应能力的不同而影响班级团结的现象,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来帮助学生实现中学学习模式到大学学习模式的过渡、不同地域生活到相同地区生活的过渡,及独自学习生活经验到集体学习生活经验的过渡,逐渐帮助大学新生培养自主学习及自主锻炼的能力。

4、通过学校的校史及校训培育学生对大学教育的认同感

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也会影响学生在校学习、人际关系、校园生活、择业等方面的适应。因此,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时,应聘请本学科有突出成绩的专家、学者来做报告,请他们介绍一些本学科的优势、发展前途、发展方向,以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以考入本校、本专业为荣。同时,通过学校知名人物的“光环效应”产生“榜样的力量”来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使学生能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和适应能力。

小 结

大学教育已经逐渐走向普及化,并且已经成为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及交往能力培养的一个集体性的大熔炉,所以针对不同生源地大学新生的适应差异性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及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进行有方向、有目标的引导及教育,保证大学新生能够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培养出能够面对社会及人生的生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刚.大学生的适应性教育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

[2]龚卫,徐巧.加强引导 深化服务 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J].科技信息.2013

猜你喜欢

大学新生差异性
农村籍大学新生适应期正能量教育探索
从语言发展的角度看中日敬语的差异性
意拳与形意拳的差异性研究
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及应用
因材施教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初中英语差异教学可行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