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策略浅探
2015-05-30陆爱英
陆爱英
[摘要]当前农村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普遍下滑,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是一线教师普遍关注的课题。基于此,结合农村初中生的特点及学生的学习实际,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农村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生物 学习观师生关系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10120
当前,农村初中生物教学质量下滑一直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初中生,由于学习基础差,存在不想学的心理,认为学好数理化就好,生物不重要。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很多学生都不愿意花时间来学习生物。这样的学习观念,势必会影响高中生物的学习。作为农村初中生物教师,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下面笔者谈谈几点做法。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农村的学生大都见识少,基础知识薄弱,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生物科普遍学得不好,这样无疑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从初中七年级生物第一节课开始,教师就要善于与学生交流、谈心,着重介绍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意识到生物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好生物可以让他们脱贫致富,甚至成为生物学家、医生、农业技术专家,从而改变命运。学生知道了学习生物的重要性,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的前提,是激活学生情感、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反之,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就会影响到教师授课的情绪,同时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趣。现实中无数的事实证明,无论哪一门课程,教师如果对学生充满爱心,就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会喜欢老师所教的课程,愿意学习老师所讲授的课程,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来学好那一科。可见,要想提高生物教学效果,必须处理好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朋友,经常和学生谈心,和学生交流,用爱心感化学生,不歧视每一个学困生,使他们觉得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是被关心的,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和信赖感,从而怀着愉快的心情来学习生物。
三、联系农村生活实际,让生物教学更生活化
生物科学领域的发展证明,生物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农业、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生物技术产业等都离不开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都与生物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在生物教学中,结合农村的生态环境,以及农村的生产生活情况,让生物课程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觉得生物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生物学,从而认识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感受到学习生物的乐趣。对于农村学校来说,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都可以成为初中生物教学的实物标本。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实物标本进行直观教学,就能为学生创设生动、具体、形象的课堂环境,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能力。例如,在讲到“开花与结果”一课时,让学生准备一些自己喜欢的花带到课堂上来,通过介绍学生会发现自己对花的了解是非常少的,仅仅只知道花的颜色、香味等简单的特征。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观察所带的不同种类的花,他们会发现不同的花,花瓣数量、雄蕊、雌蕊都会不同,此时学生心中肯定会产生很多疑惑,我们就可以与学生一起带着这些问题投入到新课学习中。通过这种先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强化生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农村中学虽然没有太多的实验经费和实验器材,但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资源优势,结合生物挂图、模型、标本、实物等直观教具,做好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从而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八年级生物(上册)的“环节动物”这一节中,教师可以收集一些蚯蚓,放入装有潮湿泥土和烂菜叶的玻璃缸中,让学生观察蚯蚓,了解蚯蚓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从而了解蚯蚓对土壤和大自然的作用。通过学生的动手观察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探究,让学生在快乐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学到有趣的生物知识,达到“在玩中学,学中玩”的目的,真正体会到生物学习的乐趣。
总之,我们要善于研究农村初中学生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对提高农村初中生物教学质量会有更大的帮助。
(责任编辑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