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是心脏康复之良方
2015-05-30张正修
张正修
如果一个人的寿命是70岁,那么在他的一生中,心脏就要跳动近26亿次。目前,心血管疾病日益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心脏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全世界1/3的人口死亡是因心脏病引起的,我国每年有几十万人死于心脏病。专家呼吁:要关注患心血管疾病的原因,督促人们克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缺少运动的现象,愿人人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脏。
研究发现,卧床三周后人的体力活动会减少20%~25%;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张力减退,人体活动后会出现心跳加快;骨骼肌纤维变细和氧化酶含量减少,骨骼肌废用性萎缩,肌力减退,甚至骨质疏松和关节挛缩;食欲减退、食量减少和肠蠕动减慢,引起排便困难和便秘;体位性低血压和反射性心动过速,肺通气功能减低,发生肺不张和坠积性肺炎;有栓塞的倾向,双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负氮平衡以及影响病人自信心。
运动能明显让人们快乐起来。按照传统的心脏康复程序,即按心脏事件的时间提供规定活动,运动治疗一共分为三期。
住院期(1期):早期参与患者运动训练
1期是指发生急性心脏事件后(如心绞痛、急性冠心病入院、冠脉搭桥或冠脉介入手术,或第一次诊断为心衰)住院期间的心脏康复活动。这一时期运动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病人适应出院后体力活动对供氧的需求。这一时期的运动治疗措施,主要是医学评估、教育、危险因素的评估、说服动员和给予出院计划。从早期开始,家属和医护人员就应该参与到患者的运动训练
中来。
患者住院病情得到控制后24~48小时,可以由他人帮助患者做肢体动作练习;随着病情好转,逐日增加坐椅子的时间,以减少血容量不足、骨骼肌力失调和骨关节病变。尽早鼓励病人自己照顾自己的简单生活。取消监护,进入普通病房后,鼓励病人长时间站立,在别人帮助下步行、上下楼梯二层或原地踏步。住院期间运动治疗也是有禁忌的,如果是必须卧床的患者,例如不稳定心绞痛者等,不可纳入运动范畴。
中间期(2期):即出院后早期到2~3个月,可开“个性化运动
处方”
2期是1期的延伸。由于现在普遍住院时间的不断缩短,住院期间已经不足以掌握自我监测运动的机能和学完足够的教育材料,所以,出院后早期的运动试验和康复治疗就成为重点。每个人体质不一样,所以医生开出有个性的运动处方前,需要先进行体能以及运动试验,看病人能承受多大运动量。
对于运动治疗对象的选择,只要是心脏事件后不久、病人条件允许,就可以进行症状或体征限制的运动训练。让很多患者“好奇”的个性化“运动处方”,则应当根据个体的兴趣、需要和健康状态来制定,根据运动试验结果如安静心率、最高心率、血压和心电图、病变程度、左心功能等以及症状,并参照运动训练方案实施过程中病人对训练的反应,以及再评定的结果,不断地修改运动处方。
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处方中运动频率、强度和运动时间三大因素的调适。把握好这些要素,才能达到既锻炼康复又不伤身体的效果。病人自觉劳累也能算是一种衡量方式,如感觉非常轻松还是有点困难或十分辛苦等,都应计入运动强度的等级,并不一定每次都要携带仪器进行测量。而对于性生活,如果运动试验无明显异常者可逐步恢复。
维持期(3期):指2期结束直至终生,以社区为基础运动地
第3期训练则包括运动训练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长期维持。有证据显示,为了维持心脏康复的益处,最好采取“锻炼”和“养生”两者合一的治疗。
有研究发现,患者进行12周或更长时间以上的运动可获得最大益处。但如果想要维持运动益处,就必须坚持长期体力活动。对大多数冠心病人来说,一旦撤销监测,就很难坚持运动,因此,家人的督促是非常重要的。3期康复主要是以健身房和社区为基础运动地实施康复活动,还有一些患者做出他们自己的运动计划或是恢复以前的体育锻炼,这些基本都是允许的。家属应鼓励稳定的冠心病病人继续进行有规律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运动方式:暂无“最佳”
很多病人问究竟哪种运动才是最好的运动,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证据证明任何一种运动优于其他方式,所以可由病人自己选择。
步行:最为容易进行,不需特殊
设备。
游泳:适合肥胖病人,需具备条件和注意安全。
原地踏车:负荷能定量,效果逐渐提高,但比较枯燥。
团体娱乐活动:有趣味性,患者易参加,但效果不易测定。
其他还有韵律操、慢跑等,只要属于有氧运动,在控制心率的基础上都可进行。
虽然各种运动分不出高下,但在程序上基本都是一样的。在正式开始训练之前,一般需要先准备10分钟,内容为伸展运动和柔软体操。这样可以防止骨关节损伤,并逐步增加心率,使心脏和肺逐渐进入运动状态。运动时间一般持续30~40分钟,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步行、慢跑和原地踏车、游泳。运动后要再次进行10分钟的放松活动,内容和准备活动一样,使心跳慢慢恢复到正常。
值得注意的是,突然中断高强度的运动可诱发室性心率失常。训练计划后期可增加锻炼上肢和下肢肌肉的肌力运动。避免在凌晨运动;避免在饱餐后和饮用咖啡、浓茶后进行康复活动。运动中,病人可通过自数脉搏来监测运动量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