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
2015-05-30刘沛
刘沛
【摘要】公示语翻译目前在生活中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生态翻译学主要讲求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将要翻译的内容放在整个翻译生态系统中,这样就能够避免一些翻译上的不足。本文主要论述了站在生态学教学进行公示语翻译的时候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具体的案例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公示语翻译 翻译技巧
公示语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一种特殊问题,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生活和学习进行提醒、警示以及请求等,主要包括提示语、广告语、旅游指南以及说明书等,这些公示语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人们的公共生活的质量。而且目前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在不断推进,奥运会、世博会等国际盛世在中国陆续展开,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就越来越紧密,因此对于公示语的翻译质量的要求就越爱越高,每年都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出现,下面我们就站在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来研究公示语的翻译。
一、生态翻译学和公示语翻译
1.生态翻译学。生态翻译学是有国内著名翻译学者胡庚申提出的翻译理论。该理论指出在进行翻译的时候,突破了传统的翻译语境、文化差异以及的思维差异,而是涵盖了文化、交际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内容。利用生态学进行翻译的时候,要体现出“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原则,这样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就能够将译者感性的、灵活的以及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发挥出来,体现出翻译的人性化。这主要是翻译从诞生的那刻开始,就与人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关系,涉及经济、文化、人文以及艺术等各个方面。
2.公示语翻译。生态翻译学的核心理念是翻译生态环境,也就是语言、交际、文化、作者以及委托者等所构成的互动整体,与翻译活动中要素是相一致的。而公示语作为公共场合出现的提示、警示以及鼓励等语言,具有着天然的生态环境。在进行翻译的时候,译者要将源语世界和译语世界集合起来,来对两种语言的文化、习俗以及社会特征来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对公共场合的公示语进行翻译。译者在进行翻译的时候,要从语言维、交际维以及文化维来对原文进行多次翻译,进行适当的保留和淘汰,处理好文化差异,对优秀的译文进行推广。总之,将生态翻译学应用到公示语的翻译的时候,能够给译者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二、生态翻译学对公示语翻译的启示
1.公示语翻译的时候要适应语言维的转换。语言维转换主要是指在进行语言形式的转换,要根据具体的翻译环境来做出适当的调整,以翻译生态环境的角度来进行翻译,最后产生译文。由于英汉思维的差异,因此相同意思的公示语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尤其但是面对句子较长的公示语的时候,对句子的顺序进行调整是必须的。汉语在标注公示语的时候,往往采用祈使句,语言也比较简练,比如“严禁吸烟”、“请勿践踏”、“闲人勿入”等这样的公示语,能够给人以明确的指示。而在英语中,西方文化注重理性、严禁,注重形式,因此在进行公示语的时候也会使用严谨、精确的表达方式,注重客观对象的思维。尽管英语的公示语也往往采用祈使句,但是往往使用陈述的方式,语言也比较委婉,因此一些公示语也能够体现出的人性化的人文关怀。比如汉语公示语“请勿践踏草坪”在英语中表达成“Keep off the grass”或“Donttread on the grass”。有的时候还会表达成“Please give me a chance to grow”,这种将对象拟人化的方式,语气温柔委婉,人们读了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要保护这片草地。这种文化和表达方式的差异,体现出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同的认识观和价值观,站在生态翻译学角度来对这些公示语翻译的时候,一定要对原文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解,在语言结构、表达方式上来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够使得公示语符合不同人们的思维。
2.公示语翻译的时候要适应文化维的转换。文化维的转换主要是指在进行翻译的时候要注重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关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的差异,避免从译语文化思考从而造成对原公示语的曲解,而是要关注整个文化系统。比如在许多城市中公交车候车亭都有“老年人优先”的公示牌,在翻译成英语的时候,是不能够直接翻译成“Old People Getting on First”的,这主要是因为在英语文化中“old”表示的老而无用的意思,而“老人”一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代表的是年长,还对代表一种阅历丰富、有地位、有身份以及受到人们的尊重,因此译者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就需要适应译语的文化环境,在文化维上做出适应和选择,比如将该公示语翻译成“Senior Citizens First”就比较符合语言的环境,是文化维转换的具体表现,也将原文的意思真实地表达了出来。
3.公示语翻译的时候要适应交际维的转换。公示语最基本的功能就是通过引起公众的注意然后将信息传递给公众,最后让公众的行为有所改善,因此公示语就起到了宣传、呼吁以及告知的作用。这样公示语就体现出交际维的转化,在进行公示语翻译的时候,要将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表达习惯以及表达思维考虑进来。在适应交际维的时候,还可以在译文中适当加入一些具有暖色调的字眼,来符合译文读者的心理特征。比如在西方文化中,讲究民主,因此在翻译类似于“不准”、“禁止”这些比较生硬的字眼的时候,就需要改用一些比较柔性的词语,尽量避免使用祈使句,而是要采用陈述的方式,比如“Parking is prohibited(严禁停车)”、“Strangers are forbidden(闲人莫入)”、“No food is to be consumed in this area(禁止吃食物)”等这些公示语表达地就比较委婉,符合的西方人的心理特征,也比较为西方读者所接受。
三、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案例分析
某一个地区的公示语往往是与当地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这些内容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因此,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就需要随着时代变化来进行翻译,适应多维度的选择适应性,下面我们就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公示语的翻译为例,来说明在就你行公示语翻译时如何适应维度的选择性。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最主要的标语就是“Better City,Better Life。”在进行这个标语翻译的时候,如果直接翻译成“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尽管说从公示语结构和语言传递上都比较符合原文的特点,但是这样的翻译并没有将本次世博会的真正主题体现出来,没有将原文的内涵表现出来。从生态翻译学教学来进行思考,在进行这个标语翻译的时候,既需要考虑当前国际上面对的问题,还需要考虑本届世博会和以往的世博会之间存在的差异,同时还需要将举办国的区域文化表现出来。在确定世博会主题的时候,都是专家对比历届世博会的主题和背景,并且将中国、上海的目前发展结合起来,最终才确立了“城市”和“生活质量”两个世博会的主题,而中国当前也十分注重“民生”的建设,因此在进行这个标语翻译的时候应该翻译成“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成功的标语翻译就将原文和译文的不同生态环境考虑了进来,实现了语言维的适应。
综上所述,站在生态翻译学教学来进行公示语翻译,需要使用语言维、文化维以及交际维等多方面的变化,这样才能够实现的成功交际的目的。生态翻译学对于给公示语的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着广阔的研究前景。
参考文献:
[1]徐晓梅.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论坛),2010,8(8).
[2]张莹.生态翻译学观照下的公示语英译研究—— 以天津市部分公示语为例[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3).
[3]卢斌.生态翻译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研究——以南昌市为例[D].南昌:南昌航空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