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语篇中指称衔接手段对比分析

2015-05-30李俊杰

校园英语·上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对比分析

李俊杰

【摘要】本文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为基础,以奥巴马总统2013年就职演说及中译本为语料,着重对其中指称衔接手段对比分析,以期帮助广大英语学习者了解语篇衔接手段,从而提高翻译实践能力。

【关键词】就职演说 指称衔接 对比分析

一、引言

衔接是语篇生成的必要条件,是语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衔接手段分为指称(亦称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及词汇衔接。其中,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属于语法衔接手段,而词汇衔接属于词汇衔接手段。英汉语篇衔接手段既有相似,也有差异。限于篇幅,在此仅着重分析奥巴2013年就职演说及译文中的指称衔接手段。

二、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指称衔接

指称是语篇中一个成分作为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用代词等语法手段来表示语义关系。确切地说,它是语篇中的指代成分与指称或所指对象之间的相互解释关系。指称又可分为人称指称、指示指称和比较指称。

1.人称指称。人称指称是运用话语情境中的功能,主要由人称代词,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体现,通过直接的所指关系,表明所指对象在言语中的功能或作用,从而使指称词和所指对象之间建立起认同关系。例如:

We recall that what binds this nation together is not the colors of our skin or the tenets of our faith or the origins of our names.

译文:我们重申,将这个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是我们的肤色,也不是我们信仰的教条,更不是我们名字的来源。“we”是指奥巴马自己和听众。讲话人将自己放在与听话人同一立场,使听话者感到亲近,易得到听话者的支持。据统计,本演说中“we”使用了68次。“we”及“our”的重复使用,让语势得到强化,感情得以升华。译文中,无论是句子结构需要还是感情表达需要,“我们”这样的重复使用也都必不可少。

2.指示指称。指示指称指的是通过时间和空间上的远近程度来确定所指对象的语言指示现象。英语主要通过指示代词(如:this、that、these、those等)、地点及时间指示副词(如:there、here、now)和定冠词(the)来体现。汉语主要由“这”和“那”、“这些”和“那些”及其他派生的词语(如:这时/那时,这里/那里等)来体现。但英汉指称衔接手段中最大的区别,是汉语中不存在英语定冠词(the)的对应词,也就是说,汉语中没有词语具有英语定冠词(the)同样的衔接功能,只能用其它的方式表达。据统计,本演说中“the”使用了148次。例如:

We are true to our creed when a little girl born into the bleakest poverty knows that she has the same chance to succeed as anybody else.

译文:我们忠诚于我们的事业,保证让一个出生于最贫穷环境中的小女孩能知道,她有同其他所有人一样的成功机会。

3.比较指称。比较指称是通过两个项目之间的相同或相似关系来得到解释,通常由比较形容词和比较副词体现,汉英语篇中的比较指称差别不大。英语通过词汇(如:equal、otherwise、identically等)来表示比较照应,或者通过比较级变形来表示照应关系。汉语中常见的比较指称词有:同样的、不同的、类似的、其他的等。而汉语的形容词、副词没有比较级形式,只能通过其他词汇或语法手段来表达,这是英汉语篇在比较指称上的最大差异。例如:Some may still deny the overwhelming judgment of science,but none can avoid the devastating impact of raging ?res,and crippling drought,and more powerful storms.

译文:一些人可能仍在否定科学界的压倒性判断,但没有人能够避免熊熊火灾、严重旱灾、更强力风暴带来的灾难性打击。原文用“more”,用比较级表明强有力的风暴带来的灾难性的打击将是我们无法抗衡的现实。译文用“更……的”来体现比较照应,将语篇衔接到一起。

三、数据分析及结论

据统计,本演说词及译文中指称衔接手段俯拾皆是,现以表格形式呈现人称指称、指示指称和比较指称三者占全部衔接手段的比重。

由表可见,原文中指称衔接手段有345个,而译文中只有228个。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英语受限于语法规则的要求必须交代清楚指示关系,在遣词造句上重形式上的照应。但汉语常使用省略或零回指的手段来达到语篇衔接的目的,更重隐性连贯。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2]张琦.汉英语篇衔接手段的对比分析[D].汕头大学,2008.

【基金项目】南阳师范学院2015大学生教学实践创新项目(项目名称:英汉语篇衔接作用及其翻译策略研究,编号:ZB-2015-277)。

猜你喜欢

对比分析
国内外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高素质外语人才的需求与缺失现象对比分析
理想液体元流能量方程推导的对比分析式教学模式探索
留学生形容词谓语句的习得研究
戴·赫·劳伦斯《菊馨》三个版本对比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成绩分析及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与研究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中外优秀网球运动员比赛技术的对比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