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振政策扶持消費信心帶動景氣快速回溫
2015-05-30
2015年,已臨「十二五」規劃收官之時,也在檢視經濟結構調整後,大陸經濟將走向何方;「十三五」規劃正在逐漸加溫,值得期待:大陸在擺脫經濟調整期後,由什麼來帶動下一波景氣回升?
此次大陸「兩會」召開期間,政府對環保議題提到最多,重視度歷史罕見,也不斷強調食品安全以及電商的發展,都是在重振消費者的信心;而擁有十三億人口的消費市場,人口紅利才正要開始。央行降息不僅刺激企業的生產意願,更進一步刺激消費,尤甚是民間消費。因此,全面提振消費者信心,將帶動大陸新一輪經濟發展,從種種的現象來看,景氣回升正逐漸加溫中。
消費由公轉私 助益經濟紮實發展
2015年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達109.8、消費者預期指數113、消費者滿意指數105.1,三大指數均創下5年來的新高。這一亮麗的數字,不僅意味著大陸居民對景氣的態度及未來經濟的前景看好,更確立了從因公消費逐漸過渡到以私人消費為主流的大趨勢,這將助益經濟的紮實發展。
近來筆者與一個大盤花卉供應商在交流時得知,今年過年花卉交易有著與過去全然不同的現象,以往的公款團購,已經被私人與家庭的消費取而代之;過去純送禮文化的市場,已不復存在。儘管2014年花卉消費失去了因公消費的市場陷入低迷,但卻反應了另一種消費格局的興起。同時,消費方式的轉變,也體現在銷售渠道的變化上——網絡電商迅速成長,而此次「兩會」,政府對電商的積極推展,將進一步改變中國消費市場的結構。
據花卉供應商反映,今年第一季訂單比過去成長兩至三成,可以預見今年消費市場不僅會復甦回升,而且看來全年的勢頭將持續加溫,這應該不是一個反彈的個別現象,而是景氣的「燕子」已經回來了。
綠色消費的堀起
2015年1月1日起,中國大陸開始實施新環保法。在「兩會」召開之前,柴靜制作的《穹頂之下》紀錄片,以及新任環保部部長陳吉寧主任的積極回應,使「環保」成為圍繞與貫穿「兩會」的熱門話題,也藉由百姓焦聚「兩會」的時機,做了一次全民環保教育,民間環境意識逐漸覺醒。儘管仍需要一段時間,但這將長遠著影響新一代年輕人的消費觀。
「十二五」規劃開始,倡導文明、節約、綠色、低碳的消費理念,推動形成與中國國情相適應的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從產品和服務的最終環節入手,通過引導需求結構綠色化、低碳化發展,來實現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引導居民接受這一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是解決中國面臨的資源能源瓶頸的必然選擇,與追求經濟可持續發展相一致。
昆山做為台商在大陸投資最聚集的城市,有環保超前意識的台商正積極投入,至今,已有7家台商取得了中國的產品或服務碳標籤。儘管綠色產品和服務要求廣泛應用新技術、新工藝,當前中國的綠色消費在供應端仍有制約,但綠色低碳轉型卻是傳統消費品生產的創新之路。
新興消費仍有賴政策扶持
從發達國家推動綠色消費的經驗來看,首先要確保消費者利益最大化,使消費者能夠自發地樹立綠色低碳理念,自主選擇綠色低碳產品。除了需要在產品或服務的供需兩端去做努力外,政策的激勵與法律保障體系的建設、社會監督等多方面的配合,也很重要。
政府重視綠色消費的法律建設,才能為綠色消費的供需雙方提供保障,如美國眾議院在2009年6月26日通過了《美國清潔能源與安全法案》;日本於2001年4月1日就開始實施《綠色消費法》,由國家制定推動中央政府部門及獨立行政法人採購商品的綠色消費方針。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指出,從經濟學角度,當前霧霾問題主要是由於政府過去對市場扭曲、市場失靈,企業與消費者缺乏社會責任感等因素而產生的;而建立綠色金融政策體系,可以發揮治霾的重要作用。目前大陸正將綠色金融做為應對大氣污染的重要政策工具進一步推進,並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可持續金融項目聯合發起成立了綠色金融工作小組。
透過金融政策的手段,不僅解決治霾的問題,更進一步推動了綠色低碳投資與消費。而未來若對綠色產品供求兩方提供激勵政策,將刺激綠色消費的興起。其一,生產環節的綠色稅收政策,將引導企業更有意願調整生產結構,提供更多的綠色產品和服務;其二,加強對綠色產品的減免稅政策,對購買綠色產品和服務的消費者提供補貼,將激勵消費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