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猪场产房管理要领
2015-05-30张立孙昕许金华
张立 孙昕 许金华
在规模化猪场管理中,产房管理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但在实际生产中,因产房技术管理不到位,造成仔猪成活率低、长得慢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猪场经济效益。为了提高规模猪场产房技术管理水平,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特将规模猪场哺乳母猪和仔猪技术管理经验归纳如下。
1 产房温度和湿度调控
1.1 温度控制
初产时仔猪区温度32~33℃,1~14日龄(体重2~4公斤)30~32℃,15~21日龄(体重4~6公斤)28~29℃,22~28日龄(体重6~9公斤)26~27℃。第1周产仔间温度20~24℃,第2周到断奶18~23℃。
温度来源仔猪区主要采用保温箱和可调温的保温板,上悬挂可升降的红外线灯。仔猪出生后,调整保温箱内温度。母猪区安装通风升降温空调设备,随时观察控制箱温度显示表。
注意事项:产房冬季严防有贼风,换气时只能开上端顶窗;夏季通风降温风筒口,只能吹至母猪头前食槽位置上,不能直接吹母猪头和身上,更不能吹仔猪区;测定仔猪区温度时,温度计要放仔猪站立的位置上,每天记录1次。
1.2 湿度控制
相对湿度要求在60%~70%范围内。母猪进产房前,开启风机8~12小时,吹干产床、地面及饲养、饲喂设备(炎热季节除外)。为保障产房湿度适中,产房不允许随意放水冲洗床面和地面。冬季每周冲地沟1次,快速完成。夏季每天冲地沟1~2次。
2 母猪分娩及母仔护理
2.1 接产前需准备的物品
保温灯、接产盆(内有0.5%浓度的卫可消毒液)、刨花、干净消毒的毛巾、宝维碘或碘酊、消毒过的细线(有仔猪脐带出血严重时用细线绑住)、接产记录表、钟表、笔。
2.2 接产
预产期前1周将母猪迁至产房。母猪可挤出乳白色奶水时,24小时内即将临产。产前用卫可清洗母猪乳房及阴户,卫可浓度1∶200(0.5%)。母猪出现不停努责,羊水排出半小时后不见仔猪娩出时,应注射催产素,可以连续注射2~3次,每次间隔30分钟左右。产程1.5~2小时仍未见仔猪娩出时,需要人工助产。仔猪出生后,立即用专用毛巾擦口腔和身体黏液,然后断脐,用宝维碘消毒,离腹部3~5厘米处钝形分离(手消毒后用指甲钝形掐断),防止出血。让仔猪尽早吃上初乳,注意把第一滴奶挤出。还要防冻、防挤、防压以免死伤。第1头仔猪出生至最后1头仔猪产完,全过程记录仔猪出生的时间及状态。
2.3 产后母猪护理
分娩后第1天注射抗生素长效土霉素或者青霉素,防止隐性感染乳房炎、子宫炎、产后无乳。产后7天用热消毒液擦洗母猪乳房、屁股,并对乳房进行按摩,每次至少10分钟。产后精神状态不好的母猪按说明使用抗生素+葡萄糖进行输液。产后不爱起来喝水的母猪要强制让其喝水,每天3~4次。
2.4 产后24小时内仔猪护理
逐头称初生体重;按系别耳标要求,逐头登记挂上耳牌,按登记表要求填写各项记录;为防止仔猪乳头受损,在出生后用医用胶布将仔猪肚脐至第1对乳头全部遮盖起来,不要特意撕除,让自然脱落;用磨牙器或消毒的齿钳断去尖利的犬齿齿尖,注意别损伤口腔和牙体、牙根;断尾最好选用铬铁高温切断法,可防止出血和伤口感染,种猪留2/3,育肥猪留1/3;补铁采用颈部肌肉注射1.5毫升铁剂。注射针头至少1窝更换1次;口服预防腹泻药物,1支灭痢宝或者2毫升庆大霉素或者涂抹杀痢灵。
3 哺乳仔猪饲养管理
3.1 吃足初乳
乳仔猪出生后至48小时内,充分吃上、吃足初乳。乳猪吃足初乳可防止仔猪因能量不足低血糖而死亡。初生仔猪体内几乎没有任何抗体,只能通过初乳获得抗体。吮乳对分娩过程有刺激作用。哺乳仔猪40~45分钟吸奶1次。出生后1周内的仔猪只适合消化吸收母乳,母猪奶量充足能满足仔猪这阶段的需要。如发现奶量不足,补给乳仔猪液态人工乳(代奶粉)。
3.2 刺号
对当天新生猪仔进行标记并记录体重。留种公仔猪出生时,只挂耳牌,给予刺号但不执行,待18日龄时打刺号。打耳刺前准备操作车、耳刺钳、耳刺钉、耳刺墨。打耳刺的对象是留种种猪,除去畸形、八字腿、遗传缺陷、去势猪等其他猪。方法是一人抱住仔猪,另一人用耳刺钳在仔猪的右耳上刺号,注意不要刺在血管上。然后涂抹耳刺墨,用手涂抹均匀。
3.3 寄养
为了调整每窝仔猪的平衡,根据母猪喂养能力及新生猪仔体型重新分配猪仔。哺乳仔猪窝间调整时,最好在分娩后24~48小时内的母猪之间进行,保证仔猪能吃上初乳。卡片上填写记录寄出、寄入耳号。在母猪放奶时,仔细观察每头仔猪吃奶情况,及时发现没有奶头吃的仔猪,吃乳汁不多的仔猪,及时寄养走这些仔猪,以免体况变瘦形成僵猪.
注意事项:超过5日龄后不再进行寄养;尽量避免寄养,非常必要时方可寄养;寄养工作在同一间产房进行,不要把不同房间的仔猪寄养在一起。
3.4 固定奶头
将窝内体小或瘦弱仔猪放在靠前、中的奶头位置上,有意识将要留种的公猪放在奶量好的位置上。
3.5 补料
1周龄至4周龄,仔猪的消化生理系统发育处于动态变化中,因而适合仔猪消化生理特点的日粮也要随日龄而调整变化,这个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哺初乳期,出生后24~48小时;哺乳期,0~2周龄;哺乳与采食固体饲料期,2~4周龄。仔猪5日龄开始补料。选用不锈钢圆形浅底认料食槽,可提高早期认料速度和增加采食机会。补料槽放在保温箱门侧面、保温灯能照亮的位置上。补料开始第1周要少加,在料盘底薄薄一层即可。个别体小体弱仔猪,要用奶瓶每日补4次液态人工乳。补料的同时,要训练仔猪尽快知道饮水器的位置和会使用乳头饮水器。仔猪15~18日龄时,要酌情增加饲料量,仔猪吃得越多越好。注意不要浪费乳猪料。
3.6 去势
已确定不留种用的仔猪,可在2~5日龄内进行去势,去势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保持圈面清洁卫生;工具要清洁消毒;去势前检查仔猪是否有阴囊疝;去势位置皮肤,用碘酊液擦拭消毒。
3.7 日常健康检查
每日至少进行2次仔猪健康检查,观察是否有拒食、腹泻、跛行或精神不振等现象,并记录。如需治疗,立即做上标记,便于治疗处理。每日早晚喂食之后巡视所有仔猪,每次喂食后对病仔猪进行医治。根据猪场内疫苗接种条例为猪只接种疫苗,不管大猪小猪均1头猪1个针头。
3.8 仔猪断奶
断奶最佳时间为26~28日龄,平均26.5日龄。断奶按产房为单元,同时断奶,仔猪同时转出。断奶后不要更换饲料品种,延续3天乳猪料。断奶后第4天开始在人工乳料中加入保育料。断奶后编群一次性进行,按小种公猪—种母猪—育肥猪编组,如有瘦弱猪,要另行编组。
综上,仔猪从一出生就面临温度变化、打耳牌、剪牙、断尾、注射药物、打耳刺、混群、断奶等应激,应激对仔猪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因此,要尽可能降低各种操作对仔猪的应激,对仔猪不要粗暴,要求动作轻缓,轻拿轻放。
4 哺乳母猪饲养
注意事项:产后逐日增加饲喂量,一般情况下夏天12~14天,冬春10~12天时可顺利达到最大采食量。泌乳母猪日粮给量含维持和产奶两部分,具体计算公式:2公斤+(0.4~0.5公斤×哺乳仔猪数)=最大采食量。泌乳母猪应保证充足的饮水供给,乳头饮水器的出水量应不少于1.5升/分钟。产前3天,产后1周内可在食槽内添加清洁饮水补充。
5 产房记录
5.1 产房各房间记录表
主要记录母猪哺乳期内健康情况、每天各床仔猪数、仔猪健康情况。
5.2 产房接产详细记录表
本表格记录母猪分娩过程的详细情况,准确记录每头仔猪出生的时间及状态(活仔公母、死胎、畸形等)、注射缩宫素的时间、助产情况,以利于分析产仔情况。
5.3 产房新生仔猪登记表(产房用)
本表格记录每头母猪分娩时间、产的仔猪数,作为产房备案。
5.4 产房新生仔猪耳牌登记表(育种用)
本表格登记仔猪耳牌号、体重、遗传缺陷、奶头数、体表颜色、寄养情况。
5.5 产房仔猪死亡记录表
本表格详细记录每天仔猪死亡的数量及原因。
5.6 产房哺乳仔猪生长性能测定记录表
本表格记录各批哺乳仔猪每周吃料情况、增重情况。
6 产房卫生消毒
6.1 冲圈
母猪断奶后,空舍要及时冲洗、消毒,用清水冲洗地沟、产床、保温箱、保温板或胶皮带,顶棚冲洗要干净。间隔8~12小时后,用2%火碱液消毒。再间隔8~12小时后,用(1∶300)百菌消消毒。注意产床上的缝隙、保温箱里侧,特别是仔猪粪便一定要冲洗消毒干净,不留死角。
6.2 环境消毒
室内不准有蜘蛛网,同时经常打扫灰尘。每周3次用(1∶500)百菌消对室外走道、室内走道消毒。
6.3 保温箱内卫生消毒
仔猪经常在保温箱内拉粪拉尿,开始时要及时诱导仔猪进入保温箱休息,每天清理保温箱,以保持干净干燥卫生。
6.4 产床卫生
产床不准有粪便存留。母猪、仔猪粪便要及时清理清洗,保持产床干净卫生。
6.5 粪沟冲洗
为减少室内氨气含量,冬季每周冲1次地沟,夏季每天冲1~2次地沟。
6.6 补料料槽卫生
补料料槽要保持新鲜、干净的饲料。受污染的饲料要及时清理出去,清洗料槽以更换新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