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下野山参实用栽培技术

2015-05-30白东实

新农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野山参床面郁闭度

白东实

播种在林下野生状态自然生长的人参称“林下野山参”。它是濒危野山参的理想替代产品,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笔者经调查研究和生产实践,现将林下山参实用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选择林地

人参是一种喜冷凉、湿润而耐荫的药用植物,喜光怕晒,喜荫怕涝,忌直射光和热雨淋溢。最好选择土壤表面是枯叶为主的腐殖质层,下面是黄沙土壤。林地的坡向最好是北坡,坡度为20~50度为宜。乔木植物应选择针阔混交林,树高10米以上,具有较为发达的树冠,郁闭度达到0.8左右。小灌木植物最好是桦树、槐树、刺五加、映山红等。草本植物主要有山蒿、玉竹、野百合、野菊花等,形成乔、灌、草三元立体植物群遮阴条件是野山参生长的最佳条件。

2 清理林地

凡是小树或灌木棵子要适当保留,防天旱参苗被旱死或晒死。对过高的恶性杂草应进行清理,同时保留林地的枯枝落叶等覆盖物,能稳定地表层土的地温,又能起到防旱保湿作用。整地一般在播种栽参前进行。按自然地形确定栽参区域和播种区域,顺山用绳放线,根据山形按线打出1.5米宽床面,床间距0.5米,并按山形的走势和山中沟的分布,50~60米打一条顺水沟,防止因山坡较长流水冲刷林下野山参。

3 播种

最好选择细卢长脖品种,当果实红熟、果肉变软时采收,采收后搓去果肉,把成实饱满的参籽捞出后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表面水分。参籽消毒的方法是用0.5%高锰酸钾浸泡参籽2小时,用水洗净药液后,再用粉锈宁处理种子。把消好毒的参籽与干净的湿河沙按1∶3的比例混拌均匀,沙子湿度为60%,即手握成团,松开不散为宜,然后装入透气好的纺织袋内,在背风向阳不积水的地方挖30厘米深土坑,把装进袋的种子放到坑内,用干净河沙埋到和地面一平,再用土培成一个小土堆。

秋播最好是10月份进行,横床开沟,沟深5厘米,行距20厘米,每行沟内播种40粒左右,覆土比床面高1厘米,播种量3.5公斤/667平方米,然后盖上3厘米厚树叶。

4 林下野山参品种选育和移栽

在园参翻栽转移到林下栽培的同时,进行品种选育,选择与山参体形相似的线卢、圆膀圆卢等长脖品种和大碗卢品种,按其品种进行单选,按林下划分的品种区域进行单栽,其余品种全部淘汰。选择体形好、品种纯、没有病伤的参苗,用50%多菌灵按1‰的比例加水,浸泡2小时后捞出阴干待用。根据参苗大小确定刨坑深度,每穴栽1株,须根按坡向下垂,覆好土后踩实,覆土要高于原床面5厘米。

5 光照管理

林下野山参随着年限的增长,光照逐年增强,要根据野山参年限和坡向及时调整林木郁闭度,每年夏秋两季,要注意全园观察,发现郁闭度过大的地方,在冬季及时进行林区抚育,清理树冠枝杈,营造适宜的光照条件,对郁闭度过小的地方补栽刺槐和白榆等速生小灌木,达到适宜光照条件。经常清理排水沟,保持畅通。避免参体裸露,如发现参体裸露及时覆土补足覆盖物。

6 病虫害防治

林下野山参主要病害有锈腐病、立枯病、黑斑病和锈病。首先,选地时不要选用坡度小、土壤水分大的林地,避免锈病发生;加强林下野山参科学管理,调整光照,控制湿度,雨季及时排水防涝;参种、参栽要彻底消毒灭菌。其次,发病季节可用粉锈宁、多菌灵、立枯灵、多抗霉素等药剂喷雾处理,

林下野山参地上部害虫主要有黏虫、螨类、草地螟等。防治方法:要选择高效低毒无残留的化学杀虫剂喷洒,保证人参质量。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地老虎等。防治方法:用1公斤敌百虫拌炒香的麦麸子或豆饼20公斤,加适量水配成毒饵,撒于床面上。

林下参主要鼠害有东北鼢鼠。防治措施:用鼠药拌诱饵毒杀,用磷化铝放入鼠洞熏杀,用捕鼠箭穿杀等。

7 采收加工、贮藏

林下野山参一般采收年限为15~20年,最好20年后采收,可达到野山参的价值。采收期从果实成熟后至封冻前进行。采收后的人参用水洗刷干净,用线、夹吊起自然干燥或上烘干室烘干,整形后装盒,身体残缺参,可切片、磨粉、泡酒等。

鲜参休眠期内在菜窖内用湿沙埋藏,过休眠期鲜参应放在0~2℃温度冷藏,否则易发芽。干参可放在通风干燥室内贮藏,防治虫害、鼠害及霉菌污染。

猜你喜欢

野山参床面郁闭度
鱼鳞状床面粗糙特性
对瓦里安碳纤维治疗床面模型的评估
淹没植物明渠床面冲淤及其对水流运动的影响
改进的投影覆盖方法对辽河河道粗糙床面分维量化研究
野猪、鹿和野山参
不同郁闭度马尾松林下种植射干的生长效果分析
郁闭度与七指毛桃生长的相关性分析
宽叶蓝靛果叶片不同海拔和郁闭度的遗传变异研究
野山参粉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价
聚首京城 专家研讨百年野山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