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启动农产品质量可追溯试点
2015-05-30韩英
新农业 2015年4期
韩英
2014年7月份起,丹东市在丹东市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和东港市美琴果菜生产合作社首推农产品质量可追溯试点,陆续上市品种有:草莓、蓝莓、燕红桃、板栗、黄菇茑、小柿子、黄瓜等。按照“生产标准化、产品标识化”总原则,利用二维码信息技术将生产的各环节信息,采集、录入到二维码中,消费者只需用手机轻轻一扫,农产品品种、种植户是谁、产自几号棚、采收日期、施了多少肥、用了多少次农药、农药安全间隔期、保质期、产品是否经过质量安全检测等,从生产源头到产品上市前的所有安全信息都一目了然,形成了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究、问题可查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
主要做法:
一是产地有编码。按照统一、规范、简便、适用的原则,推行产地编码,建立生产基础信息,从源头做到产品身份可识别,可追溯,如“SY007-01”指丹东市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7号社员的1号棚。
二是生产有记录。对追溯产品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生产管理。严格按照标准用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专人记录,及时上传电子档案,充实二维码产品安全信息。
三是质量有检测。试点单位建立检测室开展自我检测,产品销售前将农残检测结果上传至平台后方可打印“二维追溯码标识”。市县两级定期和不定期质量抽检,及时发现问题产品,化解质量安全风险。
四是监管有平台。市级将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平台,包括生产基地管理信息和农产品身份识别二维码成管理系统。公众可通过12316为民服务热线和互联网等方式查询到购买农产品相关信息,从而实现质量可追溯。
通过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最终实现生产者按照标准化从事生产,从源头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目标。